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专利制度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 投稿织锦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688次
  • 评分4
  • 36
  • 0

李振良,李树鹏

(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2.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园区港口物流园区管委会,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创新制度,专利制度是对创新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制度设计。专利制度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创新活动形成的专利信息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源泉;利用创新专利成果可以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专利审查、专利数据库建设以及专利服务研究,可以培养专利创新服务人才,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关键词:创新人才;专利制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2-4107( 2015)01-0077-03

创新活动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制度基础之上进行的,文化和制度为创新性活动和创新型人才教育提供源泉和丰富的土壤。知识产权作为促进创新的最重要的制度设计,是集技术、法律、信息和创新活动的结合体。大学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是人才最为集中、科研条件最为优越的地方,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基地。一方面大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创新成果,通过人才培养促进制度设计的完成;另一方面,创新制度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大学创新活动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文化包括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它与制度文化紧密结合相互影响,利用专利信息资源进行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以专利信息利用为切入,探讨专利制度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一、知识产权制度与创新人才培养

“制度变化及其随时间的演进对创新绩效和创新系统结构的变化具有最重要的影响。……美国和德国大学体制的转变以及英国大学结构的调整就是这种共生演进的例子,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是另外一个例子”。特别是专利制度。相比其他各种制度,专利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其历史悠久,现代专利制度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二是广泛的文化认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专利制度保护和推动创新,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专利合作达到空前高度;三是资源属性,专利制度在保护创新成果的过程中,通过公平的制度设计为创新保驾护航,同时形成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即专利信息,这些信息资源构成了新的技术创新源泉。

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专利制度同样也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首先是专利制度为技术创新提供优良的环境。作为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专利制度为创新成果提供全面的保护,对侵犯创新专利成果的行为给予惩罚,保护正当的专利成果的交易行为,从而为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和安全的环境。

其次是专利制度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资源。因专利制度而形成的专利文献,囊括了人类95%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这些资源形成了现代科学技术重要的信息来源,从而也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沃土。

再次是专利制度与大学文化相融贯。知识产权保护的教育实质是一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先进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这与大学的目标与宗旨具有不谋而合之处。大学创新人才教育与创新制度可以形成双向的促进力量。

在我国,除了国家对专利成果依法保护外,为了鼓励发明创新和专利成果产出与专利资本化、商品化,各地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奖励、资助等,例如:对专利的申请给予资助和奖励;鼓励以专利方式投资入股;促进专利资本化,利用专利抵押或质押为企业和个人融资,等等。这些制度设计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对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法律上的指引。

二、专利信息资源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突破,都是建立在前人工作基础之上。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素质就是要对自己领域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这是从事一切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专利信息与其他各类科技相比,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新”。由于专利制度实行先申请原则,专利文献反映的技术成果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二是“大”。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各国和国际组织积累了海量的专利文献和技术,形成了巨大的专利信息资源库。三是“博”。专利信息不仅覆盖经济各个行业,而且集技术、经济、法律信息为一体,为科技活动提供全面的技术信息支持。四是“详”。专利说明书要求对权利要求有详细说明,技术公开程度要达到同业技术人员可以重复的要求,因此,专利信息一般完整而且详细。五是“精”。专利文献格式规范统一,高度标准化,分类体系统一,最大限度地满足文献的利用。因此,专利信息资源是公认的创新富矿,特别是经过加工整理后的专利信息资源,更是创新活动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源泉。

由于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大多以知识创新为主,所从事的研究也多为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因此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一般没有对专利文献检索的强制性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研究立项过程中进行专利检索是不必要的。

首先,随着社会现代化,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专利保护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范围已经突破对实用技术产品的保护。20世纪后,由于科学对技术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科学技术化、实用性也越来越显著,使专利授予中“以科学为基础的专利(science-based patent)”所占的比例持续增加,从而使得专利信息的“科学性”越来越强,对基础研究的价值也越来越大。

其次,科学研究需要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和新技术的支撑。通过专利检索可以对高技术与适宜技术、新技术与成熟技术有全面了解,可以丰富科学研究的设计与实现手段,提高研究起点,从而保证科学研究的先进性与创新性。

第三,利用文献的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文献检索已成为科研的前置项,而学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与利用能力、信息道德与科研创新能力有着极强的相关性。通过专利信息检索可以大大扩充文献的范围,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某一领域的专利研究成果,从而提高科学创新能力。

第四,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合作研究包括国际合作成为研究的主要形式,通过专利检索可以寻找优秀的合作机构,促进产学研结合。同时通过专利检索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应用能力和应用人才,对学生未来走进企业、为培养实用人才打下基础,

目前,无论从定性还是定量研究来看,我国高校利用专利文献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据统计,我国利用专利信息最大的用户是企业,高校业务量居第三位,仅与科研院所一起占用户量的不足15%。可见,在这方面有极大的工作潜力,有很大突破的空间。

三、专利创新成果与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是未来劳动者和创业者的主体。但是,据统计,当前我国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中,创业比例不足1%。这显然是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宗旨不相匹配的。大学生创业不足反映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不足,更为深远的影响则是国家创新能力,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国家的创新能力。专利制度作为保护创新成果的制度,积累了创新信息,提供了创新资源,丰富了创新环境,大学充分利用专利制度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事实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我国大学并不缺乏研究和创造能力,据统计,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我国大学科学研究水平逐年迅速提升,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国家级基金资助产生的国际论文13.47万篇,83.3qc来自高校。在2012年表现不俗的论文中,81.8%来自高校。但与之不相称的是,作为科研成果最有力保护工具的专利申请情况并不乐观。即便是国内,大学仍然不是专利申请的主体,出于认识与体制因素,大学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很多应用性成果并没有及时得到专利保护。

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它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同时又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将科研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第一,是保护了科学研究的优先权,使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水平在竞争中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第二,主持和参加科学研究取得专利化成果,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择业资本和能力,也会使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并提高其发展能力。第三,专利成果作为应用性、创新性的成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基础。专利制度可以很好地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大学作为智力人才的高地,应当充分运用专利制度这个平台,深刻认识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作用,唤醒现代“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提升科技产业整体资本运作水平,使大学生由知识主体转向权利主体、创业主体,推动我们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有一个质的飞跃。

现代大学已经成为原始创新和技术发明的重要力量。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利用专利制度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并非是重点大学或者一流大学的专利。事实上,由于地方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直接以技术传授、改进和研究为主要使命,在这类院校中加强专利制度的教育与提升专利能力同样是十分必要的,潜力也是巨大的。这将大大提升这些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四、专利信息利用与创新服务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强,专利工作也得到空前的重视,而专利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系统、地方科技信息机构、商业信息服务机构等为主体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但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相比,专利信息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大学集中了最优秀各种专业人才、外语人才、信息人才和法律人才等的人才队伍,大学参加专利信息服务具有广泛的渠道和广阔的前景。

第一是应用专业知识参加专利审查工作。随着专利申请量的迅速增加,专利积压问题成为世界难题,大量的专利申请由于不能及时审查,使得很多创新成果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学充足的专业人才和高水平人才游离于专利系统之外,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大学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以博士、硕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群体,经过一定培训后从事专职或兼职专利审查工作,一方面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专利审查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一批专利创新人才。特别是在当前产学研结合日益成为创新的主要源泉,开拓创新思路,促进大学与社会、与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结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第二是参与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等信息服务。基于专利在科研创新和情报分析中的重要地位,除专门的专利、情报咨询机构外,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情报咨询服务,为学校、院系、重大项目组提供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分析报告,推动科研创新和技术进步。但是目前高校进行的专利信息服务与社会服务相比同质化而且水平低,不能发挥大学的自身优势。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高素质人才是服务机构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条件,特别是现代专利检索已到“专利分析”时代,对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如在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中,在许多高技术领域和特殊专业领域,例如,制药、生物技术、材料、农药等很难利用常规手段进行专业信息的有效检索,需求进行特定专业领域的“制定统一的标引规范、加强主题标引、提高标引人员素质、与国际权威数据库接轨、加强标引工作管理”等特殊要求,这就要求专利检索人员、分析人员以及数据库建设人员既要有过硬的检索技能,掌握分析方法,又要有扎实的工科专业知识。这种高要求为大学中的高层次专利人员提供了一个不可限量的大舞台。在现阶段,大学丰富的人才资源与专利专业化服务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有望成为产学研结合新的形式与增长点。 专利分析本身又是一项创新活动,建设专利专题数据库工作,是对行业领域全面“检阅”的过程,也是促进创新思维的过程。通过对本专业专利进行分析和数据库建设,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对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为进一步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是从事专利信息服务研究。专利信息服务研究是致力于专利信息服务工作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工作,它是文献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专利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与制度设计,与一般的科学文献研究相比,其时效性与应用性显得更为突出。大学中拥有大量的信息专业人才、高层次工科专业人才以及经济、数学、统计、管理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高学历人才具有相当深厚的研究功底,加强大学专利信息服务研究是保证专利制度促进创新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专业方面,大学学科完整,所有专利保护的创新领域在大学专业中均有设计,使创新保护制度设计与大学专业目标相一致。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大量的博士、硕士、专业硕士以及本专科大学生是发明创造的主体力量。此外,大学又是法律人才、外语人才、信息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可以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成为技术创新服务的主体力量。

创新型人才培养,既需要微观的技能、方法培养,又需要具有优良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但目前的创新教育中注重技能方法的训练和运用,不注意其与制度的相互作用,重于微观着手而不重视宏观着眼,看重要素研究不重视联系和集成。目前我国大学中知识产权意识较以前迅速提升,但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也十分显著。同时,综合复合人才特别是涉外人才严重匮乏,在知识产权领域培养的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这些都是制约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突出的问题。大力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充分利用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是今后一个时期十分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