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商管理专业就业面广,实践性强,应该从教学的全过程角度,对该专业的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从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大纲的编写、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从实习基地建立、双师型老师的培养,学生可雇佣性档案的建立与职业生涯规划干预与指导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可雇佣性能力;教学过程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在这一领域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依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从微观角度作为出发点,为市场上的“客户”和“产品”进行调查,从而解决“客户”需求和特殊“产品”的要求,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市场需要量是很大的,“市场”上的“产品”需求非常强劲,甚至迫切需要。目前各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营销运作,生产系统运行平稳等需要大量工商管理人才。这项研究是根据目前工商管理毕业生面临的困难:行业困难,就业后工资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出现工作任务完成困难和职业发展瓶颈。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甚至部分解决我们大学工商管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问题,有效提高工商管理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改善就业困境和职业发展困境。
一、相关理论
工商管理专业是工商企业在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一般学科方法的研究,包括业务战略发展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该专业应用非常强大,专业范围比较广泛,课程更多,涵盖了经济,管理多门课程。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如企业管理,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企业投资。工商管理专业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1)可雇佣性理论。二十世纪初在英国发起的可雇佣性能力能力概念是獲得初次就业,维持就业和获得新工作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说,如知识,技能和态度;因此在面对雇主时将这些资本提供给雇佣人员。从小学到高中,大学阶段是培养和加强就业能力的好时机。
(2)就业力理论。英国经济学家Beveridge(Beveridge)在1909年历史性地对就业能力作出了定义,在他的理解中,“就业能力”等同于“就业”,即为个人寻求及维持工作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学者修改了就业是获得初次就业,维持就业和重新选择和获得新工作的动态过程的概念。在强调就业,就业市场,国民经济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就业能力的同时,更全面地解读了就业概念。2005年,美国教育和就业委员会再次界定了就业概念。“就业能力”是指获得和维护工作的能力。劳动力不仅包括在狭义上找工作的能力,而且包括继续工作和实现良好职业发展的能力。
(3)有效教学理论。教学的有效性是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代表,其核心是教学的有效性。关注点核心在教师的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绩,老师要有效率观念。“有效教学”是一套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掌握相关战略知识,做出具体决策,及时做出决策。
(4)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教育者的任务是将知识转化为适应系统发展的一种形式,将发展秩序描述为教学设计模式,使学生知道学习。所谓的发现当然不仅限于人们不了解的事物的发现,而且还以自己的想法获得所有形式的知识。
(5)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可以归结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积极发现和建构知识对于人生的意义。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贯穿可雇佣性
作为人才培育及增强学生可雇佣性的重要环节,课堂和实践教学两者要互相渗透,在理解理论概念的同时,也应不断进行实践验证工作,以此提升教育效率。
(一)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可雇佣性
在高等教育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渠道。借助一系列合理、高效的方法,在所有教学活动中注入可雇佣性的培养环节,比方说课堂上的引导、互动环节、第二课堂教学等,这些都能够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第一,应该把课上教学活动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教材中添加此类技能的具体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一系列高效的方法,积极培养该类技能,另外应该注意的是,此类技能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贯通性的学习,它脱离不开当今时事政治与经济等现状。第二,研究在课上教学中,实践技能的高效培养模式。探寻更好的教学组织结构与该类技能的练习方式,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增近双方友谊,促使两者成为合作伙伴,摈弃掉传统守旧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导权,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转变为启发、互动、合作型的模式,在保证可雇佣技能教育质量前提下,积极探究更高效的理论教学模式。第三,想要保证实践技能的高效引导及训练,就应该积极促进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化及健全。同时积极借鉴各领域相关学者的实用性建议,投身于课程体系的规划活动中。以课程特征与具体内容作为重点参考,给专业人士布置一些专业性较高的授课任务。积极和企业达成教育层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寻求一种更合理的企业、雇主参与课程规划的合作方式,教材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贯通,让理论知识更贴近于具体发展现状,创造出更富有生命力的教学体系。
(二)在实践教学中贯穿可雇佣性
想要有效提升专业能力,就必须有系统的实践课程,专业性人才的诞生离不开系统化的实践培训。面向社会的服务模式,决定了学校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想要充实同学们的经验,就应该让他们充分与社会接轨。而实现这方面的重点就在于实践教学,老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遵循现代化教学理论的前提下,借助不同的教学形式,尤其是案例、演示法,让同学们吃透教学内容,借助实战以及模拟实战的方式,充实它们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遇到困难时的克服能力,真正做到对应用型人才的高效培育,可谓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造的核心突破口。以增强可雇佣性为初衷的高效实践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比方说学院内的课程实验、作业、毕业论文、社团组织活动等,还有实习考察作业、调研工作、毕业实习等。借助上述形式,能够激发同学对实践活动、实习工作等的参与积极性;积极寻求且建立“强化技能训练—理论教学实践—综合运用培养”的多层级、进阶型的教导架构,将实践、实习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树立可雇佣性能力的重要性。
三、提高工商管理專业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素质
学院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双师型组织的创建及完善工作上,借助一些办法,大力促进教育者自身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第一,对所有老师,尤其是骨干型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工作,比方说进行相关能力的评估测试,以期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养与实战教学能力;第二,让更多具备较高专业能力的人士参与相关教学活动,积极推崇广大企事业部门的相关技术人才,到校上任一系列辅导工作。增加校内专业人士的数量;第三,应该建立起“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师资团队,为兼职教育者提供更多的应职渠道,形成外界兼职人才库存。
(二)分层次培养学生可雇佣性技能
此类技能被划分成多个层级,即核心、基本以及高层次技能,第一级技能即为人处世、企业管理方面的能力,具备这种技能能够有效提升就业能力,并能够保证自身的长远发展,这一技能的培养应该渗透于整个四年的教学体系中;第二级技能作为工商管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内容,是第三级技能的发展前提,具体内容即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操控能力;第三级技能即管理、创新的能力。
(三)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
创建相关档案是以熟练该类技能为初衷的。同学借助具体化的数据档案,便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现状,清楚现阶段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今后的训练中便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为自己做出更为客观的规划。创建档案、随时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创造出评估体系,为今后教学方案的修整及优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四)建立多种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强化学生职业生涯意识
通过职业生涯干预,使学生努力充实自身的科学知识,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计划,掌握高效的求职方式。今后用人单位的很多聘用标准与条件,都可以作为学生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同时也可以作为高校培养可雇佣性的具体方针。因此,借助合理、科学的职业规划引导,能够在早期为学生树立起可雇佣能力的重要性的意识,让他们对相关培训活动重视起来,激发其参与主动性。
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实例研究———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一直以来,长春理工大学管理系始终把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内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
(一)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实习基地
我校工商管理专业传统的教学实习基地,主要是以一汽集团、可口可乐、蒙牛乳业等为代表的当地企业,然而,随着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的广泛化,过去的实习基地教学素材,已经无法顺应当下的职场环境,那么此专业就需以就业作为主要发展目标,不断寻求、创建各个领域、职位的实践基地。所以,该校此专业的实践基地建立,应该充分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在当地工信机构的帮助下,积极与周边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就业市场。
(二)采取多种实习方式
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的组织和安排,完全采取“双向选择”模式,在企业和学生双方之间做出合适的匹配调整。有聚集型实习,有分散实习的,有轮岗实习的、有只是参观听讲座的。
(三)构建特色实践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良性互动
把同学的培育和企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促成“双赢”的形成。学校外界实习规划体系具体涵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自由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环节。认识实习涉及自我、社会、企业组织等层面的认知,这一环节多针对低年级的同学。专业实习以“走出去”与“引进来”作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专业知识。自由实习即为倡导同学们在闲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即为综合型实习,同校外实习极为相似,都需在外界创建基地,将学生分配至基地,为其匹配比较对口的职位进行实习,通过实践锻炼其综合能力。
(四)以专业性学生社团为载体,深化可雇佣性能力培养
现在学校各种社团很多,鼓励学生参与,纳入创新学分,并配备了相应指导教师。发展专业性活动,以引起外界相关领域的响应,召集相关企事单位来参与活动,将就业与实习融为一体,拓展社团活动领域。
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尤其强调实践性和可雇佣性,这种转变要求该专业的培养模式应做出全新的调整。把在可雇佣性能力培养贯穿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个方面,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探索更丰富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李锋.基于教学过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
[2]李跃军,叶才华.试析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途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3]陈广,张好徽.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与开发探析[J].文教资料,2015(7)
[4]潘春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
[5]王莉,肖凯,罗孝志.对兰州交大工商管理专业针对性教学实习的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7)
作者:李鸿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