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大数据时代建立高等教育公共平台的趋势

  • 投稿刘嘉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795次
  • 评分4
  • 16
  • 0

朱春茹(哈尔滨师范大学

“大数据”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特点,表现为数字数据急剧增长,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大数据时代的新特点,为信息化教学变革提供了条件。”[1]数据化时代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很大,然而,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当中依然存在很多弊端。如今终身教育一直贯穿在社会的发展当中,而发展积极意义的文化已经纳入到国家软实力当中,与此同时,人类的终身学习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中指出,“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在当前教育形式的要求下,高等教育公共平台的建立,将成为一种趋势。

一 教育阐释

在大众教育理念当中,高等教育是以严谨、深奥等面貌呈现的,在多元知识纵横的时代,这样的理念还是会影响一部分人。孟子曾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其中,孟子将“得英才而教育”视为君子三乐之一,这也是第一次将“教”和“育”放在一起来应用,得“英才”而“教育”被孟子认为是极为高兴的事情,在信息传递存在一定困难的年代里,只有有足够经济基础的人才能够接受到教育,再遇“英才”,这种机会便显得难能可贵。而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他认为教育是应该“交给一切人们的”,与此同时,他把教育看作是“全部艺术”,在如今强调个性化的时代当中,教育应该以怎样的面貌或者是学习形式出现才能适应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塑造?

二 以夸美纽斯思想为总纲谈教育的作用与应用

(一)“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在夸美纽斯看来,“谁也不可相信一个没有学会按照一个人的样子去行动,即没有在组成一个人的因素上受到训练的人,真正能成为一个人。”[2] 人总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受到训练,才可形成真正的人,这样,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任何在社会上生存的人都需要接受教育,这里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是传统意义上的“正规教育”,而是一种要把教育扩大到全社会范围内可以接受到学习的方式,比如,任何一种技术的学习或是经验的累积,更需要一种思想上的洗礼,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固定的学习方式以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人需要被塑造,由不完全的人逐渐趋近于完全,当工业文明结束后,人类精神上需要的不再是血腥和武器,取而代之的是文明社会下的理智与自由。教育下形成的人不应该是机械的,而是有自己信念和追求的,这样的教育会使人类社会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素质提升。

(二)“学校教育应该是普遍的”

“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并且应该在学校里面受到。”[3]在夸美纽斯看来,学校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场所,因为环境作用于人本身,会影响人的品质,良好的学习环境无疑为人类的学习带来了便利。当然,周全的教育并不是要求人们对各样知识必须面面俱到,而是说在自己的长项上有所发挥,在发挥的基础上应用于实践,这样人将自己不断完善反作用于学校,为学校营造良好的环境作出了贡献,这样学校与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而这样的学校应该是普遍的,将这样的学校模式扩大到整个社会范围内,就会适用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之所以说,人人应该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是因为有一些学习精神以及氛围只有在学校当中才能够彰显出来,学校是学习场所,更是一种固定规则。现代学校教育的普遍意味着人类对文化的追求,同时也代表人类在如今的社会发展当中对知识的迫切需要,学校可以为社会各领域输送人才,因此,学校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三)“论大学”

“课程应该真正是普遍的,应有学习人类知识的每一部门的准备。”[4]在大学中,人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一种科目,大学应该为此做准备,大学在准备课程过程中,每一门课程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教来帮助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过程中,都会获得知识并从中受益。这是夸美纽斯在“论大学”中对学校的要求。在现今的学校当中,一级学科下会涉及到很多的二级学科以供学习者选择,在大学中开设诸多科目不意味着,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兼修诸多科目,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门专业,对这个专业深入研究,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为社会及国家作贡献,而不是为了学很多知识,选择诸多科目,没有深入研究,所以大学开设课程,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引导,培养兴趣,以促进专业人才的养成。

三 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应用

(一)教育观念的树立

目前,全世界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迎来新的变革,“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之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正在引起一场教育革命,它引起了教育观念、教育过程、教育模式、教师角色等一系列变革。”[5]大量信息的涌入,改变了一贯的学习方式,“翻转课堂”“慕课”等学习方式空前发展,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媒介,学生以及想要获取知识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所需,从网络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当然,在这种背景下,也会存在一定弊端,因为,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学校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课堂上正确应用多媒体,在加大开放力度的同时,积极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符合自己的学习观,树立正确人生目标,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的学习风气。

(二)教育实践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环境要为文化做贡献”这是《学会生存》一书当中提到的要求。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教育和学习意识的提高,任何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对人类素质产生一定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的文明程度,是靠人类能否有高素质来决定的,所以当一个国家的环境为文化作出贡献时,那么文化就会对环境提供有意义的反馈。同理,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环境的协助,高水平的社会环境会要求人类不断追求知识,创造价值,构建社会文明,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不仅仅是由个体衡量,而是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用积极地教育和学习方式连接,形成学习关系网,这样的彼此作用会更好的促进教育及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要为社会环境提供正确引导,使教育和社会环境形成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化的社会风气。

(三)高等教育公共平台的建立设想

在数据量化的过程中,一方面,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却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并不能在网络上接受到系统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类提高文化素养。在这种局面下,供求不相协调。设想,是否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媒体技术,构建一种协调供求的教育平台,一方面可以满足需要接受教育的学习者学习,一方面还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1 在经验基础上建立平台

根据夸美纽斯的理论,人需要通过被教育才能被形成,并且学校教育应该是普遍的。在当今乃至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将会越发重要,“终身教育”以及“学习化社会”已经被接受,并在各国之间不断试行。在《学会生存》一书当中提到一种“无墙大学”,这种大学的特点是,招收16~60 岁之间想要继续学习的人,学习期间不影响正常工作,教授必须与学生紧密联系,以相互谅解,讨论课题并要完成一定量的学习内容,在规定教育课时结束后,可以随时申请考试,考试通过后给予学位证书。另一种模式为“系谱”,学习的人可以参与或是“封闭体系”模式,或是“开放体系”模式来进行学习,“封闭体系”模式更倾向于正规的学校教育,规范性较强,而“开放体系”模式更倾向于学习者的兴趣与选择,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可以供学习者选择。

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要建立学习平台,不仅仅着重于平台的建立,更主要的是,教育设施的有效利用,根据两种学习平台来看,要建立一种适合各种年龄阶段大众化的学习平台,可以对各个大学的空闲教育设施进行有效利用,利用大学的假期或是课余时间,利用教室或多媒体,不仅会节省资源,更会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速率。

2 在实践基础上建立平台

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和信息,教育可以在数据办学上不断改进,目前,学校在课堂当中应用多媒体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学校可以对自身教学设备以及教室的使用情况上做出统计,与此同时,在网络上可以搭建平台,对于需要接受教育又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可以登陆这一平台,选择相关学校,对于其中感兴趣的专业进行选择,通过学校安排相应时间,对这样选择的一部分人通过网络平台系统进行教育,学校使学习者接受正规教育的同时,可以开设评价系统,学习者达到学习要求后,最终进行相应的资格认证,学习者充分享受学习权利和自由,对自己接受到的教育进行最终反馈,向社会发出学习意义的信号,从而,教育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提高人类对教育的关注度,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四 结语

教育并不是孤立起来的,它需要诸多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够完成,如今,学习化社会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完成的一个目标。数据时代的到来,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机遇,然而,只有能够用好数据和信息,教育的发展才会有长足的发展,思想家对教育以及相关问题有诸多陈述,不仅要吸取经验还要抓住时代的机遇。高等教育平台建立的假设不仅是要告诉处在当今时代的人们,教育不是束之高阁的,更是需要每个人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学习化社会提供有意义的反馈,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范围内的文化氛围可能不会有很大变化,但是终有实现学习化社会的一天,在大数据时代中,期待高等教育公共平台的建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0.

[2][3][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4、40、226.

[5]顾明远.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