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集成电路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 投稿二涵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22次
  • 评分4
  • 21
  • 0

曹贝,窦雁巍,王超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是国内外高校建设的基础,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质量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当前黑龙江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方式,实践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专业的科研与教学资源,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教学;科研;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76-02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曹贝(1975—),女,黑龙江七台河人,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可测性设计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2014黑龙江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4B01)

对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而言,本科教育与教学一直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与重点,也是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的重点。近年来,为适应社会与时代的飞速发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探索。随着各高校正在积极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本科教育教学的系列改革与举措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科教育如何发展,如何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为社会输送高科技、高质量、创新性人才,成为当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重大的实践意义。

黑龙江大学作为省部共建重点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承载着我国高等教育重任的综合性大学。黑龙江大学坚持教学立校,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先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依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为目标,走教学质量与科研并进的兴校之路。黑龙江大学积极开展并实施多项教学改革工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九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1]。在把教学与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生命线的同时,高度注重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加强本科教育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与促进,正积极、深入、全方位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

一、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纵观古今,高校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人才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条件和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进步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制定一直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改革创新”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当前与未来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针,重点提出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与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构建适用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新时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也是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以当前社会发展为前提,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成为培养人才的基础[3]。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在科技进步历程中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精、专”的集成电路人才需求前所未有地增加。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各高校中也在积极行动。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为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搭建有力的设计平台,以满足新形势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研究的需要[4]。哈尔滨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专业所倡导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教学与科研相融合培养模式的充分体现[5]。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科研教学型全国重点高校,对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充分实践着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优秀本科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就执行导师制,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导师的言传身教、实验室良好奋进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励学生对学术的探索精神。

黑龙江大学与国内各高校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虽总体框架基本相似,本科实践教学也具备较为完整的体系,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而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黑龙江大学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教育经费拨款和科研经费,有限的经费投入与专业所必需的、昂贵的EDA工具相制约,导致集成电路专业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出现滞后于高校教学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本科生在集成电路实际设计能力与EDA工具使用的系统掌握方面会略有欠缺。同时,在宏观政策与现行教师评价体系影响下,专业教师队伍中出现偏重科研的现象,通过科研增强专业敏感度,提升集成电路设计的实践水平与创新能力,如何将科研能力带入到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则是关键所在。然而,由于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所提升的专业能力很难有机地实施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导致专业教学与科研融合的程度还较低。

二、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将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与人才培养目标落在实处,黑龙江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在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教学与科研平台、提升自身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担负着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研等任务。在科研与教学作为高校的两个重要职能的有力推动下,一方面在科研中探索真理、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技能与创造性的人才,并积极探索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方式,努力实践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教学为根本、科研为支撑,教研互促、协同共进。黑龙江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通过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建设一支精于、善于开展产学研的教师队伍,有效拓展专业教育教学视野,把建立高质量的教师群体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从而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二)通过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切实提高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通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输送高精专人才。

(三)努力探索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教学运行管理体制、方法及手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的综合改革实践目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积极带动并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在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多发面发展。

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具有专业技术含量高、产业发展快、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角度而言,专业学习与产业的联系非常紧密,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紧跟技术更新及发展的能力,同时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其沟通能力,这是对课堂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的提升。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则需在教学基础上有机融合科研,是提高上述能力的最好且有效的方式。

根据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情况,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技能、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符合社会与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充分发挥专业科研项目优势,探索并实践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黑龙江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现有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及预研项目为所依托的平台,通过开展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入、细化的研究,结合专业实情与特色,积极、踏实地探索现实可行的、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之路。

(二)符合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

孤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会造成空中楼阁现象,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改革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建立基于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进行考核方式改革与推进,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变单一灌输式、应试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将重要知识点的分析、讲解与科研项目中相关技术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直观、系统的认知,充分感受到学有所用而建立专业兴趣与信心,由“被动吸收”到“主动内化”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使学生受到工程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和基本科研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科研项目的良性发展

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实践平台的建设和运作管理,增加实验室开放性,促进教师科研项目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保证教学前提下增加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全面协调发展。

(四)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行教学与科研资源共享

建立集成电路设计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协调教学设备与科研设备的使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为解决集成电路设计所需的、昂贵的EDA工具短缺现象提供灵活方案,实现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发展,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提供良好的平台与环境。

通过立足于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的背景,紧扣专业教师科研项目开展需要,积极探索并完善适应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最大可能地扩大集成电路专业学生的受益度。通过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促进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激发教师科研灵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也帮助企业选择人才、培养人才和稳定人才队伍。形成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大学教务处.以“四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

[2]陈晓阳.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郭广生.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

[4]王志功,王欢.国外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和环境建设国家与地区计划简介[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4).

[5]黄海,刘胜辉,张宏国.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CDIO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