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警惕“技能本位”、“技能至上”论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影响

  • 投稿洪嘉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99次
  • 评分4
  • 39
  • 0

李庆

(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安徽淮南232052)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中“技能本位”、“技能至上”论为许多人所推崇。固然,职业教育需要突出和强化技能训练,但是,职业教育不只需要技能训练,更不能片面宣扬“技能本位”和“技能至上”。职业教育需要的是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警惕“技能本位”、“技能至上”论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技能本位;技能至上;职业教育;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33-04

当前,受工具价值取向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中“技能本位”、“技能至上”论为许多人所推崇。这种理论把职业教育片面地等同于技能训练或企图以技能训练代替职业教育,只见工具、材料,不见心灵、人格,只考虑学生当前就业,不考虑学生未来发展,只服务于少数合作企业的用工需求,不能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职业教育背离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教育之宗旨,使得职业教育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失去吸引力,这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我们应践行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职业教育价值观,不仅仅关注入的生产功能,还应关注入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品行素养、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能力等进行全面培养。

突出和强化技能并不等于“技能本位”、“技能至上”

职业教育当然要突出和强化技能,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有异议。基础性是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或技能型劳动者,其最大特点就是侧重于应用。因此,同其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要以各种技能训练为抓手,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产业、行业、企业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发展需要,学生、学校实际情况,整体设计、实施好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技能训练。

职业教育一定要有技能训练,而且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把技能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突出抓好、抓实。这样的职业教育才是特色鲜明、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坚决反对把高职教育办成普通高等教育、把中职教育办成普通高中教育的做法。

然而,突出和强化技能并不等于“技能本位”、“技能至上”。技能训练仅是职业教育多元化内容中比较特殊的层次和方面,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也只是个基本起点。技能只应作为人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而不应成为我们追求的全部目的。人只能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发展技能,而不能让技能发展阻碍人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基石是为了从业者更好地生活,除了有为经济服务的社会功能外,仍然具有教育活动的核心职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专门化中寻找全面发展应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

(一)“技能本位”是错位的

职业教育是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本还是以片面训练学生的技能为本,答案十分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全面”二字体现了我们应有的职业教育观。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的职业教育非但没有按照这种规定去做,反而与此渐行渐远,成为一种异化了的职业教育。这样的职业教育使得人的能动性丧失,使得人们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使得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地发展,甚至畸形地发展。

一般而言,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它更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但必须强调的是,职业教育首先是“教育”,既如此,就不能急功近利,就要为受教育者的长远、全面、可持续发展着想。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正常的、身心健康的、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合格公民,然后才是从事某一具体工作的职业人。这些年我们的职业教育忽视“教书育人”的功能,突出了“职业训练”的特点,把职业学校办成了职业训练所、职业介绍所。

杜威曾说过:“任何教育如果只是为了传授技能,这种教育就是不自由的、不道德的;而且,以实利为目的的教学,牺牲想象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改进和理智见识的加深……不但有损于自由的教育,也同样程度上限制了所学知识的运用”。职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外在是帮助个人获得技能,本质则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功能中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目标,最终都要以人为本,都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不能只看到人的生产功能而把人作为工具去训练。

(二)“技能至上”是错误的

如果说“技能本位”论是错位的,那“技能至上”论则是错误的。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技能至上”的论调.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被媒体放大后,在社会上造成一种错觉,仿佛只要一技在手,一切便可高枕无忧。于是,在一些职业院校德育不再强调,综合素质培养成了虚无缥缈的口号,技能训练日益成为全部内容。这使得职业教育越来越背离育人的宗旨。

此外,职业院校生源综合素质整体不高,“教育不能”论(一种认为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思维类型不适合、品行素养低,对他们进行教育很难,只能进行技能训练的放弃教育论观点)很有市场。特别是提出“普教有考试,职教有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之后,类似“以赛代考”、“以赛代评”的声音开始喧嚣。很多职业院校从新生进校后的第一学期便组织专门人员,拨出专门费用,安排专门时间,对选拔出的学生进行相关技能训练,一旦获奖,除荣誉外,学校、辅导人员、学生、相关部门都会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目前,这种应赛训练大有超过应试教育的势头。

其实,技能只是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把它当成职业教育的全部。“技能至上”的教育行为教会学生的只是操作,而做人则需要更丰富的教育实践才能达成。教育包含训练,单纯的训练不能称之为教育。职业教育应以人的自我完善为目的,职业教育价值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职业院校发展中出现困难,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式需要转变。

“技能本位”、“技能至上”论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多面,当人们过分渲染或者只强调某一方面的时候问题就会出现。在职业教育中,过分强调或者只强调技能,必然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一)对学校的影响

在资源配置上使本就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过度配置到专业技能训练方面,从而削弱其他方面的资源占有。比如,购买设备、训练耗材、培训人员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调配专职教学人员和挤占教育经费中其他部分成为最可能也是最容易的选择。

在教育教学上本来从我国经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实际出发,职业教育在国家层面已经有较科学合理的指导性教学大纲,在培养目标上有知识、能力、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借口职业教育的特点、生源素质、区域差异、层次差异和自己的实际,在教学和考核中只把技能视为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基本上是直接忽略,致使培养目标单一且标准大大降低,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形成和提高。

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上 由于主张全部学科围绕专业训练来进行,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都放到学生技能培养上,于是出现了课程设置随意,文化基础课大幅压缩甚至停开现象,从以往的重理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学生评价上 自提出“普通教育有考试,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后,很多职业院校把国赛、省赛的成绩作为考评学生、教师、部门和学校的重要指标,甚至出现了只要一次大赛获奖,学生其他所有科目都可以给合格的做法。这种单一评价方法,对所有学生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在学校管理上职业教育是个大系统,绝不是抓住技能训练,其他方面就都迎刃而解。相反,只抓技能,原有的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难形成,可能会混乱一片。

上述几个方面交织在一起,对学校的招生、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校企合作影响非常大,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吸引力。

(二)对教师的影响

德育教师教育之本在于育人。较之于普通院校,职业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整体偏低,育人是职业院校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可是,由于“技能本位”、“技能至上”论的影响,德育变得不再重要,但迫于德育课的政治性和舆论影响,一些学校还象征性地开着。对此,德育教师无所适从。

文化基础课教师受“技能本位”、“技能至上”、“教育不能”等论调的影响,职业院校文化课压缩到几乎没有的地步,特别是中职学校。大量的文化课教师被转岗从事一些非专业的技术或普通岗位,留下来的人由于资源、时间、设备、培训、利益、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对教学、教改十分茫然。

专业课教师由于对所谓“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的需要,职业院校几乎所有专业课教师都以极高的热情在职进行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培训。他们成了最忙碌的一群,教学、进修、培训一个接一个,一批接一批,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本职工作。同时,由于对技能的超常重视,专业课教师在心理上会不自觉地忽视知识而偏重技能。这也会影响他们原有的教育理念,导致实践中只重技能而放弃知识教育,时间一长就会变成只会某种特定技能的专职实习指导人员,离“双师型”恐怕越来越远。

实训教师 由于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技能训练,再加上片面过度地强调“技能本位”、“技能至上”,于是近些年实训教师成了“香饽饽”,尽管其中有些人的技能水平不敢恭维,知识水平和育人能力欠缺,但还是令一些人自我陶醉。

上述情形,势必影响到对教师的评价,各种利益的合理分配,教师之间的和谐,队伍整体建设,从而最终影响德育课、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三)对学生的影响

在“技能本位”、“技能至上”的大环境中,学生可能会认为品行无所谓,知识不重要,只有技能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金钥匙”。他们会受教育者错误观念的潜移默化,他们会在技能大赛获奖后的名利中固化,使他们形成这样的误区:只要一次技能大赛获奖,无论我身上有多少毛病缺点,无论我有多少科目没有学好,老师、同学、家长、学校、企业都对我另眼相看。于是,他们会忽视品行修养和知识学习,从而成为一个片面发展的畸形人。

事实上,近年来的一些调查显示,很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进入企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并不顺利。由于综合素养不高,在人际交往、岗位提升上并不如那些虽没获过什么奖但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也就是说,无论学生技能多么娴熟,如果在工作态度、为人处世、知识储备上欠缺,企业将来是不会委以重任的。

(四)对家庭的影响

“技能本位”、“技能至上”导向的职业教育或许可以实现学生眼前的低水平就业,为学生暂时找到生活出路,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但这种低水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出来的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对学生家庭来说,本来花那么长时间、用那么多金钱是要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解决好学生今后的生计问题,但学校却因种种理由而放弃教育只进行简单的技能训练,这对学生及其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

(五)对企业的影响

把技能训练视为法宝的职业院校,限于自身师资、设备、耗材、场地、产品等因素,不得不把大量学生实训放到合作企业进行。这给企业正常生产、管理带来压力,企业虽不情愿,但为了解决将来的用工问题,还是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大量的学生实训任务。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虽然从学校得到了大量的用工,但这些人员的综合素养较低,即便是最引以为豪的技能操作,也不一定比直接从农民工招聘培训后的好。企业会为频繁的人事调整、不断增加的培训成本、不断调整生产秩序而付出代价。

(六)对社会的影响

如果任由“技能本位”、“技能至上”论在社会上泛滥,就会造成一种只要有技能,就能拿高薪的错误认识。我们并不否认工业社会技能的重要性,不否认高技能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但绝不能过于片面,过于绝对。一些媒体刻意渲染高薪招不到高级技术工人、缺多少多少高技能人才、大学生回炉上职校等。这种信息的表层传递,忽视甚至忘了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再加之社会分配上的不合理现象,造成先富起来的一些人并不是德、识、能较高者,一部分大学生也确实存在着就业难的情况,这些又都强化了“技能至上”的错误观点,最终影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

可以说,“技能本位”、“技能至上”论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它对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冲击,对职业教育认可度、吸引力的影响,对职业院校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教师成长和学生后续发展的影响,最终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都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崇尚科学的职业教育观,让职业教育回归本性

造成今天职业院校过度强调“技能本位”、“技能至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职业教育确实需要强化和突出技能训练这一抓手。其次,现在职业院校多数学生的文化基础、综合素养欠缺,德育和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技能训练相对要容易些,又容易立竿见影显政绩。再次,与技能训练相关的设备、厂房、耗材和大量的教师培训等资源非常可观,尤其是国家近年来持续加大投资力度,谁都想争取更多投资。第四,职业教育确有解决学生就业等功利性的方面。第五,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坚持非功利的职业教育,实际操作上难度很大。而这一切根源于人们的功利心和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只有改变错误认识,遵循科学发展观指引,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职业教育才有出路、才有前途。

(一)回归公益

职业教育有其功利的一面。但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确立理想信念、打好学习基础、丰富文化生活等非功利性人文素质养成却是职业教育之本。

(二)改变认识

在认识上人们很容易把教育与训练混为一谈,把技能与能力混为一谈。但是,正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所说: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职业教育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职业教育,技能训练又仅仅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部分而已。因此,我们应该明白技能训练不是职业教育的全部,更不能完全等同于职业教育。

(三)遵循科学发展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强调育人为本,树立全面可持续发展观、人人成才观、多样化人才观、终身学习观、科学质量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职教人应遵循和倡导的职业教育观。

蔡元培曾经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但作为教育之属概念,职业教育还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我们的职业教育,应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坚持培育德育之根、夯实知识之基、熟练技能之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广大职教人应静下心来,对职业教育政策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制约要素、评价标准等进行全面反思、梳理、矫正与调适,对各种课程理论进行批判、整合、优化。还应认真思考:技能能给学生带来什么?除了技能学生还需要什么?到底怎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之需?我们应该明确:职业教育一定不是培训“机器人”,而是把人培养成有尊严、有知识、有技能、有道德、有作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社会人。

可以想见,指引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引领职业教育阔步前行的一定不是那些推崇“技能本位”、“技能至上”的职业院校,而是那些秉承科学发展观,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代表职业教育最先进水平的职业院校。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