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卫生类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投稿马遥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362次
  • 评分4
  • 10
  • 0

卢广巨1 刘铁2

(1.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180;2.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275)

摘要:在对广东省卫生职业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广东省卫生类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卫生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招考政策不完善,专业设置不对应,课程存在脱节、重复、倒挂现象,部分中职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升学,并提出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发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学分银行”、整合卫生职业教育资源等加强中高职衔接的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卫生类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17-04

中高职衔接,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主要目的是为有意愿继续升学的中职学生搭建升学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

卫生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做好卫生类中高职衔接,有利于落实国家大力发展医学教育的精神,对加快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优化卫生职业教育结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类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形成的多级管理模式和固有教育体制,加上各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沟通,中高职衔接收效甚微。虽然在教育部层面,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已由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统一管理,但广东省中职与高职仍然分属广东省教育厅不同的处室管理。管理体制不统一,使中高职在资源整合和发展规划上难以做到统筹兼顾,给中高职衔接设置了体制上的障碍。

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由过去的行业办学转变为现在的行业指导、教育部门办学。然而,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并没有及时到位,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给予职业教育的多种优惠政策难以惠及卫生职业院校。如省、市职教部门在规划或落实中高职教育经费时,基本上都把关注点放在理工类高职院校,而提供给卫生类中高职院校的经费很少。

(二)卫生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日益提高已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这种趋势呼唤医务工作者的培养规格要与时俱进,培养层次需要由中职教育向较高层次过渡。近年来,广东省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医学卫生院校60所。其中,卫生类中职学校37所、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8所、医学本科院校15所。2012年,广东省普通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中,中专生招生比重占57.61%,专科生占14.84%,本科生占19.62%。广东省医学教育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即本科和中职教育规模大、高职高专教育规模严重偏小,比例结构严重失衡。卫生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卫生类高职院校稀缺等弊端严重阻碍着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招考政策不完善

目前,广东省中职学校毕业生以直接就业为主,有升学意愿的则可通过以下途径继续升学深造:参加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报考试点高职院校;参加“3+证书”考试,报读普通高职院校;参加成人高考,报读各类高等院校的成人教育;参加自学考试,获取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在招生考试时间安排上,每年高职“3+证书”考试时间与中职毕业生的实习时间、执业资格考试时间相冲突(都在三年级第二学期),许多中职学生无法安排充足的时间作复习准备。为顺利获取毕业证书和考取执业资格证书,部分中职毕业生不得不放弃继续升学。

在招生考试科目内容上,偏重文化考试,忽略职业技能考核。如高职“3+证书”考试,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以及专业技能。由于专业技能证书只是参加考试的一个前提条件,考核要求不高,基本上所有中职考生都可以取得此证书。因此,能否考上高职院校,就取决于三科文化考试,这意味着技能水平高的学生在此项考试中优势全无。为摆脱这种困境,一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上不得不以升学考试范围为标准更改教学计划,减少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所需的时间而转向学习考试课程,成为另一种“应试教育”。

(四)中职和高职专业设置不对应

我国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专业目录,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目前专业目录不成熟。二是不论是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过多考虑自身的发展,忽视适应市场需求或满足企业要求,没有从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角度、从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去考虑不同层次教育间专业设置的衔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很多新专业,如药品营销、中医康复保健、中医学、中药学等,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高职院校,医学卫生类专业相对较少。虽然广东省高职招考的专业已经达到9个门类,但中职学校所设置的有些专业仍找不到对口甚至相近的专业报考。卫生类中职学生因无对口专业报考而放弃升学的机会。“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专业和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试点专业也仅限于护理等个别专业,范围未能进一步扩大,卫生类非主干专业的中职学生升学通道较为狭窄。

(五)中高职课程存在脱节、重复、倒挂现象

文化基础课程脱节 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在文化基础课学习上比较困难,而且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基本课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认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高中毕业生接受能力更强”。这一方面反映了中职学校对文化基础课未给予足够重视,对学生潜力开发不够,只重视与本专业就业有直接关系的课程,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未能兼顾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脱节,两者没有很好衔接,没有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体系。

专业理论课程重复 卫生类专业理论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限选课两类。这两类课程在中、高职课程设置中均有较多重复。目前,中高职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一体化的课程、教材,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是按照各自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这就容易导致高职阶段专业理论课和中职阶段专业理论课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通过对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进行对比,重复率达70%。

专业技能课程倒挂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其“高”并不明显,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课程定位低、实训资源不足,有些专业技能课程与中职相比并没有明显增加,甚至还存在倒挂的现象。这是由于中职学校经过漫长的办学历史积累,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无论实训设备、实验师资、实验室管理都有较强的实力,实训技能课程安排较完善。相反,高职院校在近几年才得以快速发展,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仓促挂牌上马,实训设备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等因素影响了专业技能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

(六)家庭经济困难,使部分中职学生放弃升学

据调查,广东省卫生类中职学校生源构成中,相当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父母大多为农民,收入水平并不高。高额的高职学费已成为部分优秀中职学生升学的阻碍。尤其是相对其他文科、理科专业来说,卫生类专业因其专业差异性和行业特殊性,学费普遍较高,至少5 500元/年以上。加上住宿费、杂费等,就读一所公办卫生类高职院校一年花费至少8 000元以上,民办学院则更加昂贵,再加上物价高涨和伙食费不断攀升,对于大部分家境并不富裕甚至贫困的家庭来说,确实难于承担。

卫生类中高职衔接的对策

(一)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建议省教育厅下设“职业教育处”,将中职和高职统一划归“职业教育处”管理,“职业教育处”下设专门机构“中高职衔接办公室”,配备足够的人力、财力等,具体负责中高职衔接组织、协调工作。中、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处”主导下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教学融通,实现中高职教育全方位的衔接。

卫生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有很强的专业差异性和行业特殊性。政府部门在制定具体的中高职教育政策时,切忌“一刀切”,应给卫生职业院校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建议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在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可考虑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入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引入企业冠名班等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许多省市以战略眼光,在压缩中等医学教育结构的同时,积极加快地市级卫校的升格转型,着力发展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或卫生高职教育。其中,江苏、浙江等省最为活跃,率先在卫校中推行“三加二”办学模式(即中专三年加二年成为大专)举办卫生高职教育。2003年,江苏省创建了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下设若干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学院的分院,招收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这种改革方式,江苏省一下子把全省中职学校“中转高”的难题解决了。到目前为止,江苏、浙江两省几乎把所有地级市卫校升转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或卫生类高职院校,浙江省在“科教兴卫工程(2008)”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停招卫生类中职学生。

从现实角度看,卫生中职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已成事实,表明卫生职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从国情出发,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和护理等相关医学类人才全部由本科院校来培养,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还会增加培养和用人等社会成本。而由中职学校来培养,则达不到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这正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广阔空间。

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前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现状和需求情况,对卫生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尤其要抓紧现有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转制和升格,在优化中职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的高职高专教育,逐步以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取代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三)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一方面,改革高职“3+证书”考试的科目。提高专业课和技能考核在高职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使中职生源考生平时学习的专业课内容与考试内容相一致,提高中职生升上高职院校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实行职业院校优秀学生免试保送制度。可在中职学校当年毕业生总规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把文化理论基础扎实、职业技能水平过硬、愿意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免试保送到有对口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完成高职阶段学业,有条件的甚至继续保送到技术型本科院校就学,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实行保送制度,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把握好保送的标准和操作性,尽可能细化标准,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强公正性和透明度,建立评价和监督机制。二是要把握好保送导向。就卫生职业教育而言,要通过对卫生技术人才进行需求性调研、分析,把符合人们健康需求和紧缺型人才需求的专业作为保送的重点,而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个人的升学需求。

(四)建立“学分银行”,实现中职学生自愿升学

“学分银行”是指借鉴金融学意义上银行操作运行的原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关职业院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学生学分生成、记录、储存、使用、互认等的一种系统和模式。学生可根据已有的学习基础以及潜能、兴趣选择不同模式的课程,允许学生工学结合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学分相互承认机制。“学分银行”的构建,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及美国的一些成功做法,规定中职学生在取得中职阶段基本学分拿到中职毕业证书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如果选择升学深造,那么要在中职学分的基础上完成高职高专层次的基本学分和高职院校的特色学分,才能获得高职高专文凭。以此类推,直至获取研究生学历文凭。

(五)成立广东卫生职教集团,整合卫生职业教育资源

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形势下的创新形式和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保障机制之一。根据现状需要,可设立广东卫生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可由卫生类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医院、药店、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自愿组成,属事业性职教集团。成立广东卫生职教集团,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有效整合中高职教育资源 引导广东省卫生类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积极加入职教集团,以广东卫生职教集团为平台,逐步实现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和中职学校的资源共享,解决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和设备不足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部制度和规范,以签订相关协议的方式实现衔接,如实施“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开展职业培训、开发成人教育项目等。

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 集团内部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和来自医院行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制定中职与高职专业目录,探讨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为重点开展卫生技术人员需求调查,增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调整传统专业。集团内部中高院校亦可共同开发以岗位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卫生专业系列特色教材。

集团内部成员实现共赢 集团内部成员通过共建教学场所、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行业的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资源,提升中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利用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条件、场地资源、技术资源、社会声誉等,促进医院、药店等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如高职院校可与街道社区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学校与医疗机构共赢。

实现中高职学分互认 职业教育集团内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实行院校间、专业间学分互认,譬如学生可在集团内不同职业院校选课、听课并取得学分。通过这种学分互认提高办学效率,实现校与校之间教师互聘、课程互选、专业共建、资源共享。通过学生选课程、选教师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有利于激励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激发教学工作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与文献:

[1]耿金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德全,黄惠霞,陈小茜,彭会.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调查报告[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0(1).

[3]陈小娟. 广东省医学教育统计分析报告[R].广州: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研究院,2013.

[4]马秋硕,刘铁,赵倩.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广州地区的实证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5]慈溪职高课题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3).

[6]徐庆锋,苏慧萍.加强行业指导力度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0(1).

[7]王云波.走向教育公平的职业教育:问题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8).

[8]秦建设,李勇华.论医学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衔接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9]陈健尔,应志国,章文杰.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化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

[10]王宇波.北京市中高职衔接的现实性进展与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