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地方高校MTI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探讨

  • 投稿图诺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562次
  • 评分4
  • 14
  • 0

杨晔 田钰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网络的多模态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项目编号:1253206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认知理论与多模态外语教学的整合与同构”(项目编号:11YJA740039)。

信息爆发式增长导致语言服务需求迅猛增长。据《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预计,我国语言服务业在未来几年年均增长15%,到2015年语言服务企业年产值将超过2600亿元。当前有99%的企业内容未被翻译,企业的翻译需求将会持续增长(王华树,2013)。而手工作坊式的翻译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爆发式增长的需求。时代背景引发了翻译行业一场翻译技术的革命,即利用计算机协助人类提高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以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各种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翻译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对翻译人才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7年,在全国MTI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推动下,部分高校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国内高校由于各自的师资和教育资源不同,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思路亦有所不同。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个省市拥有全国语言服务企业的75%,其中仅北京市就有9000多家语言服务企业(郭晓勇,2010)。翻译公司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哈尔滨地处北方内陆省份,在专业师资、教学资源以及翻译实践机会等方面比不上一线沿海城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翻译公司少,没有大型翻译公司。缺乏从企业聘请熟悉技术的专业人员走进课堂的便利条件。(2)师资队伍尚未形成重视翻译技术的普遍氛围。MTI授课教师大多是从语言学方向转过来的,无论从翻译实践量还是对翻译市场的了解都还欠缺,因此对翻译技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这使得翻译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仅仅局限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的课堂上。(3)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原因在于,学生对软件学习存在畏难情绪;不了解当今翻译市场需要的翻译人才是外语和专业技术并重;哈尔滨没有大型翻译公司,在省内就业市场上看不到学习翻译技术的重要性。(4)资金投入有待增加。由于资金短缺,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的大多数软件无法购置。

针对(1),可以由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的本校教师作为授课教师,授课教师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并学习掌握多种软件,以确保授课内容紧跟翻译市场需求。针对(2)、(3),笔者认为,在准确把握翻译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地方院校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设置首先应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有所用,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追随一流大学的课程内容。为此笔者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首先介绍翻译市场发展趋势,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参考;其次鼓励学生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课程上及日常的翻译实践中。针对(4),笔者选择一些免费软件或软件试用版以解决燃眉之急。

二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并于2011年开始招生。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被列为第三个学期的选修课。授课之前,笔者就“在翻译工作中计算机发挥了什么作用”询问授课对象,得到的回答是以下六项:打字、使用在线词典、使用在线翻译工具、搜索资料、发电子邮件。显然学生不了解翻译行业现状及市场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不知道计算机给翻译带来的巨大便利。甚至有很多教师不了解机器翻译(MT)和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的概念、理念和二者区别,产生了许多错误认识。笔者针对本校特点,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不断进行思考,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性讲授和实践性操作两个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翻译行业介绍

包括翻译行业的现状及前景,语言服务企业的业务领域,企业对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专业背景要求等。这一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主流需求,以及翻译技术的重要作用。技术的分量可以从两方面体现:一是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引入翻译过程;二是翻译文本中技术文本占据主要比重。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仅仅具备语言能力的翻译人才不再受到企业的关注,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有的放矢地学习翻译技术和技术专业,做好职业规划。

2 机器翻译(MT)原理和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理念介绍

机器翻译原理包括基于转换模型、基于中间语的思想、直接翻译模型、统计翻译模型、基于实例的模型、基于多引擎的模型六种模型的介绍。笔者认为机器翻译原理的介绍不易过深,但很有必要。这些基本知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区分MT和CAT的概念及二者的不同,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跨学科领域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在知识社会里生存所需的技术素养和学习能力。通过这方面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他们将要接触的是什么,需要掌握哪些技术和技能,从而对MT和CAT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有正确的预期。

3 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学习

这部分的学习目的是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了解计算机在翻译过程中给予翻译工作者的帮助。这里所说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给予翻译人员帮助的各种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的软件配置。包括计时计字软件、OCR软件、文件格式转换等;(2)电子词典、在线翻译工具;(3)办公软件的高级技巧;(4)Trados。其中Trados是当今计算机辅助翻译领域的主流软件之一,是一个储存翻译的数据库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它重新使用所储存的翻译(钱多秀,2011)。由于trados的学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难度,所以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小组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4 本地化翻译及项目管理的学习

根据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的定义,本地化是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修改以适应不同市场差异的过程,本地化翻译是科技翻译领域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崔启亮等,2011)。项目管理包括笔译项目管理和口译项目管理。这部分内容由于本校教师缺乏充分大量的一线实战经历,所以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加以讲解。虽然哈尔滨没有大型翻译公司,学生没有亲身实践的机会,但是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是可以让学生对本地化翻译、项目管理有初步的了解,打下基础,以期为日后工作需要时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相关技能。

三 评估及反馈

1 教学评估方式

教学评估的方式是和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笔者认为可以遵循建构主义的思想。因此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学生是文科背景,对翻译技术陌生,存在抵触心理,因此在短暂的时间内,让他们各自独立掌握软件的具体操作,困难很大。鉴于此,笔者采取了小组协作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一项任务,让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个子任务,之后汇总协商,最终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每个小组在课堂上通过演示,把成品讲述给其他同学,并接受提问。这部分的成绩以小组计分,不按个人计分。即小组内各成员分数一致。这个环节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2)个人工具操作的情况。笔者认为,翻译工具、软件的掌握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玩”出来的。要带着一颗“玩”的心态去尝试和探索,才能精益求精。同时由于学时有限(36学时),不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授各种工具的使用,所以笔者采取的方式是把基本的功能传授之后,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每周将自己在工具操作过程中掌握的新技巧,取得的新突破,碰到的难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介绍。这部分的成绩以个人计分。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学生反馈

自2011年MTI教育开始招生以来,历届学生均选修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为了积累经验教训,笔者每年在授课结束后,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反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项:(1)计算机辅助翻译课如果能在研究生一年级开设就更好了;(2)应该增加课时量,现有36学时远远不够;(3)现有的课已经十分完善,能够学以致用;(4)是否能增加一些与口译相关的教学内容;(5)增加上机操作的机会;(6)以前不敢动手,现在计算机有什么问题,自己敢动手尝试解决;(7)心智上获得了成长;(8)这门课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课程;(9)希望更多地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

其中,(1)的学生人数最多。学生希望能在一年级接触到计算机辅助翻译课,这样平时的翻译实践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收获会更大。(2)及(5)说明学生希望课上获得老师更多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舒适度,在布置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时,问题的难易度有待调整。(6)及(7)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软件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一点也是今后进入企业所必需的素养。另外,授课对象中有一部分口译方向的学生,所以(4)反映了口译学生的心声。但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是针对笔译的辅助,并非口译。

此外,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感受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并学以致用。有80%的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毕业论文的撰写中,还有学生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堂上发现课题,最后成就了一篇硕士论文。

总之,翻译技术教育是MTI教育中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需要在不断摸索中不断完善。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落后,需要加大资金投人;二是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的翻译技术实践机会几乎为零,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停留在听讲座和纯粹手工式翻译,没有亲身感受到大型翻译公司利用翻译技术工作的运作流程;三是适合于小语种的各方面资源相对短缺。因此,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王华树.语言服务行业技术视阈下的MTI技术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翻译,2013(6).

[3]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在2010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的主旨发言[J].中国翻译,2010(6).

[4]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崔启亮,胡一鸣.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技术实践[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