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研究

  • 投稿宁哲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485次
  • 评分4
  • 60
  • 0

编者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的进步,以及新媒体、新技术、新理论的诞生,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也会有所变化,教育方式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只有构建新的发展平台,才能唱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旋律。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在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常抓常新,既要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知识的优秀人才,真正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伟目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刘铁英 茅蕾

【摘 要】本文在调研上海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度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原因分析,并从协同的视角提出解决策略,即以良性互动为原则,构建协同育人环境、以优化整合为目标,打造协同育人平台、以新兴媒体和空白地带为载体,拓展协同育人阵地。为其他高校开展二者有效结合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协同;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29-03

作者简介:刘铁英,女,博士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茅蕾,女,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虚拟网络社区背景下高校德育生态化的实践路径研究”(编号:12YG19)的研究成果。

“协同”源于希腊文synergós,意为共同工作。所谓协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性质的主体,通过协调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

1971年德国科学家哈肯提出了统一的系统协同学思想,协同学理论认为,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结构元素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即为协同性。

《新华汉语词典》对“协同”的解释是:各方互相配合或一方协助另一方做某件事。《辞海》对“协同”的解释是:一是指谐调一致,和合共同;二是指团结统一;三是指协助、会同;四是指互相配合。

一、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生命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的发布实施,为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从新的研究视域开展二者互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013年3月4日总书记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因此,探索协同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研究,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一体化协同发展,互为补充,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党建实效性的积极措施,使二者共同发挥出德育教育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研究中,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研究就是运用上述关于协同的理念,围绕育人的目标,通过学生党建领域和学生思政领域的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助、互为补充,优势互补,配合协作,形成育人合力的一种积极行为实践活动。

二、上海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现状调研

为了更好地开展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研究课题,课题组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了上海11所高校党建与思政的结合度,上述高校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3 所,普通本科院校6所。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11所高校党建与思政的结合度。

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开展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互作用的文献偏少,但检索到大量单独研究大学生党建工作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献。现分析如下:

1.从研究内容上看,呈现出高度重视学生党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特点。在第十七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36年来,各高校均把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置于高校工作的重点,设置不同工作机构,分别专门开展党建研究和思政研究,依次推动各高校不断创新与发展。

同时,各高校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到以党建工作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扎实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着力提高工作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开拓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其中分别输入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表明,共出现25645和 517646篇研究论文。研究表明,学生党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直备受各级领导和学界学者的关注。大量学者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两个课题,但是缺乏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相关研究。

2.从问卷调查来看,呈现出学生党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管部门分割现状。通过在上海11所高校发放问卷,调查“您所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发展工作分管部门”,其中9所高校均选择本校大学生党建发展工作分管部门为组织部,占82%。调查“您所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管部门”,其中8所高校选择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管部门为73%。从以上调查来分析,大部分上海高校中分管学生党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部门不同。当调查“您所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发展工作分管部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管部门之间的结合关系”,仅有1 所高校选择“同属一个部门,互动一般”,3所高校选择“不同部门,互动良好”,2所高校选择“ 不同部门,互动一般”,5 所高校选择“不同部门,互动较少”。从上述文卷调查来看,上海11所高校中大部分高校呈现出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管部分分割现状。

3.从实地访谈来看,呈现出学生党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不高特点。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课题组成员又进行了实地个别访谈,上海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党建发展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隶属两个部门,两个部门是平级的关系。虽然都是承担育人的工作,但由于体制机制等种种原因,这两者之间联系较少,缺乏定期沟通交流,呈现出学生党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度不高的特点。

三、上海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问题分析

调研表明,由于二者工作体系不同所带来的协同育人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党建工作体系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相互独立。从调研和访谈可以总结出目前上海各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如下基本如下:高校党委有一位副书记分管组织工作,形成学生党建工作—组织部—学院分党委—学生党支部的工作体系,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如下:高校党委有一位副书记或高校行政有一位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学工部(研工部)—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在部分高校这两个工作体系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各管各的工作,互不干涉内政,可谓是“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

2.学生党建工作机制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条块分割。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基本上是由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辅导员参与,形成院系和班级的工作体系。调研中,发现还有个别高校明确出现组织员设置,有的高校虽没有明确设置组织员,但有辅导员担任的党建工作联络员等角色,这些工作机制的不同,给党建和思政协同育人带来一定管理难度。此外,部分高校由于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学生党组织建设不得力,党建工作缺少有力的抓手和工作载体。尤其是随着各种学生社团群体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深化,使得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之间、学工部门和团建、学生组织之间条块分割的缺陷更加突出。

3.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阵地建设上存在过于单一的现象。完全学分制对高校教学及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使传统意义上紧密型组织——行政班级建制被打散,取而代之的则是较为松散的临时班级——随机化教学班级。以往党、团组织开展活动所依托的固定紧密型组织变得日趋松散,职能日趋削弱,因住宿关系而形成的学生公寓和兴趣爱好相近结成的学生社团,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两类相对稳定的集体。而有些高校对这些新变化认识不足,缺乏敏感性,只是注重学院这一阵地党的建设,仍然滞留在传统学年制的框架内,不能及时把党组织工作延伸到宿舍、社团、网络等新的场所,拓展到新的阵地,导致学生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盲点和空白地带。

四、基于协同理论的上海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施策略

1.以良性互动为原则,构建协同育人环境。高校要从党的基本路线高度将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形成构建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切实增强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合力,明确党委学生工作部作为学校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要职能部门,专门负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工作,组织部、学工处、教务处等作为队伍建设的主要辅助部门,认真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各二级学院系党委(党总支)书记或院长是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负责人,认真做好本单位的工作,使学校和各部门形成合力,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目标责任的工作格局。

同时以良性互动为原则,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协同配合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贯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二者不分家、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见图1。

2.以优化整合为目标,打造协同育人平台。

(1)指导思想与工作理念的协同一致。在实践工作中,由于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共性之处,所以二者指导思想的一致性为协同出发点,以育人为共同目标,以面临的问题为解决的共同任务,整合校内资源创新形式形成合力,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基础作用,又不断强调高校大学生党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龙头作用。

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结合的构建还应遵循以人为本和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学生党建为战斗堡垒、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生命线”,促进二者相互有机协同发展,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及时代发展所需的人才,培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党的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2)体制机制与队伍建设的协同一致。高校管理层要从党委层面高度重视,坚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大思政德育”模式,将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 的首位,健全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学生工作部 、二级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一线专业课教师队伍相互配合,各部门定期沟通交流,共同落实,全校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切实增强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合力育人效果。

在队伍建设上还可探索和推广党建工作队伍、学生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线专业教师彼此融合、相互兼任的模式,如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处等机构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同时“两课”教师也可承担党校教学和培训任务,也可尝试一线教师担任学业导师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如此不仅可以促进二者在内容上的相互借鉴与互通有无,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党课内容的理论性与思政课内容的实效性,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协同发展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3)目标内容分与方法途径的相互借鉴。高校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文化传播网络化的发展趋势,遵循新一代高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特征,使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策略和开展方式方法途径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协同融合的主动适应性、系统优化性,真正实现“入脑入耳入心” 的目标 。

学校党校、二级学院分党校与高校“两课”课堂是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力抓手和传播德育理念的显性教育主要渠道。各级党校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其授课内容不应仅限于党的理论知识的介绍,更应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道德观念等核心内容,以隐蔽的形式巧妙地吸引大学生中的优秀份子,潜移默化触发其爱国爱党的热情与信念。而在“两课”课堂上融入党建研究的新理论,介绍党建工作开展的新成果,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思想保证。

3.以新兴媒体和空白地带为载体,拓展协同育人阵地。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推进,生活园区正在日益替代传统的班集体而成为学生生活交往的主要场所,逐渐通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党团组织及活动渗透进入学生生活园区之中,通过团体影响群体,这样更加容易为多数学生所接受,对于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自开展和相互融合而言均可有效扩大覆盖面、极大提升效率。

上述研究表明,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阵地建设上存在过于单一的现象,为了丰富和拓展协同育人阵地,消除空白地带。我们可以发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由于网络的普及,推动了新兴媒体的应用,高校学生几乎人人上网、时时在线、处处皆网,这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阵地。

生活园区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是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融合的全新载体。高校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拓展协同育人阵地,使原来的党建与思政空白地带成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反映诉求与期望、 师生之间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的平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唐红文.试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2]穆林.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J].教育探索,2006,(1).

[3]郑倩倩.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创新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4]秦昌宏.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