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摘要:结合职教阶段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在职教语文阅读教学中确定生命教育主题,通过情境、民主、创作的课堂平台构建,完成生命教育主题的突显、实现、深化。利用语文阅览课拓展延伸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旨在通过职教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完善在职教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实现生命教育的方法及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教;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育;渗透
作者简介:周密,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5-0031-02
生活是生命的轨迹,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来源于作者的生活,以及他在生活中的生命感知。职教语文的阅读教育,应该挖掘这些生命的教育元素,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境界,充实生命内容。[1]要利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语文阅读教育中挖掘生命的教育元素,给予学生生命教育中的烛照。
一、结合职教学生心理需求,深入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
(一)职教学生的心理需求
1.职教阶段的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做事缺乏理想,容易冲动。加之,学生们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的庇护,使其在情感方面异常脆弱、害怕挫折,个别还无视生命的珍贵,在遇到挫折、困难,甚至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选择极端的方式。所以,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美好,帮助他们塑造一个健康光明、乐观坚强的人生非常重要。
2.职教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正处在巨变期,他们情绪波动大,控制能力差,性格暴躁,易受刺激,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而作出暴力的行为。所以,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怀,培养他们绿色和平、同情弱小、物我平等的情思。
3.职教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但仍未形成正确的评判标准,受外界影响很大,容易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自我。对流行狂热追求,对享受互相攀比。所以,教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熏陶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善待他人。
4.职教阶段的学生个性强,善于张扬个性,有叛逆心理,注重自我价值的体验,不愿意与家人交流,封闭自我想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小我,放眼世界,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
(二)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根据职教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名家先贤们深邃的思想内蕴,给予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烛照。(1)“珍爱生命、珍惜生命、正确对待死亡”生命元素主题;(2)“绿色和平、同情弱小、建立平等基础上的尊重”生命元素主题;(3)“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元素主题;“放眼世界、眼光开阔、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生命元素主题。
二、构建生命教育平台,完成生命成长
(一)构建情境的课堂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深厚的生命教育资源,而职教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辩证的发展时期,需求多样化。[2]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生命教育元素内在的生命力突显,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作者海伦·凯勒作为一名盲人,想象着获得光明后看到的美景,从而表达获得三天光明的喜悦,以及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与追求,作为每天都能看到美景的学生来说是难以体会这种情感。教师可以用布蒙住某位学生的双眼,让他在教室里走一圈,感受下暂时失去光明的不幸与不便,让他谈谈在失去光明后的感觉,一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情感,再去感悟作者渴望光明的那份热切之情。构建情境的课堂,还包括图片、音乐等情感熏陶手段。例如,讲授《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的图片,按照作者攀登的顺序一张一张地展示,让学生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待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使其谈谈攀登泰山的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勇攀高峰的勇气。因此,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以情入教,突显文本中的生命元素,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下调动出求知的内在欲望,获得情感体验,进而领悟人生。
(二)构建民主的课堂
生命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生命教育的成果也是体现在学生。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人性化,构建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这有助于师生共同生命成长:(1)教学过程应在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下进行;(2)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阅读过程;(3)教师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表达,他既要高屋建瓴地领导,也是这个民主课堂的鼓励者。例如,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的志向,由学生自主探究,按小组讨论分析,由小组代表代表小组发表看法观点,然后其他小组点评。各小组的思想碰撞非常激烈,大家都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在此基础上,分析四人的性格,仍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民主的语文课堂,思想火花不断碰撞,教师认真倾听每个小组的观点和分析,将他们的思想记录下来,作为分析点评的依据。教师懂得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指出不足,这样民主的课堂呈现出鲜活的个性、向善的张力和生命的能动性。
(三)构建创作的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即他们能否把这种生命资源、生命体验应用于自身的实践中。生命教育只有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会真正变得鲜活、有意义、充满生命力。因此,教师利用语文课堂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创作平台,使得学生能把体验与感悟沉淀下来,实现生命感知。例如,教授《记念刘和珍君》时,为让学生感知人物精神世界,唤起生命情感体验,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文章里的词句,揣摩、触摸刘和珍的心灵世界,并对其精神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创造诗句,评价心中的英雄。学生们积极创作诗句评价这位女英雄:“你是微笑的,并且温和着;当你不为势力所屈,敢于反抗黑暗,又是黑暗社会一缕永恒的曙光。”“枪林弹雨中,殒身不恤,你是中国女子的勇毅,你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一位善良、温和,却又勇毅、担当的新时代女性呈现面前,大家在真情倾诉中走进人物精神世界,沉浸在对刘和珍为民族献身的缅怀中,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这就是可爱的学生们,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上生命教育的成功之处;让我们明白了,构建创作的课堂,追求深度的生命感知,使其内化为一种生命素养,是生命教育最有效的策略。
三、充分利用语文的课外阅读,拓展延伸生命教育
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文本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生命教育的目标完成也要拓展延伸,融入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感悟到生命教育的丰富性、自主性、发展性。中外书目卷轶浩繁,教师可以根据生命教育的四大生命元素的主题,有目的地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高质量的书目。如安东尼·德·圣艾修伯里著的《小王子》、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著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日本作家黑柳彻子著的《窗边的小豆豆》,等等。学生在课外阅读了优秀的生命教育的书目之后,教师必须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这个反馈不能只停留在摘抄或者作文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锻炼,情感是否得到了升华。教师可以设计一份生命教育阅读的质量分析表,包括“阅读的时间、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内容、阅读的体验、阅读的反思”五个部分,最后教师填写指导意见。通过质量分析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生命情感流向,是语文阅读中生命教育效果的最好反馈。[3]通过一个阶段课外阅读的生命教育,教师可以设立生命教育阅读话题交流的专场。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最感动的段落拿出来一起分享,也可以对于同一本书,大家发表不同的感悟,以及对他们产生的深远影响。把生命感悟活动由纯粹的个人行为变成大众性行为,既丰富了学生的生命情感,也创设了一种主动、互动、生动的阅读局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魏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及途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7):76.
[2]吴小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育与研究,2011(26):48.
[3]贾湘玉.语文阅读教育与生命教育[J].文学教育,2010(6):136.
[责任编辑 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