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摘 要:文章从本科留学生实行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出发,阐述了本科留学生实行导师制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本科留学生导师岗位的独特性及应具备的能力,并提出了推行本科留学生导师制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来华本科留学生;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95-03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目前中国大学的国际化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数年年创新高。以2010年为例,各类来华留学人员中,学历生达到107432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生人员数量将达到50万人,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但与美国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相对来说还很低,在美国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学中,留学生人数甚至占到全体学生人数的16%—20%。可见目前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工作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除了在规模上有较大发展空间以外,大学教育国际化还应该在深度上有所发展,具体体现就是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生比例会逐步提高,尤其是本科来华留学生人数会有较大增加。
随着本科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来华本科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本科留学生教育和管理脱节的问题逐渐显现,过去旧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而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参考对象。
一、本科留学生实行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实行学院制,学院与大学之间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在培养本科生层面上是一种合作关系。大学为各学院本科生开设各种课程,而学院方面则为学生提供导师,学生在学院导师的指导下选修这些课程,学院导师同时还肩负以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大学与各学院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这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精神,既考虑到学生的共同性,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科生导师的职责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业负责,还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品行负责。导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然后安排学生学习大学开设的课程。还要定期指导学生学习,与学生谈话,询问学习情况,提供读书目录,布置学生论文,组织学生讨论论文等等。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一般三至四名。这些导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一旦确定,一般都要维持到学生毕业。这样的制度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长久的相互信任的关系,有些师生关系甚至会维系终生。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师在品行上影响学生,真正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并不算新生事物,我国国内大学在历史上曾经也实行过本科生导师制,如北京大学在1910年首先实行了学分制,到了1937年就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浙江大学在同一时期也实行了导师制,国内其他大学也纷纷效仿逐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1949年后,我国大学效仿苏联全部实行了学年制,这样本科生导师制就停止了。目前导师制度培养本科生的优势逐步充新为人们所认识,目前很多大学也开始恢复本科生导师制。国内高校的这种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机会,我们在设计来华本科留学生导师制度时,不妨借鉴中国本科生的导师制度。
二、本科留学生实行导师制的意义
(一)本科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本科留学生教育起步阶段,大部分院校的留学生教育规模较小,专业也单一,基本上都是汉语言专业。每个班的留学生人数少,教师与本科留学生之间交流机会较多,留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提供帮助。例如北京某大学十几年前刚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时,留学生教育规模很小,总共不到10个留学生,因此当留学生早上不来上课时,教师甚至会到留学生宿舍敲门,敦促这些学生上课。这种情况下教师与留学生的关系是密切的,教师对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很细致。
目前随着留学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以笔者所在大学为例,各类留学生达500多人,而专职教师只有20余人。每个班的留学生人数基本都在25人左右,这样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教师与单个留学生的交流机会都比较少。另一方面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住在校外,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只能局限在课堂上,下课后留学生遇到问题时一般很难再向教师求助。
(二)本科留学生学习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大学留学生本科教育基本都实行了学分制,这样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合理安排课程的侧重和学习的进度。例如有些韩国留学生在中国留学生期间要休学回国服兵役,这样他的学习进度就需要做适当调整。然而对留学生来说,选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克服语言的障碍,课程介绍中出现的专业词语留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因此从选课方面来说,留学生也需要教师的指导。
(三)本科留学生管理的需要
目前国内大学留学生的招生和管理工作普遍由外事部门负责,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则由专门从事教学任务二级学院承担。留学生除了在招生、报到办手续时与外事部门接触外,平时在学习上和生活上与外事部门接触机会很少,遇到困难时也不会想到要求助于外事部门,外事单位也很难掌握留学生的动态情况。这样教学和管理脱节,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最了解留学生情况的是教学单位,但教学单位又没有专职管理留学生的岗位。虽然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对留学生最了解,但是教师不负责管理工作,这样留学生在遇到学习以外的问题时,基本上只能依靠自己或是靠朋友解决。这种旧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形势了。
(四)教育公平原则的体现
目前中国本科生根据人数比例都配备了相应数量的政治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政治辅导,解决本科生政治思想上的问题。在生活、学习各方面都会提供一定的帮助,甚至有些学生遇到感情上的问题也会跟辅导员商量,因此辅导员在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中国学生相比,来华本科留学生显得似乎“不受重视”,大部分大学都没有设立留学生辅导员之类的管理岗位。来华本科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都是同一所大学的学生,我们应该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则,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指导教师,即针对本科留学生实行导师制。
三、本科留学生导师岗位的独特性
(一)不同于中国本科生导师
本科留学生导师不同于中国学生的导师。外国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生活习惯等等方面都与中国学生不同,作为本科留学生的导师,对这些情况都应该了解。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与中国学生不同,中国学生可能会面对入党、留校、考研、出国、就业之类的问题,而本科留学生在校期间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本科留学生导师的工作内容完全不同于中国本科生导师。
(二)不同于政治辅导员
目前中国大学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在党委领导下对大学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政治辅导员同时还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指导。本科留学生导师主要工作不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而是为留学生在学业上提供指导,同时在生活上要帮助他们。目前大学辅导员在面对入系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时也感到很迷茫,针对中国学生的管理规范与措施对留学生都不适用。例如无法在留学生中开展党组织工作,每周的政治学习留学生究竟是必须参加还是自愿参加?留学生面对的问题不同于中国学生,政治辅导员的角色不适用于外国本科留学生。
(三)不同于班主任制
为了便于教学与管理,通常的做法是设立班主任岗位,通常由精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职责与教学紧密联系,而与教学无关的工作班主任往往掌握不多。例如本科留学生该修多少学分可以毕业,哪些课是必修课,哪些课是选修课,整个本科学习期间的课程如何安排,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是很清楚。有些班主任并不随班级升级,当学生升入高一个年级时,班主任随之也就换了。对留学生来说,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师生关系。
本科留学生有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思想上也还不成熟,缺少社会经验,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烦恼的事。中国学生在生活上遇到麻烦可以与辅导员商量,也可以去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但是本科留学生因为有语言障碍,不可能找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做心理咨询。
四、本科留学生导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
本科留学生要在中国生活较长的时间,普遍会遇到文化休克的问题。不同的人对文化休克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些人反应不明显,有些人反应强烈,甚至做出自杀之类的过激行为。有些本科留学生进入文化休克期时,会对中国文化产生抵触情绪,看什么都是从负面角度出发。因此针对本科留学生应该加强文化休克期的指导工作,有效防范过激行为的发生。本科留学生导师应该掌握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不但能够顺利地与留学生交流,而且还可以帮助留学生克服与中国人交流时产生的障碍。
(二)外语沟通的能力
首先本科留学生导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达到能够使用留学生母语与其沟通的能力。虽然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主张用英语授课,但是在留学生管理中完全可以使用外语,尤其是在留学生汉语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为避免交流中的失误,适当运用外语交流是完全适当的。特别是对那些初来中国留学的留学生来说,因为用母语交流会产生亲切感,他们更愿意与懂他们母语的教师交流。
(三)各项业务熟练
本科留学生相对来说思想开放自由度高,这样更容易发生问题,大家普遍的印象是留学生事多,有些事情在中国学生中不会发生的事,留学生中都会遇到。比如吸毒问题,同居问题,生孩子问题。因此针对本科留学生的指导工作更加复杂,指导教师面对的问题更加难以解决,教师的各项业务水平需要全面提升。
本科留学生导师不仅要指导留学生学习,在生活上也要给留学生提供具体指导,在思想品德等方面都要指导,因此本科留学生导师首先对学习方面的专业知识要熟练,对于各种课程都要熟悉,对留学生课程的学分构成、各项奖惩制度、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都要清楚。在生活方面也要具有丰富的经验,从年龄上来说,最好是有一定生活阅历的教师比较合适。同时留学生导师要有很好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才能在思想品德上指导留学生,得到留学生的信任。
五、推行本科留学生导师制的制度保障
(一)建立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
导师制能否顺利实行,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应该在制度设计上做好工作。首先要成立导师遴选工作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导师的选聘工作。选聘工作结束后导师遴选工作委员会解散,成立导师委员会,导师向导师委员会负责,导师委员会向校长负责。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考核导师的工作,对导师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在制度设计中,应该避免管行政过多干预,充分发挥导师委员会的作用。
(二)制定导师选拔标准
本科留学生导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理解为只要政治上可靠就可以胜任。本科留学生导师不是政治辅导员,也不是生活辅导员。但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应该能够指导留学生学习,其次在留学生的思想品德上能够指导,再次能够指导留学生适应来华留学生活。拟实行本科留学生导师制的大学首先应授权学术委员会或相应机构制定出选拔标准。应该调查大学的课程安排和学分制实行情况,各学院的导师候选人情况,以及本科留学生基本情况后,制定出导师遴选标准,对导师的任务职责也要做出严格但合理的要求。
(三)明确导师工作要求
应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导师工作要求,以导师指导本科留学生学习方面要求为例,导师的工作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导师与学生每星期必须面谈一次,每次面谈时间不能少于两小时;每次面谈都应该了解本科留学生一星期来的表现,包括出勤、作业、思想状况等;在留学生放假前应该布置一定量的学习或实践任务,假期结束后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加以评估;在留学生毕业前参与留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给留学生提供参考意见,督促留学生保持论文进度,监督完成论文。
(四)确立合理适度的考核激励制度
为更好地实施本科留学生导师制度,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这套制度的制定应由导师委员会主导,制定出具体导师考评办法,每学期根据考评办法的规定,组织专门人员检查导师的工作,对于工作不力的导师提出工作改进意见。每学年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应该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与留学生的交流效果等方面。同时应该调查留学生对导师工作的评价,留学生的评价应该成为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为提高导师的工作热情和效果,应该给予工作优秀的导师适当的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对于工作有过失的导师应该及时惩戒,情节严重的应予以解聘。
此外,本科生导师还应该帮助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外国留学生,思想教育长期被忽视或是有意回避。针对留学生开展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本科阶段是思想成熟的重要时期,我们既然给留学生提供本科教育,那么就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目前我国大学的思想教育被理解成政治思想教育,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思想教育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根本目的应该是帮助本科留学生从少年懵懂逐步走向成熟,培养出真正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本科毕业生。
参考文献:
[1]赵敏.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顾卫俊,胡旭阳.新加坡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对我国大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10).
[3]梁鹏.对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再认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
[4]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5]陈宜大.本科生双导制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