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模式下的环境心理分析

  • 投稿丽茗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04次
  • 评分4
  • 59
  • 0

张立峰1,李 印2

(1.石家庄经济学院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2.石家庄经济学院 华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 要: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并不是简单的拾位而坐,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成.本文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访谈等不仅分析了大学生座位选择的内在的主观因素,如性格、性别、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等,还分析了一些客观的外在因素,如教师、课程性质、教室物理环境等,旨在为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改善高校教学质量提供建议与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50-02

1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常见模式

自17世纪初班级授课制施行以来,“秧田型”的座位编排方式便成为教室布局的一个特点.这种传统的座位编排模式便于教师观察课堂,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相对于中小学课堂座位编排由教师指定而言,我国大学生一般为自由选择座位,这充分体现了大学课堂环境的宽松性和对大学生渴望自由的满足性.通过笔者多次观察,大学生自由选择座位时并不是简单的随机而坐,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众所周知,大学教室一般都有前后两个大门,大多数学生喜欢从后面进入教室,且多数倾向于从教室后排开始选择座位,选择结果呈梯形结构,最后排是底;反之,如果课堂吸引力极强,则呈现倒梯形的形状.探测大学生心理不难发现:从教室后门进入即便迟到也不易被老师发现,同时也方便上课途中偷偷离开.这些现象足以映射出大学生自由选择座位时一定的心理过程.如恋人易选择教室角落,可能是想更好的享受他们独立的空间.被迫上课的同学(害怕老师点名,影响考试成绩)通常选择被教师遗忘的角落,可“自由”游离于课堂与外界之间.

2 影响大学生座位选择的相关因素及分析

2.1 心理因素

2.1.1 大学生座位选择与学习态度、成绩的相关

许多年来,教育者和教育心理学家一直对座位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1921年,格里菲思(C. R. Griffith)对学生的分数和座位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探讨.经过研究得出了座位与分数之间的一条变化曲线.也就是说,在教室居中位置的学生倾向得高分,随着座位离中心位置的远离,学生的分数也逐渐下降,所以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倾斜曲线.[1]对大学生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离教师的距离越近,学生的分数相对越高.通过了解,大多数成绩好者比稍差者更乐意选择教室前排及中间位置.因为他们渴望与教师有更多交流和互动,对教师和课堂教学呈现出较大的兴趣.Farnsworth, P. R.(1933)发现:男女生在教室座位选择上有显著不同,较男生来说,更多女生喜欢坐在前排.而教室的座位偏好于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偏爱后排的学生相比,喜欢坐前排的学生成绩更好.[2]

2.1.2 大学生座位选择与性别关系

观察中发现女生多是两两结伴,关系密切者往往坐到一起,她们往往更愿意选择前排或中间位置,以获得较好视野并认真听讲,而男生多是四五成群或单独一一入座.从落座情况来看,女生似乎有意与男生群隔开一定的空间.吴建平等考察大学生教室座位的物理性偏好问卷表明:男女生在异性熟悉且关系要好的情况下显示出显著的男女差异.当女生面对与自己较为熟悉且关系较为要好的男生时仍会很在意对方与自己的性别差异所造成的影响,而选择坐得稍远一些.对于男生,这种顾虑相对少.这一点与我们刻板印象中男女生对于异性与自己座位距离的不同偏好相吻合.[3]

大学生座位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空间关系的本质.霍尔(1966)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四种距离,即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与霍尔互动距离研究有密切关系的是个人空间概念.有人认为个人空间是环绕一个人身体四周的区域,当他人侵入时便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L. A. Hayduk, 1983).有人认为个人空间是指个人身体周围存在着既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贾云希等,1993),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会引起焦虑和不安.[4]费希尔和伯恩(J. D. Fisher & D. Byrne, 1975)选择在图书馆学习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发现女性对侧面的空间受侵感到困扰.因此,女性更可能防卫两边的空间,并会采取一些姿态,如双手交叉于胸前.毫无疑问,这与女生偏好并排就坐的方式有关.

2.1.3 大学生座位选择与性格因素

具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个体要比具有消极自我概念的个体较近地接近他人.也就是说,性格外向的个体所需要的人际空间距离小,性格外向的个体需要的人际空间距离大.观察发现,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偏爱靠后和角落位置.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靠窗的座位往往成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位置.因为这里冬日有暖阳,夏日有清风,还可以欣赏窗外的风景,另外教师较少地关注室内靠窗的边际位置.费希尔等人(1984)的研究发现,人们对空间的利用反映了他们的安全需要.维持一定的个人空间是个体实施自我保护、维护自身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性格内向的人愿意选择角落或靠窗的位置而坐,是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构筑自己安全的个人空间,可以放飞思绪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入侵,这里便是他们安全放松的小天地.

2.1.4 大学生座位选择与人际关系

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受欢迎程度和活动参与性等方面自我评价高的学生趋向于选择教室的中前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把控全局,乐意与教师互动、渴望与周边的同学有言语或情感上的交流.而这种有利于其身心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其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

2.2 外在因素

2.2.1 与课程性质关系

调查表明,专业课上选择中前排座位的学生明显多于公共课和选修课.因为更多同学认为专业课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来绝大多数同学都要靠所学专业安身立命,而公共课和选修课只要应付过眼前的考试似乎就没什么太大意义了,所以,专业课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要明显高于后两者.

2..2.2 与教师关系

实践表明,知识渊博并具有独特的教育思维和教学个性的老师,其与众不同的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很容易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风趣幽默,表达能力好的老师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多倾向于选择接近教师的座位.另外尊重学生,平易近人等人格魅力也是学生愿意主动接近老师的重要因素.

2.2.3 与教室物理环境关系

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有通过视觉听觉感知信息.因此,座位的光线情况、与黑板的距离、桌面的整洁度、多媒体设备的好坏情况必然是学生选择座位时关注的因素.

3 对策与建议

3.1 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全面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大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注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其他课程的学习,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做好准备.针对大学生轻视公共课这一问题,学校或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制定正确的人生规划,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是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时代不断前进,学习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千万不可自视过高、自我满足,而要谦虚、务实,不断学习,永不懈怠,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要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在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技术上不断开拓创新,求知上进,并要做到:(1)加强对党的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融会贯通地而不是相互割裂地去学习党的理论体系和思想.(2)着眼于党的事业和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学习科学发展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履行当前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既要学习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新经验,新做法,做到“专”与“博”相结合,求知与修身共进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3)持之以恒,努力养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挤之则有,不挤则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合理安排好时间学习,做到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不断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用实践来检验和提高学习的成效,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驾驭工作的能力.

3.2 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改善教学方式

教师教课风格、个人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不拘泥于课本,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教学内容与灵活的授课方式相结合;及时发现课堂问题,如发现前排座位长期闲置等情况时要及时找学生了解原因,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3.3 改善教室的物理环境

从学生对座位的选择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室物理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大班额的教学条件下.因此建议学校对教室座位进行科学化布局,尽量保持前后排座位与黑板的适当距离,合理安排座位数量;定期检查教室的照明和多媒体设备;定期组织学生打扫教室,营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Farnsworth P. R., “Seat Preference in the Classroom” [J],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33.4.

〔3〕吴建平,訾非,李明.环境与人类心理:首届中国环境与生态心理学大会论文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4〕E. T. Hall (1966), the Hidden Dimension. New York: Double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