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的内涵、特征及路径

  • 投稿李晨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23次
  • 评分4
  • 61
  • 0

李诺枫 梁芷铭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不可规避的重要议题。文章在分析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的实施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精细化教学改革 高职路径

[作者简介]李诺枫(1981-),女,湖南双峰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陕西 西安 710089)梁芷铭(1981-),男,广西玉林人,钦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府行为与政策分析、公共治理与媒介传播。(广西 钦州53509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026-03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并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的重任。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技术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点。”然而,高职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无论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还是粗狂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结合当前高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理念,探索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精细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的内涵和特征

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最早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一种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高职院校虽然不同于企业,但二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却有相通之处。因此,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高职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之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借鉴性。

1.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的内涵。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是指在遵从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规格,教师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和认真实施,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真实的岗位和工作经验,进而达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整体的规划布局,制订详尽的教学精细化改革方案,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技能,加强教学系统的内部掌控,贯穿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加强外部教学管理制度的积极建设,做到由上至下、由内至外,从整体上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的内涵具体可分解为“五精四细”。五精主要是指贯彻精准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理念;提炼高职教学过程中的精髓经验;打造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和精品师资;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精通;保障教学各个部门、校内外教育实习单位的精密联系。四细主要是指细分各类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全面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精准定位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细分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的职能和岗位,进一步明确管理者和教师的责权利;细化分解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使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开展与实施都能落到实处;细分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的特征。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是顺应教育发展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一种深入探索,是在原有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化的规划和指导,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的一种内涵式提升。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主要有精、准、细、严四个方面的特征:精是要做精和求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施都需要精益求精,每一个教学阶段都要力争做到最佳和最优。准是指准确和准时,对于教学理念的选择、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材的选用等要做到准确无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功效,在开展各个教学环节时要确保时间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细是指要把教学工作做细、教学管理做细,从而确保教学流程的畅通。严是指要按照教学改革方案,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流程,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二、当前高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已由规模扩张向提升质量转变,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就是深化教学改革。以往高职院校在积极扩大发展规模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限制了高职院校的长足发展。当前的高职教学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视度不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职院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增设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专业,追求专业和学生数量的增长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主流。然而,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忽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学的关注和研究不够深入,致使深化教学改革沦为一种口号,很难落到实处。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对教学改革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激励措施,教师缺乏开展教学改革探索的积极性,只能按照常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2.高职教育质量观相对滞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观主要以学科教育质量观为主,其评价重心是看教师能否把课上好。学科教育质量观的特点是课程以知识、理论传授为主,教学方法以讲听为主,教师科研以促进学科发展为主,教学质量观察对象以教师为主。在这种教育质量观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导致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这样就很难培养出以能力为主的应用型人才。

3.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比较单一。在高职院校中,除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培训课程以外,很多理论课程都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一些教师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工具,仍旧是千篇一律地进行教材讲解,要求学生记笔记、背重点,缺乏相应的实例进行佐证。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一般相对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而传统的讲授法又缺乏相应的吸引力,即使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也会觉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从而使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

4.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在当前的高职教学评价中,存在一些功利主义的教学评价观念,对教学评价的目的、评价质量意识等方面的认识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和模糊性。就评价的内容而言,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集中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等,而常常会忽略课内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就评价的主体而言,主要是以学生、教师、同行专家等的内部评价为主,很少会有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士参与进来,导致评价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很难起到监督、反馈的作用。

5.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高职院校纷纷扩大招生,致使高职教师队伍紧张,教师的工作量迅速攀升。由于教学任务重,高职院校教师几乎每天都忙于备课、上课,应付各种教学检查等,不能及时外出进修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外界进行合作交流,无法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从而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水平。

三、高职教学改革精细化的路径选择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高职院校必须紧紧围绕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全力解决高职教育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探索深化教学改革的精细化之路。

1.做好教学改革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深化教学改革,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学校领导班子集中商定教学改革的方案和策略。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树立“能力强+厚知识”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在这样的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高职院校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调研,既要了解本校办学实际、教师教学实际、学生发展需求,又要走出校门、进入相关行业,了解企业对所需专业人才的规格和标准。在此基础上,确定基本的教学改革理念和目标,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学改革方案和保障策略。其次,要有专门的组织负责教学改革的监督和实施。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教学改革执行小组,由学校分管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等主要部门负责人和各教学单位相关专家为成员,共同负责教学改革的策划、方案的制订、执行过程的监督以及改革效果的评定等工作。

2.积极转变高职的教学范式。传统的高职教学范式具有粗狂式、分散式的特点,对于教学理念的精准化、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和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体现不够。深化高职教学改革,主要面临的是“如何教”和“怎样教”的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从教学的理念、模式、方法、评价四个方面人手。

第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所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和教育教学效果的体现,最终都会集中到学生身上,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怎样提高学习效果,是高职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各种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第二,积极开展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一方面,就高职教学模式改革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的性质,充分设计教学活动,要做到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准化,教学内容划分的合理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探索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式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结构教学模式、自主教学模式等。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灵活运动,归纳和总结适合专业发展和课程发展的教学方式,从而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能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开展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是保障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重要举措。高职教学应该体现教无定法、大胆创新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阶段式教学法、项目导向式教学法等进行试验和探索,选择学生能普遍接受、教学效果好的方式,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第三,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首先,高职院校要转变教学评价理念,由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由终极性评价转向过程发展评价,由内部评价转向社会公共评价。其次,要借鉴先进的评价理论和评价模式,如IS09000评价模式、绩效评价模式、全面质量评价模式等,在借鉴和移植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并逐步构建适合本校教学发展实际的评价机制。最后,要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评价还应该包括评价之后被评价主体的反馈,信息反馈是评价系统中重要的环节。通过信息反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都可以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3.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决定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精品师资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教学改革规划方案,针对本校教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进修,同时也要组织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置换,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实践经验,又可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在提升自我的同时,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了解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经验,逐步提升教学质量。

4.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高职院校要走教学改革的精细化之路,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高校院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必须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监控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以确保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相应的机制和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与此同时,有效的监管机制对教师认识和开展教学改革,无疑也会起到公平、公正、竞争、激励的重要作用。其次,学校要在现有的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现行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研讨,并且围绕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执行办法和管理规定。在制定教学管理办法时,既要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保障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释]

①万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 35):104.

②陶学忠,对高职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辨[J].教育与职业,2009(9):19.

③洪列平.高职教学评价: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2(5):79.

④艾丹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师培训工作改革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8):303.

⑤沈建国.高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