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润 王颖 陈立云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 天津 300222)
摘要:企业岗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能力需求问卷为例,对比分析了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提出优化建议,得出了依据行业岗位群的需要对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的几点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行业岗位群;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优化;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52-03
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和办学目标。因此,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活动如何与企业对接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关键。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技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非常注重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对应。为此,我们对本校毕业生工作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相应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并对本校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职业院校如何根据企业需求合理安排设置课程的建议。
调查实施
(一)问卷设计及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设计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评价和对应岗位对人才规格需求情况。被调查的企业有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威斯特(中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发放问卷55份,回收51份,回收率为92.7%。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从事工作的情况 在各企业的工作岗位中有我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比例如下(学生身兼多岗,分别计算):电器维护占52.9%,电路维护占41.2%,企业管理占37.3%,设备调试占33.3%,电力系统设计占31.4%,PLC编程占21.6%,仪表监控占11.8%。
企业缺乏电气专业人才 在企业短缺的电气专业人才方面,被调查的企业选择设备管理维护占49.0%,自动化仪表监控维护占35.3%,电气CAD设计占31.4%,安装配线占29.4%,工业控制及PLC运用占25.5%,变频技术与电力拖动占17.9%,单片机控制占15.3%,Protel电路设计占13.7%,建筑水电安装占5.9%。在“贵单位急需的技术岗位”一题中,选择生产一线操作人员、较高级设备维护人员、电力系统设计人员、车间管理人员、电气仪表技术员、水电安装人员的企业分别有58.8%、45.1%、39.2%、35.3%、33.3%、9.8%。在“总体而言,贵单位需要哪类电气人才”一题中,有58.8%、52.9%、41.2%、19.6%的企业选择了技术型、生产操作型、市场开发型和管理型。对以上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天津地区的电气行业岗位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一线生产操作型人才最为缺乏;仪表监控维护人员缺乏;电力系统设计人员较为缺乏;车间管理人员需求总量并不大但缺口较大;建筑水电安装人员需求量缺口小;单片机控制和Protel电路设计有一定的需求量。
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评价及要求 有35.5%的企业认为我校电气专业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这说明基础理论方面的教学有待加强。另外,有54.9%的企业对电气专业人才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有60.8%和29.4%的企业认为开拓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可见创新能力是电气行业岗位群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共同素质要求。高达76.5%和74.5%的企业决定取舍应聘者的重要因素是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远远超过“技能证书”17.6%的选择率,这表明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顶岗实习的经历非常重要。
专业课程设置状况分析
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都应根据行业岗位群的需求而设置,根据需求变化而更新。通过分析发现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或教学效率偏低的专业课程,进而对其整合、删减和扩展。将前文数据与我校高级电气专业高级工的培养方案结合分析可以发现,要想让毕业生更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能够做到“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就要围绕企业岗位需求的调查结果调整优化课程设置,主要是课程门类和教学时序。
根据调查数据,课题组对我校电气专业高级工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五点调查结果:
加强自动化仪表监控维护课程 现有课程是75课时,而调查显示此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需要增加课时。
生产作业管理的课程应延后开课 车间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而现有生产作业管理课程所属的文化基础课模块集中在第一、第二学期授课。而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应该在学生学习了各种生产技能,参加过生产实践后再进行学习,故此课程应调整到第五学期顶岗实习一段时间之后。
专业理论课程需要整合 以往有观点认为“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应坚持‘够用为度’原则”,但这样做的后果是35.5%的企业认为我校电气专业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职业院校学生往往在理论学习方面兴趣较弱,对理论课程的整合就显得更为重要。就电气专业来讲,“电路技术”和“电子基础”两门课有较多关联,可以整合为一门课程;“工厂电气控制”可以和技能模块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编程与应用”整合为一门课程。
单片机、Protel可作为选修课开设 企业对这两类人才有少量的需求,但现有课程安排中没有这两门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增设。
可增设“自动化产品销售与技术支持”的课程 这门课程在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还很少见,但是41.2%的企业需要“市场开发型”电气人才是不容忽视的。此课程应安排在技术基础课模块中,讲授时段以第三或第四学期为宜。
通过这种有可靠数据的企业岗位需求调查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来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可以使学生在校所学的技能更贴近实际需求、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更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结论
通过上述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结果分析,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优化设置可依据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按照企业岗位需求选择应开设的专业课程门类
在分析企业岗位需求之前应首先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将所有课程分为若干模块。近年来职业院校多数专业的课程都是按照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综合课或强化课、专业实践的维度来划分模块的。
各模块内具体应包含哪些课程门类,则要依据企业岗位的需求来确定。在调查分析企业岗位需求时,要具体细致,要考虑其中包括哪些具体的岗位,完成各岗位的常规岗位任务所需的专业能力有哪些,依此确定与这些能力对应的专业课程有哪些。只有准确分析企业岗位需求,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满足市场就业要求,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还能让学生具备在行业内进行岗位迁移的能力,在就业时拥有更多的选择。
(二)按照企业岗位对各种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决定相应专业课程的教学时序
课程安排的顺序、教授的时间段和课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安排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确定了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门类之后,对企业岗位在各种能力需求的质量、各类人才的数量需求以及缺口数据等方面的精细分析,可以为职业院校对各门专业课程进一步调整优化提供有力依据。比如,对于难度要求较高的专业能力,相应的课程就应该安排较多的课时。当然,在优化课程设置时也需要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对于需要一定专业基础才可以学习的课程,要安排在相关课程之后进行;有些课程在学生对真实的生产工作过程有一定了解之后学习效果更佳,则应安排在顶岗实习或参观实践之后。
(三)企业岗位需求量较小或能力要求较高的对应课程,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将需求量较小、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难度稍大的一些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可以使有足够精力和能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深造,使其专业能力在“广”的基础上还可以“精”,不但能够适应企业岗位,还能在某一岗位上做到精深和专业化,甚至拥有该领域的创新、研发和技术革新能力。选修课的学生容量通常比技能竞赛大,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技能深化学习需求,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有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考虑,针对部分学生、具有个性化教学方法的选修课是满足企业岗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特殊需求的最佳方法。
(四)要按照地区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变化趋势灵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的教学直接面向就业,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灵活地调整专业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能够满足岗位发展变化的需求。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行业发展水平不同,行业岗位群的需求必然不同。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固然可以参考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依据本校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找准自己的定位才是最关键的。职业院校随着地区经济发展、行业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去主动、灵活地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行业岗位群的需求,是职业教育满足其功能的有效手段。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前瞻性也是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岗位的能力所必须的,陈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总之,对企业岗位需求精细、深入、全面的研究,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最重要的依据。职业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抓住企业岗位的需求和变化趋势,结合相应的教育理论,科学、合理、及时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门类和教学安排,让职业院校毕业生有能力做到“首岗适应,多岗迁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泉良.岗位群对高职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要求[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2]黄宽,纪静波.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3]杨云英.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
[4]郭小华,楼晓春.高职自动化专业职业岗位能力本位课程架构[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