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摘要:资源环境表现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表现决定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定位、布局。特色农业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根据山西省晋南四县不同资源环境表现,研究探讨县域发展定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趋向、布局以及特色农产品发展,提出特色农业发展战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资源;环境;特色农业;发展
一、引言
2010 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2014年4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提出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依托山西综改区的优势和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山西南部四县特色农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山西南部四县由于资源环境约束,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需要根据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进行发展。国内专家学者从特色农业发展上研究现代农业发展,在宏观上对特色农业的作用、意义、发展模式、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吕火明从不同角度研究分析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伍建平从因地制宜角度分析研究特色农业发展建议。李先德认为特色农业发展是为扩大农、林、牧、副、渔业生产规模,提高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形成新的经济活动。罗富春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研究。丘陵山区县现代农业发展要立足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要来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农业。针对山西南部四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2014年5月至12月,我们课题组对山西省南部垣曲县、平陆县、新绛县、河津市四县特色农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山西南部四县资源环境表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探讨资源环境与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二、资源环境表现与特色农业发展关系
(一)资源环境表现山西省晋南四县资源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势
地貌有所不同,随之带来的气候条件等资源环境条件有所不同。山西省垣曲县和平陆县山区丘陵面积比重较大,而河津县和新绛县山区丘陵面积比重较小,见表1所示。山西省晋南四县资源环境的差异形成各自独特的资源环境表现。
1.山地资源环境
垣曲县历山镇及皋落乡北部一带,地势较高,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气候环境,使各种野生动植物相宜生长,植被种类丰富,形成过渡性、特殊的暖温带森林植被类型。平陆县北部中条南麓前沿,由东、西两部分组成,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和荒山、荒坡治理。河津市吕梁山区的下化乡和山前沿一带的僧楼镇、樊村镇、清涧办的北部区域。山区东北—西南向的园子沟、没底沟横贯下化乡全境,山前沿倾斜平原区呈条状分布于吕梁山前,全区总面积153.9平方公里。新绛县北部吕梁山区的泽掌、北张等乡镇。山地资源环境区域因受地貌限制,土地破碎、贫瘠,耕作不便。
2.丘陵浅山及黄土塬面资源环境
垣曲县西部、西南部的丘陵浅山地区,以及位于华峰乡、英言乡、蒲掌乡的两大黄土塬面,该区域土地贫瘠,受地形所限,地块分散,且大部分为旱地,耕作不便。平陆县三门镇以西的各个乡镇,介于沿山和沿河的中间地带,为黄土台塬区。自西向东塬面较大的有洪池塬、西侯塬、常乐塬、留史塬、张村塬、杜马塬、部官塬、晴岚塬、南村塬、淹底塬等,海拔700-500米,总面积26 万亩。塬面由北向南倾斜,黄土覆盖深厚,地势比较平坦。
3.汾河谷地资源环境
河津市小梁乡及柴家乡一带和赵家庄乡全部,僧楼镇、樊村镇、清涧办城区东部的一部分,属于汾河谷地南岸的三级阶地(即南塬)和汾河谷地北岸的三级阶地(即北塬),地面较平坦,微向汾河倾斜。新绛县域中部的汾河两岸农业区。这一带属于汾浍阶地,广泛分布于汾浍河南北。一级阶地区分布于樊村、南关、木赞一带。面积约90 平方公里,高出汾河3~10 米。地势开阔平坦,汾河贯穿其中。二级地区分布于南刘、龙香、南梁、赵村、符村、韩家庄、中村北一带,阶面平坦,成带状残存,高出汾河8~28 米,阶面向河谷下斜。汾北三级阶地分布于汾北的永丰庄、周庄、乐利庄一带,面积138 平方公里,高出汾河l8~48米。地势比较平坦。
4.河川资源环境
垣曲县的亳清河、允西河、西阳河三条河流形成的河川地带,土地相对平整,光热资源充足,水资源丰富。黄河绕平陆县境南部流经常乐、张村、圣人涧、三门、坡底、曹川6个乡镇,东至曹川镇老鸦石出界入夏县,过境总长度85.2 公里。沿河有70 多处滩地,面积约7 万亩左右,高程均在310 米以上,土质肥沃,是很好的农耕地。河津市黄河沿岸龙门滩至连伯滩一带,总面积73 平方公里(约合10 万亩)。北部为风沙较大,土地贫瘠;南部连伯滩,土地资源充足,水资源丰富。
(二)资源环境表现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趋向的基础
山西省晋南四县资源环境的表现,是构建山西省晋南四县县域发展定位的基础。县域发展定位决定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趋向,见表2 所示。垣曲县以山地资源环境、丘陵浅山及黄土塬面资源环境为主,其发展定位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县,形成特色生态化产业发展趋向;平陆县也以山地资源环境、丘陵浅山及黄土塬面资源环境为主,其发展定位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精品农产品发展示范县,形成特色精品化产业发展趋向;河津市以汾河谷地资源环境、河川资源环境为主,其发展定位为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同步推进展示区,形成特色服务城市化产业发展趋向;新绛县以汾河谷地资源环境为主,其发展定位为无公害蔬菜高科技生产与农产品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形成特色标准化产业发展趋向。
(三)资源环境表现是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依据
资源环境表现是县域发展定位的基础;县域发展定位决定着特色产业发展的趋向;特色产业发展的趋向是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依据,见表3所示。
(四)特有的产业布局决定着独特的名优产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是发展名优产品的基础。垣曲县依据“山地板块、丘陵板块、河川板块”布局,发展山里红果脯、中条山蜂蜜、泉鑫白厂丝、沐风香菇酱、舜皇菖蒲酒、舜土坊野生核桃油等特色名优产品发展;平陆县依据“两轴、三带、三大片区”布局,发展水化柿、红不软桃、百合、平陆屯屯枣、甜樱桃、西红柿等特色名优产品发展;河津市依据“一轴两带、四大区域、五大板块”布局,发展“农之龙”牌粉丝、粉条系列产品、特色蔬菜罐头、连伯韭菜、“汾滨”牌果汁饮料、河津芝麻糖、黄河鲤鱼等特色名优产品发展;新绛县依据“一轴两线、五大板块”布局,发展莲藕、无公害蔬菜、油桃、亿家康面食产品等特色名优产品。见表4所示。
三、特色农业发展的策略
(一)土地规模化策略
山西省晋南四县以土地适度规模化,发展优势基地和特色板块,围绕基地、板块联动,实施规模集约。垣曲县实施“山地板块、丘陵板块、河川板块”片区覆盖的特色农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重点构建生态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平陆县实施“两轴、三带、三大片区”片区覆盖的特色农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重点构建精品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河津市实施“一轴两带、四大区域、五大板块”片区覆盖的特色农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重点构建服务城市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新绛县实施“一轴两线、五大板块”片区覆盖的特色农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重点构建标准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
(二)组织化战略
围绕“五大板块”、“十大基地”,构建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发展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产业化运作,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513”工程为标准,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据独特的名优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垣曲县发展山里红果脯产业链、中条山蜂蜜产业链、泉鑫白厂丝产业链、沐风香菇酱产业链、舜皇菖蒲酒产业链、舜土坊野生核桃油产业链。平陆县发展水化柿产业链、红不软桃产业链、百合产业链、平陆屯屯枣产业链、甜樱桃产业链、西红柿产业链。河津发展“农之龙”牌粉丝产业链、粉条系列产品产业链、特色蔬菜罐头产业链、连伯韭菜产业链、“汾滨”牌果汁饮料产业链、河津芝麻糖产业链、黄河鲤鱼产业链。新绛发展莲藕产业链、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油桃产业链、亿家康面食产品产业链。
(三)技术现代化策略
以现代科技为引领,坚持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三结合,建成技术型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重点进行新品种的综合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校地联合培育技术支撑体系、农业技术队伍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变、向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使其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形成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贯通和产前、产中及产后衔接的现代技术支撑体系,垣曲县形成特色生态化产业技术体系;平陆县形成特色精品化产业技术体系;河津市形成服务城市化产业技术体系;新绛县形成特色标准化产业技术体系。
(四)经营市场化战略
垣曲县围绕生态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构建市场,突出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平陆县精品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构建市场,突出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河津市围绕服务城市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构建市场,突出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新绛县围绕标准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构建市场,突出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对接市场,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八大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体系、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体系、现代农业投入体系、农业节水灌溉体系、土地资源保障体系、农机化服务体系、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熊宁.曾尊固.试论调整农业结构与构建区域特色农业.经济地理,2001,21(5):564-568.
[2]吕火明.论特色农业[J].社会科学研究,2002,(3):27-30.
[3]伍建平.特色农业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中国青年农业学术年报,2002,(2):110-113.
[4]李先德.农业项目经济评价研究[M].农村经济与社会,1988年6月.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