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业经济论文范文,农业经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国花生产品出口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对日本花生产品出口为例

  • 投稿Pity
  • 更新时间2015-11-01
  • 阅读量402次
  • 评分4
  • 34
  • 0

王晓姣 白丽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154576145D)。

[作者简介]王晓姣(1990-),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通讯作者:白丽(1979-),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 中国加入WTO后,虽然在贸易政策上享受到了一定的优惠,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阻碍中国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文章通过分析花生产品的贸易情况,揭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花生出口的影响,并利用贸易引力模型,以中日两国花生产品贸易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花生产品出口主要受出口国GDP、两国汇率以及进口国所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478、1.020、-0.073。最后从出口市场结构多元化、提高本国花生产品质量、建立花生预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花生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引力模型

一、引言

花生是中国种植业中比重很大的粮食作物,营养价值高,可用作油料以及蛋白质的生产加工,由于其本身特质以及中国花生产量巨大,中国花生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还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1 ]。入世后,农产品的出口在某些方面阻碍减少,但近年来农产品贸易却遭受着发达国家以提高卫生标准为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 ]。就花生产品贸易而言,入世以来,中国花生产品出口遭遇到了发达国家各种扣留、通报,针对花生产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3 ],各国也有很严格的规定,这些都阻碍了中国花生产品的对外贸易量,从而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中国花生产品出口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利于把握其特征和规律,从而找到增加中国花生产品出口应对方式,进而推进国内花生产业的稳步运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综观相关已有研究,莫展宏分析了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现状,其优点在于从绿色贸易壁垒制度和根源出发,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日本设定的农药残留标准为变量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4 ]。鲁晶莹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理论和TBT与SPS协议的相关内容,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上具有很大的意义,通过探讨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指出发展中国家在新型非关税壁垒面前经常置身于劣势的地位 [5 ]。王晓飞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有针对性地从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入手,并结合中国出口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 [6 ]。刘孝生指出花生产品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优点在于对花生产品出口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划分,包括花生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以及化学投入品残留污染等,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政企联合、加大源头建设等去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可行性建议 [7 ]。日本一直是中国贸易的重要伙伴之一,双方存在很多方面的贸易,尤其是农产品贸易,中国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出口日本 [8 ]。花生产品是中国农产品出口中重要的商品之一,也是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中日花生产品贸易情况以及遭遇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基础上,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详细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花生产品出口的影响,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中国花生产品贸易现状

(一)中国花生产品贸易现状

中国花生产品在对外贸易形式上主要是出口,出口国家及市场涉及欧洲、日本、东南亚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花生产品贸易中,贸易产品主要是花生(包括带壳和脱壳)、花生油、花生粕以及花生酱等 [9 ]。在贸易量上,由表1可以看出,花生的出口占花生产品出口的主要部分,其次是花生油的出口。2001-2012年,中国花生年均出口量为268285吨,此外在2002年时达到最高纪录,为429275吨。

从变化趋势上看,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花生、花生油的出口整体均呈现了一定的下滑,花生酱出口在2001-2007年出现了上升,但此后与花生粕出口一样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这些贸易现状反映出中国花生产品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因此,分析中国花生产品遭遇的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是走出出口困境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促进花生产业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中日花生产品贸易现状

图1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日本花生油主要情况,2001-2005年出口量与出口额都出现了增长,尤其是2004年,花生油出口急剧上升,这与国内花生市场以及花生种植面积有很大关系。然而自2006年以后,出口则呈现出下降趋势,除了在金融危机扩大趋势下贸易市场不景气之外,2006年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极大限制了中国花生油的出口。近几年,伴随着机械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引进,中国花生产量上升,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花生油的出口,但由图1可以看出,近几年对日花生油出口并未出现大幅度上升,这与日本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着必然的联系。

由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中国对日出口花生波动很大,2001-2006年,花生出口整体保持稳定,2007-2009年,贸易量直线下降,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之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近年来还是处于下降的趋势,2013年出口量仅为11.7千吨,还不到2001年的一半。中国对日出口花生油与花生的减少与日本对中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着很密切的关联。因此,分析中国花生产品出口日本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改善其对日出口状况的前提,进而对中国花生出口世界给予一定的借鉴意义 [10 ]。

三、中国对日花生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日本对进口花生的规定

2003年日本出台了限定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的“肯定列表制度” [11 ],2006年5月开始实施。在以前设定限量标准63种2470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将近50000个标准,其中涉及农业化学品734种,农产品食品175种等。此制度有些标准的限定存在科学根据,而对于没有科学根据的物质产品,日本均采取0.01毫克/千克的限量标准 [12 ]。“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是日本为加强食品安全而采取的举措,然而对于双方贸易而言,这无疑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体现。

在花生产品贸易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黄曲霉毒素含量 [13 ],中国供人食用的花生及其制品以及食用前需进行处理的花生中B1①含量最高限定均不得超过20微克/千克,对B1+B2+G1+G2没有限定,而日本在肯定列表制度中明确规定供人食用的花生及其制品以及食用前需进行处理的花生中B1+B2+G1+G2均不得超过10微克/千克,而且在食品中则不得检出B1 [14 ],对比可知,日本对花生产品进口的严格控制,直接导致了中国花生产品由于黄曲霉毒素超标而使对日出口减少。

(二)中国花生出口遭遇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近年来,日本对中国花生进口设置了很多技术性贸易壁垒,由TBT-SPS网站查询可知,2004-2013年,中国出口日本的花生遭受着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常被扣留,其中被扣留原因包括:成分规格不合格(检查出丁酰肼0.1ppm)、检出未经批准的添加剂(检出甜蜜素15毫克/克)、含量超过了11条第3项中所规定的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应有量残留(检验出0.03ppm乙草胺)以及花生产品中所含黄曲霉毒素超标等原因。从2004年开始,截至2015年2月15日,中国花生出口日本仅仅因为黄曲霉毒素超过其限制含量而被扣留批次高达133次之多,而近年来扣留批次呈逐渐上升趋势(见表2),2011年8次,2012年12次,2013年19次,到2014年达24次。此外,2009年因为发霉而被扣留一次,2008年因为亚硫酸含量过高和含有沙门氏菌被分别扣留一次。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证分析

相对于关税壁垒等传统壁垒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中国花生产品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基于日本是中国花生出口的第一大国,也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最苛刻的国家,本文以中日花生产品贸易为例,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如何影响中国花生出口进行实证分析。

(一)模型介绍

贸易引力模型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后来被经济学家引用到两国的贸易上。通过借鉴构建花生类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模型如下:

模型中α1至α4是各变量的系数,U为模型的随机扰动项,其他各变量以及系数得符号如表3。

(二)数据来源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分析采用2004-2014年11年的数据,以一定时期内中国对日本花生产品出口额为因变量,选取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日本国内生产总值、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以及中国花生产品因黄曲霉毒素不合格被日本扣留的数量等指标为自变量 [15 ],对影响中国花生出口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其中EX数据来源于UN网站,GDPA与GDPB数据来源于FAO国家统计年鉴,UR数据来源于海关进出口年鉴查询,DT数据来源于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网。

(三)数据处理和回归结果分析

先将表3数据变成各自的对数形式,相对于原数据来说平稳性较好。用Eviews6.0进行线性回归,回归结果显示:R2达到0.9732,F统计量为19.66,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但4个自变量中有3个检验值通不过,因此可初步判断,模型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计算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lnGDPA与lnGDPB相关系数较大,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可能是由于中日存在很大程度上对彼此贸易的依赖。通过运用OLS法逐步回归,比较lnGDPA与lnGDPB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决定在回归方程中将变量lnGDPB剔除,经过上述处理后,再运用LS法将InEX同其余3个自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花生产品出口影响的贸易引力模型为:

R2为0.969,修正后的R2为0.956,F值的显著性检验值为72.668,远远大于在1%的水平下的临界值0.000127,表明模型整体拟合度很好。具体各变量回归结果见表5。

lnGDPA的回归系数为0.478,t值为13.604,在1%水平下通过检验,符号也与预期相同,表明出口国即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花生产品出口额之间是正向的关系。即中国GDP的增加可以带动花生产品出口,这可以从投资层面上解释,GDP越大,投资越多,从事花生产品生产的投入越多,进而带动花生产品的出口。

lnUR的回归系数为1.020,t值为5.863,通过了1%水平下的t检验。系数符号也与预期相同。说明人民币升值会抑制中国花生类产品的出口,反之促进花生类产品的出口。

lnDT的回归系数为-0.073,t值为2.171,通过了5%水平下的t检验。系数符号也与预期相同,负号说明日本因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合格扣留中国花生产品的次数对中国花生产品出口数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假定其他解释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日本对中国花生产品因黄曲霉毒素不合格而扣留的批次增加1个单位,中国对日本花生产品出口额将减少7.3% [16 ],由于日本因黄曲霉毒素不合格而扣留中国花生产品的批次正是中国花生产品出口日本遭遇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现。因此,日本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减少了中国对日花生产品的出口。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总结出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花生类产品的出口产生了极大地限制作用,并找到了中国花生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包括两国的汇率、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日本对中国花生产品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本文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仅仅采用了2004-2014年的数据,但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和数量的增多减少了中国花生产品对日本的出口。

(二)建议

1. 国内应注重花生产品质量及检验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各种检验标准不合格,而防止贸易国扣留中国花生产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自身做起。国内应注重花生产品的质量以及检验标准,中国花生产品质量的提高可大大减少因各种检验标准不合格的情况;当国内检验标准提高甚至超过贸易国时,中国花生产品出口将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

2. 开辟更多的国外市场。目前中国花生产品出口市场局限性较大,如果一个国家提高其花生产品进口的检验标准,中国花生产品出口将面临很大的风险,为此从出口市场结构多元化考虑,中国应开辟更多国外市场,做到花生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从而分散和降低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使中国花生产品出口受损的风险。

3. 建立并完善花生预警机制。中国花生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正是由于中国无法或不能及时获取各国针对花生产品而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花生产品出口才频频受阻。此外,中国出口产品预警机制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尤其是针对农产品的预警机制发展滞后。因此,创造有利于中国花生产品出口的环境和花生产品出口的秩序,建立并完善中国发生预警机制十分必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万书波,封海胜,王秀贞.花生营养成分综合评价与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J].花生学报,2004,(2):1-6.

[2]王燕铭.关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一些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5):167-182.

[3]盛柏科.黄曲霉素检验标准对中国花生类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

[4]莫展宏.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5]鲁晶莹.农广品贸易非关税壁垄研究——基于日韩对中国农广品非关税措施的分析[D].延边大学,2012.

[6]王晓飞.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探析[D].山东大学,2012.

[7]刘孝生.河南省花生出口贸易现状与发展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8]袁黎霞.我国在东北亚区域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及潜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9]任咏梅,白丽.河北省花生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2,(9):240-242.

[10]卓静.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原因[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9):124-125.

[11]王记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政策效果评价[D].湖南科技大学,2012.

[12]刘耀魁,李鸥.中日农产品贸易的摩擦分析与展望[J].世界农业,2008,(9):48-51.

[13]陈冉,李培武,马飞.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臭氧脱毒技术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1):92-96.

[14]段淑芬,胡文广,戴良香.花生黄曲霉毒素国家标准与绿色贸易壁垒[J].中国农学通报,2006,(6):85-98.

[15]陈相艳,王世清.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辐照去除技术[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6):53-57.

[16]刘柳锋,陶红军.我国食用菌出口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顺昌县为例[J].中国农业信息,2014,(3):1-5.

(责任编辑: 车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