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问题思考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486次
  • 评分4
  • 21
  • 0

马青元 赵思思 沈燕萍

摘要:村级财务审计实务操作由于缺乏独立性,由于存在信任不对称问题,因而引发诸多矛盾。为此,文章通过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现状,分析村民与村干部、村民与审计人员、村干部与审计人员相关利益方之间信任不对称的原因,提出弱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审计独立性

村级财务审计是审计部门对农村生产经营单位财务报表审查和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王金凤等,2012)。从1990 年关于林盛堡镇村级财务审计成效(郑克杰、曲向军,1990)的文章起,至2014 年,探讨基层村级财务审计问题的文献,大多由农村审计人员发表于乡镇级实务型期刊。理论研究逐年呈现递增趋势,尤以2011年文献居多,研究重点集中在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审计方面。有些研究成果关注到了信任问题,进行财务学与信任的关系研究。李心合(2001)把信任问题引进财务学研究,他指出“信任是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关系,信任是财务行为的内生性因素”。也有学者基于两权分离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将信任和财务学联系在一起,指出委托代理关系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质上都是信任问题(刘峰,2009;雷宇,2012;张莉萍,2014)。李正图(2014)将信任分为对称信任(双边信任)、不对称信任(单边信任)和互不信任(双边不信任)。

有的研究者基于社会学原理构建资本市场审计和信任关系,提出通过声誉、制度机制,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审计信任关系(漆江娜,2002)。但是将信任不对称引入村级财务审计问题是一个新的课题,理论研究缺乏对审计信任不对称问题的关注,现实中因为信任不对称现象的存在而影响审计监督效力,使审计难以发挥经济监督作用。为此,文章基于“信任不对称”问题的思考,探讨村级财务审计问题,以便通过弱化信任不对称,优化审计环境,规范村级财务制度,有利于基层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

一、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一)村民与村干部的信任不对称

1.两权分离是信任不对称的前提条件。村级财务审计三方关系人中,审计客体即村干部,代表村民、基层政府和自身的利益,是沟通村民和基层政府的媒介,担负着双重信任。村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管理权委托给村干部,他们之间构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关系产生的前提,而这一委托关系需要由政府认可才发挥作用。因此村干部权衡后会有意或无意地让渡村民利益,这是村干部和村民之间信任不对称发生的必然原因。此外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村干部处于信息掌握的优势地位,往往不愿意或者由于能力不足,未能确保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即便是公开,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象征性的走形式,表现为选择性公开有关政策指令、文件,而且信息公开形式单一。大多数村民认为这种“面子工程”侵害集体利益,违背基层民主管理的宗旨,对信息真实性的质疑不断累积,加剧了村级财务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不对称。

2.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薄弱。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合理与否与执行是否有效的匹配程度,影响村级财务的可靠性、真实性、合法性。薄弱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弱化了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信任对称,而且可能会给审计带来风险,强化审计的信任不对称关系。有些村的原始凭证填制不合规,白条入账现象客观存在,将村干部记录信息视同发生的凭证内容,缺乏完整的财务账目,致使会计资料不完整,信息编制不规范,信息反映不及时。有些村的会计既记账又管理现金收支,审批和报账手续不规范,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致使财务资金内部控制执行失效。财务管理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执行的无效,使得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这些加大审计难度和成本,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难免有疏漏,这为审计信任不对称提供了条件。

3.职业道德缺失加剧信任不对称。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取决于村干部是否真正从村民的角度出发,为村民着想而干实事,如果村干部有违村民的期望,侵害集体的利益,就会引发信任不对称。

(二)村民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

审计意识淡薄,对审计监督职能不甚了解。大多数村民的文化水平是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较少,虽然大学生不断增加,也有研究生出现,但相对农村整体而言,这部分力量还是缺乏,因为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决定审计认识程度。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很多村民失去土地,有文化的年轻人离开本土,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长者或小孩。村民对于审计的相关认识大多缺乏了解,年长者根本不清楚,更谈不上对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的信任问题。对于审计的认识更是没有概念,他们视审计人员为行政人员,视审计为上级部门检察工作,正是这一模糊概念,将第三方审计人员看做“官官相护”的群体,对其工作始终存有疑虑,这种审计信任不对称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审计负效应的影响。审计负效应指在某些条件下,审计活动的执行及其结果对社会产生消极或负面影响与后果(曹建安、张禾,1999)。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审计负效应随媒体传播而扩散,导致审计监督职能受到质疑。村级财务审计主体主要由乡镇经管站或乡镇政府内设的审计机构担任,独立性欠缺。审计失败案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其经媒体加工报导后,村民基于心理学的“光环效应”,使得审计负效应的影响放大。因此只要谈到审计,人们的认识是基本没有多大差别,充分反映出信任不对称。

(三)村干部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

村干部对审计认识不到位。审计作为监督的角色,一直被审计客体所排斥,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对立关系,源于客体对审计的不信任。审计人员和村干部目标函数不一致,村干部将审计视为对其行为的监督,对委托人聘请的审计人员存在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有些村干部因为在管理村级财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被审计时往往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导致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承担很大风险。

村级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乡镇经管站负责乡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的指导工作,要管理农村承包合同、村办企业立项、统筹提留款等事项,此时它既是管理经营者又是监督者,与审计独立性原则相违背。

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的机构审计其所辖属部门的财务活动和经济效益,类似于“自己审自己”,即使审查出村级财务问题,也不能确保及时公布信息和处理问题,很难保持审计独立性。这种存在缺陷的审计模式也使村干部对村级财务审计的信任度降低。

二、弱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措施

(一)提高村级财务审计独立性

建议建立体外专业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体系,促进对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审计经费采取由村集体分担、政府补助以及社会援助的形式,提高村级财务审计独立性,树立审计权威性,发挥审计监督功能,弱化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现象。

(二)降低甚至消除审计负效应的影响

审计行业的整体声誉需要审计人员的努力。无论是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还是村级财务审计,都属于审计范畴,通过提高审计行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聘用坚守职业道德,并具有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确保专人专职,加强审计人员的持证管理制度,以及执业后的道德教育,使审计作为外部独立监督的力量真正发挥,巩固审计的专家权威地位。

(三)健全村级财务审计法律制度

静态的制度建设与动态的实务变动之间不可能全然吻合,始终会存在错位,只是错位的程度因为法规制度与实际要求的差距不同而不同。2007 年修改施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指出,农业部负责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显然缺乏独立性,而影响权威性。使村级财务审计有法可依,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确保财务公开,增强干群互信度

各村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及时公开财务信息,透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应尽职尽责落实村民知情权,监督村级财务事项公布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掌握财务状况。同时村民素质也需要提高,主动积极参与村务民主管理。自觉将审计引入村务管理,并从中受益。

(五)建立人际沟通渠道,优化村级财务审计环境

基于村民和村干部委托代理关系,从既有关系中构建人际关系,村干部须保证凭证、账簿等规范、真实;村民履行民主监督职责,以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村民文化程度要不断提高,扩大审计知识宣传范围。村级财务审计人员也应具备相应资格证书,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确保外部监督到位。村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审计接受度,改变对审计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态度,构建和谐的审计关系。

总之,村级财务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关系到村民对村干部,以及基层干部的信任程度。从两权分离、村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薄弱、职业道德缺失,分析村民与村干部之间信任不对称;从审计知识的普及和审计负效应的影响,分析了村民与审计部门之间的信任不对称;从村干部对审计的态度,以及审计独立性缺陷,分析村干部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最后从加强独立性、降低审计负效应、财务公开透明、健全法制、建立人际关系,提出强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对称的措施,以期实现健康的村级财务审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沈燕萍,李军,沈博雅. 藏区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及成本实证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12:231.

[2]雷宇.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J].会计研究,2012(3):26-30.

[3]李正图.委托———代理关系:制度、信任与效率[J].学术月刊,2014(5):84-92.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