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业经济论文范文,农业经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疆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投稿陈书
  • 更新时间2015-11-01
  • 阅读量287次
  • 评分4
  • 50
  • 0

华淑名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基金项目]新疆财经大学校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cdyjk2014034)。

[作者简介]华淑名(1988-),女,河南信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政策与应用。

[摘要] 文章首先阐述了产业升级的三层次内涵以及产业升级影响就业的机理,然后以新疆为例,分析了新疆1990-2013年的产业升级现状,接着确定了衡量产业升级的指标,建立了新疆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回归模型,并使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系数进行了修正。分析得出:产业产出增长对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上对就业产生正向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就业的正向效应较大,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负向促进作用较小;产业价值链升级对就业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就业都有正向作用。依据结论提出在产业升级中促进就业的启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产业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价值链提升;就业

一、引言

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尤其重大。2007年中国就提出了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推动产业升级也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国劳动力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将就业问题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新疆仍然是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就业是新疆最大的民生问题,关系着新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就业问题是新疆头等大事,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标本兼治的根本问题。同时,新疆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很大,存在能耗高、效益低等诸多问题,产业优化升级是解决新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的关键。如何在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确保劳动力充分就业,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是新疆面临的重大问题。

产业升级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早已关注并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诸多经典基础理论。如威廉·配第和科林·克拉克提出了后人称作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提出了库兹涅茨法则并概括了产业发展形态,钱纳里和塞尔昆提出了经济发展结构“标准模型” [1 ]。霍夫曼研究了工业部门内部的演进情况,利用霍夫曼比例来划分工业化所处阶段 [2 ]。刘易斯研究了剩余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区间的转移问题,形成了“二元经济”模型 [3 ]。波特、寇伽特、克鲁格曼等人开创了在企业层面的价值链创造的理论基础[4-6 ],Gereffi 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理论,并实证研究了东南亚、墨西哥服装业的发展 [7 ]。全球价值链理论扩大了产业升级研究的广度。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大量学者用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吸纳能力等指标研究了两者偏离情况。郭克莎比较了中国与其他一些国家的产业和就业结构偏离度及相对劳动生产率,认为中国产业偏差度比较大且下降速度迟缓 [8 ]。黄小勇和常丽分别研究了江西和辽宁的产业结构偏离度,都认为地区间存在严重的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偏离,且这种偏离更多体现在第二产业中,解决途径是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9-10 ]。对于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两者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总体来看既存在正向效应,也存在负向效应。Aghion研究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认为经济增长以技术进步为推动力并对就业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是资本化效应,即创造了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二是创造性毁灭效应,降低了工作匹配的成功率,增加了失业 [11 ]。齐建国测算了中国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认为在1978-1990年间技术进步对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在1990-1999年间却有负向作用 [12 ]。王光栋采用数据包络法(DEA)估计了中国全要素增长率(TFP),并分别比较了中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作用,发现技术进步对就业有显著影响 [13 ]。罗瑞荣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产业升级进程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14 ]。田洪川从产业升级的内涵界定出发,得出三个层次的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途径,并分别加以论证,最后研究了制造业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 [15 ]。

综上可知,虽然很多学者对产业升级和就业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但都更多偏重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方面,而且存在指标选取较片面,所得的政策建议过于笼统而无法具体操作等问题;或者把技术作为外生变量,研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完整的包含产出增长、结构变动、技术效率提高等内容的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都很缺乏。在新疆急需解决就业问题并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实证研究新疆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机理

(一)产业升级的内涵

Gary Gereffi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认为“产业升级”指产业在微观企业或行业内由低附加值、低技术水平状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状态演变的趋势,而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变迁 [7 ]。随着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日趋发展和成熟,国内学者也从此视角进行研究。陈羽认为产业价值链的概念范围更广,其包含产业结构升级内涵,因此应避免混用这两个概念 [16 ]。江东认为产业升级有两层涵义,一是从要素转移和价值链视角考察微观企业和行业内部的升级现象,二是从宏观视角考察整体产业结构的变动 [17 ]。田洪川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产业升级的内涵重新界定为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及产业价值链升级这三个层次 [15 ]。

综上,本文主要借鉴田洪川的观点,将“产业升级”的内涵概括为产业产出增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及产业价值链提升三个层次。产业产出增长主要表现为产值的增加及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间及产业内部的低级部门向高级部门的逐渐过渡,产业价值链提升主要表现为产业技术效率的提高,产业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转移,最终使产业劳动生产率和价值创造能力提高。

(二)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

一般来说,产业规模的扩大会通过劳动力就业弹性影响劳动力需求,但由于不同产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就业弹性,产出的增长并不一定促进其就业吸纳能力。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就业的影响是复杂的。首先,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部分产业衰退,从而造成这些就业岗位的消失。其次,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产生的就业“不适应”,从而造成摩擦性、结构性失业,与此同时城市就业也受到了冲击。最后,产业结构高级化必然伴随资本、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造成结构性失业。然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生产要素转移,从而促进经济规模扩张,催生新兴行业,最终增加就业,而且随着就业弹性最高的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就业形式及途径更为广泛,进而提高就业量。产业价值链提升对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技能的要求提高,产业技术效率的改进一方面会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替代效应,另一方面也会催生新兴产业,增加就业 [15 ]。产业升级影响就业的机理具体如图1所示。

三、新疆产业升级现状

(一)产业结构高级化

1. 三次产业产值占比。由图2可知,新疆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变化,在1990-1995年处于“二、三、一”的格局,从1996-2003年转变为“三、二、一”,自2004年以后又一直处于“二、三、一”的格局。新疆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左右。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过大,在1990-200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05年后与其相当。第三产业比重2003年前与全国水平大体一致,但2004年后,低于其8个百分点左右,表明新疆急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能测定出某一产业发展水平超前于整体水平的程度,其公式:Ei=αi+(αi-1)/Rt,其中αi表示第i部门第t期比重与基期t0比重之比,Rt表示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若某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大于1,表示这个产业超前发展,占比逐步上升,反之,产业发展滞后,占比下降。

根据表1新疆1990-2013年产业结构总平均超前系数可知,新疆产业结构向第二产业倾斜的程度大于第一、三产业。由五年平均超前系数可知,新疆第一产业相比于其他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只在2005-2010年期间有稍微超前发展的态势;第二产业超前系数只在2010-2013年间由于受到“7·5”事件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小于1,其余时间都大于1,说明第二产业基本上都处于超前发展状态;第三产业从1990-2000年都表现出较快的超前发展势头,但在2000-2010年间发展速度一般,2010年后又呈现超前发展势头;第二、三产业整体来看基本处于超前发展状态。

3. 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产业结构变动速度指标用来反映产业结构变动的剧烈程度,可用Moore和KIV两值来表示。Moore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α0表示第i产业在t0和t1两时期产值比重向量夹角,Mt表示Moore值,Wi,t和Wi,t表示在t0和t1两时期第i部门产值占比。Moore值越大则α0越小,表示产业产值占比越趋同,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则越小,反之则越大。KIV值公式为:

其中,Vt表示产业结构变动KIV值,qi,t表示第i部门在基期占比,Wi,t表示第i部门在报告期占比。KIV值越大表示两时期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新疆1990-2013年产业结构变动速度Moore值、向量夹角α0和年均变动KIV值如表2所示。

从α0和KIV五年均值来看,新疆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变化趋势是先快后慢然后又较快,在2005-2010年达到最小值,新疆产业结构变动速度明显放缓,是因为资源、环境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约束力逐渐增强,人才、技术、社会投资环境等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外流,信息化水平低,劳动力质量差,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疆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2010年后产业结构变动速度有提升,是由于新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政策有了一定成效。

(二)产业价值链提升

产业价值链提升主要通过综合技术效率及其分解指标来体现。利用DEAP2.1软件,将1990-2013年的就业人数和资本存量作为投入,GDP作为产出,选择VRS模型及Multi-Stage过程,从而求得综合技术效率及分解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可知,由于规模效率的下降,新疆综合技术效率逐渐下降,到2001年降到最低点,然后又由于规模效率不断提升,纯技术效率水平也相对较高而逐渐上升,直到2013年达到1。2001年后新疆产业价值链升级速度要比之前快,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为0.775,高于之前的0.663。1990-2001年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754,小于纯技术效率0.844,表明此期间由纯技术引进来推动产业价值链提升必须以产业规模的扩大为前提。2001-2013年规模效率对综合技术效率提升贡献仍然相对较小,基于技术引导的产业规模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新疆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产业升级衡量指标的确定

产业产出增长方面直接选取产业总产值。

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层面,选取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和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三个指标。

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即指第二、三产业总占比。第二、三产业占比的提高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能更直观地反映某产业发展水平超前或落后整体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情况。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反映产业变动的剧烈程度。向量夹角α0对产业结构变动程度反映较敏感,而KIV值表现较平稳,两者反映出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因此取两者平均值来反映产业结构高级化。

在产业价值链提升层面,可考虑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两方面指标。综合技术效率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前者体现的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后者是在一定管理、技术水平上,由企业规模变动带来的生产率提升。考虑到劳动生产率与产业产值相关性很高,且产业价值链升级的核心是产业生产率的增长,而生产率增长途径又是技术综合效率的提高,因此,选用综合技术效率分解指标来表明产业价值链提升。

更进一步,由于资本存量对劳动力就业有一定的影响,引入控制变量资本存量,再将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变动速度交互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交互项引入模型,从而能够建立起较全面的产业升级影响就业的回归模型。

(二)模型的构建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衡量产业升级各指标变量纳入生产函数,建立以就业总量Y为因变量,产业产出水平X1、资本存量X2、第二、三产业占比X3、产业结构超前系数X4、产业结构变动速度X5、纯技术效率X6、规模效率X7、第二、三产业总占比与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交互项X8、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交互项X9为自变量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μ为随机误差。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1990-2013年的产业产出水平即GDP值、资本存量、就业人数、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等原始数据都来源于2014年《新疆统计年鉴》,并且GDP以1990年不变价做了相应的折算。

由于资本存量数据无法直接获得,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Goldsimith开创的永续盘存法进行测算,公式为:,其中,Kt为t期实际资本存量,Pt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It为t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δt为t年的折旧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借鉴张军 [18 ]和单豪杰 [19 ]的观点,选取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作为替代,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来源于2014《新疆统计年鉴》,折旧率借鉴张军、吴桂英和张吉鹏 [20 ]的研究结果9.6%,基年1990年实际资本存量,采用张军等所估计的结果,新疆以1952年为基期的1978年的实际资本存量77亿元,按照《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1952年、1978年和1990年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指数,计算得到新疆1990年资本存量161.86亿元,再利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公式,得到新疆1990-2013年的资本存量。

(四)计量检验

首先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本文利用Eviews7.2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确定采用 SC 准则。检验结果表明,除产业产出水平和规模效率两变量是二阶单整外,其他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因此这些平稳的不同阶单整多变量可进行协整检验。接着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变量建立线性模型(见表4)。由表4可知,模型拟合系数较高为0.9862,从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资本存量、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及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交叉项这几个变量对就业量的影响在10%水平下不显著,应逐一剔除。然后继续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变量建立线性模型(见表5)。由表5可知,模型拟合系数较高为0.9857,变量都在5%水平下显著。为了验证变量间是否存在稳定的线性关系,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选用有线性趋势但协整方程只有截距的选项(见表6)。由表6可知,模型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了变量之间不存在和至多存在3个协整关系的假设,即模型的变量之间至少存在3个或3个以上线性关系,由此验证了模型中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可靠性。从模型结果的共线性检验来看,DW值处在上下界之间,无法做出判断。再通过SPSS软件得出各变量的方差扩大因子(见表7)。由表7可知,实际GDP、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及两者交叉项这四个变量的VIF过大,尤其是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及两者交叉项这三个指标的VIF远远大于10,说明此回归方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而且主要是由VIF较大的这4个变量引起的,说明这几个自变量间有一定的多重共线性关系存在。为了消除模型多重共线性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来提高结果的精确度。通过软件Spss19处理,得到拟合效果较好且消除了共线性的最终模型结果为:

(五)结果分析

1. 在产业产出增长方面。产出水平在模型结果中系数始终为正,表明产出水平有正向拉动就业量的效果。产业总产值对就业的弹性是0.1153,表明新疆产业总产值增加1%时,能够引起就业增加0.1153%。

2.控制变量资本存量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表明资本存量的变化对就业量没有实质性的影响,由表4可知,资本存量对就业量的影响系数为0.0290,说明资本投入对劳动力没有替代作用,对就业有正效应,新疆资本存量的投入对劳动力就业没有挤出效应。

3. 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方面。二、三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对就业没有实质性影响,对就业的弹性系数为0.0284,表明第二、三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对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应该是由于二、三产业总体超前发展能吸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带动就业。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就业的弹性为0.6731,表明新疆第二、三产业总比重提高1%,会促使新疆就业总量提升0.6731%,这是由于虽然新疆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过大,吸纳劳动力能力过低,但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断增强,而且新疆第二、三产业总体就业结构偏离度逐渐减小,即第二、三产业总比重逐渐提高使就业量增加,这与新疆现实相符。新疆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增加1%时,能够引起就业减少0.0287%,这是因为产业结构转变过快会使劳动力很难立即掌握新的劳动技能从而造成短期内的摩擦性失业,甚至长期的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和变动速度交叉项对就业的弹性是-0.0028,这可能是因为在新疆第二、三产业总占比越高,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也就越慢,从而促进了就业,正是由于两者之间有这种间接影响关系,应该再减去多加的就业增长量,两者交叉项的系数应该为负。

4. 在产业价值链提升方面。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就业的弹性系数都为正,分别为0.0664、0.3277,当这两个指标各自都增加1%时,能够分别引起就业增加0.0664%和0.3277%,这表明新疆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都对就业具有正向作用,然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交叉项虽然对就业没有实质性影响,就业弹性系数为0.1107,这说明即使新疆产业价值链很低端,但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在替代已有工作岗位的同时,创造了更多新的工作岗位。

5. 从整体来看,在产业升级的三个方面,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就业影响显著性最高,其次是产业价值链,产业产出水平影响显著性最低。产出水平对就业具有明显推动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总体上对就业有正向拉动作用,因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及两者交叉项的负向作用,产业价值链提升对就业也具有正向作用。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1. 由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知,产业升级的产业产出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价值链提升三层次的确会对就业产生影响,而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就业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产业价值链,产业产出水平影响作用最小。

2. 由Johansen协整检验可知,表示产业产出增长的产业总产值指标,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及两者交叉项,表示价值链提升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这六个指标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产出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产业价值链提升都有正向拉动就业量增长的效果。作为控制变量的资本存量的变化对就业量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新疆资本存量的投入对劳动力就业整体上没有挤出效应。

3. 在产业产出增长方面,单位产值增加能够引起就业增加0.1153%。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方面,第二、三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对就业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新疆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过大,吸纳劳动力能力过低,但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断增强,而且新疆第二、三产业总体就业结构偏离度逐渐减小,即第二、三产业总比重逐渐提高使就业量增加。新疆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增加1%,能够引起就业减少0.0317%,新疆产业结构转变过快会使劳动力很难立即掌握适应新的职业的劳动技能,从而造成短期内的摩擦性失业,甚至长期的结构性失业。在产业价值链提升方面,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都对就业具有正向作用,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在“毁灭”就业岗位的同时,创造了更多新的就业岗位。

(二)启示

1. 高度重视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产业价值链提升对就业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产业升级对就业产生的冲击,而不能仅仅重视产业产出水平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虽然过去多年新疆解决就业总量问题主要是依靠产业总产出持续高速增长的强劲拉动力。但是如今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逐渐增大,而且新疆产业总产出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吸纳就业能力较弱的第二产业。因此,要解决好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问题,新疆就要在保证产出增长对就业促进作用的同时,更多地依靠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带动作用,更加注重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对就业的影响,并着力促进新疆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新疆产业价值链。

2.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和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如纺织业、手工制造业等产业,延长工业产业链,加大服务业投入发展力度,尤其是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等成长性强、就业面宽的行业,保证劳动力充分就业。此外,新疆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因此,新疆目前应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

3.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尤其南疆三地州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造成就业结构不能较好的适应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通过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积极消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疏通就业渠道,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

4. 继续大力提升产业价值链,提高各类企业的科技信息装备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及职工的劳动生产率,在产业价值链提升过程中应注意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加强对其教育和引导,促使其不断提高就业技能,从而适应新岗位的要求。同时,应该向在提升产业价值链过程中能够增加新的就业岗位的企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最大力度促进就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平,王树华.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9-27.

[2]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60-61.

[3]Lewis WA (著),施炜(译).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98-156.

[4]迈克尔·波特.高登第,李明轩(译).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37-189.

[5]Kogut,B.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85,26(4):15-28.

[6]Krugman P, Venables AJ.Globalization and the Inequality of Nation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4):857-880.

[7]Gereffi,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1(48):37-70.

[8]郭克莎.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M].上海:三联书店,1996:442-444.

[9]]黄小勇,唐斌. 改革开放30年江西工业化与劳动力就业相关性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0,(01):125-127.

[10]常丽.辽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 49-55.

[11]AghionP ,PHowitt. A Model of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R]. NBER Working Paper,1990:3223.

[12]齐建国.中国总量就业与科技进步的关系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2):24-29.

[13]王光栋,叶仁荪,王雷.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区域差异及政策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8,(11):151-160.

[14]罗瑞荣.中国产业升级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15]田洪川.中国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16]陈羽,国良.“产业升级”的理论内核及研究思路述评[J].改革,2009,(10):85-89.

[17]江东.产业升级的再认识:一个分析框架[J].现代商业,2010,(5):196-197.

[18]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35-43.

[19]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17-31.

[20]张军,灵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责任编辑: 李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