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质性研究

  • 投稿迎风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307次
  • 评分4
  • 58
  • 0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弛

泰 州 技 师 学 院 孙潇潇

摘要: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家庭教育、自我评价、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有针对性地展开探索,以摸索出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五年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128-02

一、问题的提出

五年制高职生由于入学年龄小,选择专业的盲目性较大,对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认识与规划。五年制高职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也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研究结果表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将影响五年制高职生的就业定位、工作适应性,甚至影响其职业竞争力,以及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探索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为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在样本的选择上,笔者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式选取研究对象,遵循知情同意与自愿参与原则。选取泰州市三所五年制高职学校2009级的学生,分别选自机电一体化、会计、计算机技术、模具制造4个专业。共选取访谈对象16人,其中机电一体化6人、会计4人、计算机技术3人,模具制造3人;男生10人,女生6人。

2.研究方法。

(1)访谈提纲。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后,笔者根据课题制定访谈提纲,内容为:①对专业了解程度如何?通过何种方式了解自己的专业?②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吗?自己适合哪种类型的工作?③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如何看待?对这种期待采取了哪些行动?④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是否开设了课程?该课程是否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过影响?⑤是否有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的活动经历?对这种影响是如何应对的?

(2)访谈方法。访谈准备工作:事先与被访者约定好时间和地点,访谈地点为不受外界干扰的安静办公室,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被访谈者了解本项研究的目的、内容、基本程序、保密措施等。在访谈过程中,隐去受访者的姓名,以编号代替。为了使访谈达到一定深度,选择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访谈过程中充分鼓励受访者发表看法,结束后及时整理并分析资料。利用录音软件记录访谈内容,及时转换成文字资料。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①仔细阅读整理的所有资料:②提取受访者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汇集编码后的观点: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⑦返回受访者处求证。

三、结论

1.概念不清。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认识不清。个案一说: “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意思?”个案二说: “我们怎样做才是职业生涯规划?”个案三说: “我们在四年级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但还是不清楚怎样给自己规划”、 “学校最好能对我们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对专业了解不足。少数受访者表示对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其他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现出对专业不同程度的不感兴趣或是了解不深入。主要来源于下面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所学专业是家长和初中教师选择的,没有体现出自己的意愿:其次,了解所学专业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专业课教师的介绍,但信息量不足,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同时,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相关就业信息了解不够及时:最后,对自我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认知模糊。例如,个案四说:“机电专业是初中老师帮我选的,这个专业将来做什么我也不清楚。”个案五说:“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学模具,总觉得我更适合学计算机”个案六说: “我很喜欢计算机专业,但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哪些呢?”、“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呢?”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五年制高职生虽然有独立的诉求和走向社会的意愿,但依赖性较强,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少必要的思考与理性的规划,必将影响今后的职业发展。个案七说: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学校分配工作。”个案八说:“我想过将来的职业,规划算不上,但没有想出头绪。”个案九说: “希望学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帮我们规划一下。”

4.职业认同感偏消极。五年制高职生的职业认同感偏低,机电一体化和模具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明显,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最高。近年来,社会对于职业院校的认可度比普通教育低,许多家长认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低人一等。这样,职校生比较自卑,降低了职业认同感。个案十说: “我们的工作跟机床、油污还有铁料在一起,家长都看不起。”个案十一说:“工作危险性大、环境差,在工厂实习一千就是12个小时。”

5.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调查期间,2009级五年制高职生或面临求职应聘的人生决策,或在单位顶岗实习。因缺少相应法律常识、社交经验等必要培训,导致学生在面对社会时往往手足无措、自信心不足。个案十二说: “面试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也不清楚”个案十三说: “面试时怎样让用人单位重视我,怎样和他们沟通、表达我的想法?”个案十四说: “求职时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四、讨论

1.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困难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中职业意识的缺失。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职业意识的产生和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家庭中,家庭成员的知识背景、思想观念、工作经历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学生对职业兴趣的取舍和择业方向的确定。有些学生在父辈观念的影响下,过于注重自身的职业期待和兴趣取向,忽略了社会变化和市场需求,当现实与期望发生冲突时无法及时调整自身的职业规划。

(2)缺乏有效的自我评价。大多数五年制高职生的自我认知不全面、不深入,无法从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方面对自己准确定位。从受访者情况来看,学生的自我评价呈两极分化:一些人过高估计自身的不利因素,造成实际能力偏低的误判:另一些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职业能力,造成“眼高手低”的能力差异。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遭遇现实与实际能力的巨大落差,因而无法重构自信心,只能屈从众人的选择,甚至自甘堕落。

(3)职业环境定位不及时。五年制高职生对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环境的了解,主要依赖于专业课教师的介绍,带有很强的个人随意性,缺乏系统而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同时,学生主动了解职业环境的意识淡薄,相关的社会需求、专业发展信息在职业学校相对滞后。五年制高职生对于职业环境的认识,往往从四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时才开始,此时学生对职业环境的认知与现实情况已产生巨大偏差,导致职业认同感偏低,产生消极的职业期望。

(4)缺乏切合专业、以生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分专业实施,大都设置在四年级,教学时间为一至两个学期不等。在如此短暂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及从业人员的相关素质要求没有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伴随五年制高职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因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个体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社会化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社会发展而成熟。同时,学生还要根据社会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调整自己的观念。

2对策。

(1)规范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规范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人的终生教育的基石。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其次,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体系。具体说来,可在五个年级阶段,分别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中,包含确定志向、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这八个步骤。

(2)拓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渠道。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担任主导作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将来的从业环境等。例如,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每个职位的名称、职责、工作环境、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以及该工作对个人的兴趣、资质、身体条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各项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所选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发展趋势对该职业的影响及人才需求。

(3)培养专业化的导师队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导师队伍。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教师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导师梯队,并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咨询需要。

(4)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同感教育。对于五年制高职生而言,加强自我认知教育,不仅是实现人格成熟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环节。培养高职生的自我认知,要着重从兴趣、性格、学识、技能、情商、优劣势等方面着手,获得全面的自我认识。此外,职业学校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涉及社会、家庭、用人单位、个人等多个层面,主要分为可控因素和难控因素,前者主要指用人单位的组织规模、福利待遇、人员编制等,受国家政策的控制较多;后者主要包括个体的素质、行为、能力及态度。职业学校应引导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素质、沟通能力和业务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减少因压力与差错带来的事故,增强职业安全感和成就感,更好地促进个体的成长,提升对相应职业的认同水平。

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个性化、系统化、长期化的教育活动,是促进社会经济变革、实现职校生与学校发展的共同需求。而当前职业学校在这方面的认识不够、实践不力,导致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因此,学校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成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培养基本的职业素质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