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VIE模式的财务报告国际比较

  • 投稿鼎天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921次
  • 评分4
  • 15
  • 0

北京佰程国际旅游有限公司 徐开磊 武汉航天远景科技有限公司 赵团结

【摘要】VIE 架构作为部分境内企业通过协议控制的方式实现境外上市的主流模式,达到了企业融资的预期功能。但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及相关制度的改革,VIE 也面临着法律、外汇、税务、财务等方面的风险,如何有效披露这些财务信息以及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结合最新颁布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参照IFRS 以及FASB 发布的相关准则,对VIE 模式下的财务报告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VIE 模式 财务报告 国际比较 启示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的修订和《企业会计准则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的发布,中国对基于VIE 架构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处理实质上已经一致。但基于VIE 架构下的实际运作中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 VIE 模式简述

(一)VIE 模式

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y,VIE)模式,国内一般理解为协议控制模式。首先出现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3 年发布的第46 号解释(FIN46)中,解释对VIE 的说明用于取代过去的“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SPE),解释明确了投资企业可以将这类可变利益实体纳入其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该模式原型首先由新浪公司采用。为实现境外上市,新浪首先需要将涉及该项内容的相关业务和资产分离出来。为此,新浪的上市团队设计了“协议控制”模式,即由新浪在境外设立的SPE 通过其在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与经营实体签订一揽子协议,从而获得境内经营实体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实际上达到了控制的目的,最终实现曲线境外上市。其后该模式被众多互联网公司甚至非互联网公司所采用,因此该模式也被称作“新浪模式”。

(二)VIE 模式下相关风险

1. 法律风险。从内资企业与外资控股公司签订的各种协议来看,从法律角度而言也许是有效的。但是从其经济实质角度而言,则有违中国现行法律的风险。2006年7 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外商投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 境内电信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国投资者变相租借、转让、倒卖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也不得以任何形式为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境内非法经营电信业务提供资源、场地、设施等条件。” 2006 年9 月,商务部、国资委等又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9 年6 月以商务部令的形式予以修改),对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各种情形进行了明确规定。2011 年8 月,商务部又发布了《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商务部公告2011 年第53 号),明确规定:对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来判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代持、信托、多层次再投资、租赁、贷款、协议控制、境外交易等方式。中国虽然默许了现行VIE 模式的实施,但这些法规的出台,也预示着这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另外,从VIE 结构本身而言,也存在协议和法律的冲突问题,即内资公司的名义股东和外资控股公司可能存在经济上和法律方面的分歧,从而产生可能危害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2. 税务风险。在设计投资架构时,为了能够享受最大程度的税收优惠,会设立多层次的控股公司。这种复杂的设计牵涉到不同地域的税收法律法规。同时中国政府在对基于协议转移利润时的关联交易审查也非常严格。

因此,税务风险是不可规避的重大政策风险。

3. 外汇管制。目前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在取得商务部门批准证书的同时,还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审批,以获得外汇登记证。这些政府审批的环节存在一定的难度。即便审批完成,外商独资企业向境外转移利润时,依然会遇到外汇管理的现实问题。

4. 信息披露。基于VIE 架构设计的上市主体需要严格执行上市所在地的法律法规要求,在披露相关信息时需要包括境内经营实体。而境内实体经营公司则需要遵守中国有关部门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因此,如何平衡信息披露机制,也变成了现实问题。

二、VIE 模式财务报告的国际比较

(一)IFRS 的相关规定

涉及VIE 模式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主要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 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10)、《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 号——涉入其他主体的披露》(IFRS12)、《解释公告第12 号——合并:特殊目的主体》(SIC12)等。这几项准则及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7 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27)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8 号——联营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IAS28)自2013 年1 月1 日起或以后日期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IFRS10 首先对控制进行了全新的解释,认为控制的本质在于投资者通过对被投资者的涉入,其承受了变动回报风险或者有权利获得变动回报,并且有能力利用其对被投资者的权力影响变动回报金额。一般而言,控制一般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拥有主导被投资者的现行权力以及对被投资者回报有重大影响的相关活动;通过被投资者的涉入,承担变动回报的风险敞口或取得变动回报的权利;利用对被投资者的权力影响投资者回报金额的能力。简而言之,IFRS 的相关规定明确了投资企业对于实质性控制的被投资企业应当予以合并财务报表,在信息披露时,投资企业需要同时披露合并的主体以及未予合并的结构化主体。

(二)FASB 相关规定

关于VIE 概念最早由FASB 在2003 年1 月发布的FIN46 提出,该文件指出只要符合下列两条标准之一就可以被定义为可变利益实体。一是实体主要靠外部资金维持日常运营,实体的股东只拥有很少的投票权,即实体自身可承担运营风险的股本并不能维持实体运营的日常活动;二是实体的股权投资者无法控制该公司的财务利益。由此可知,投资者通过VIE 架构的安排,实现了投资者虽然没有持有或少量持有公司的股份,但是依然能够决定该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此从中获取利益,那么该公司就属于VIE。FIN46 由于明确了这种基于实质性控制而应当合并财务报表。

2009 年6 月,在FASB 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67 号——可变利益实体的合并》(FAS167)加强了对VIE 模式财务信息的披露。根据FAS167,首先需要对VIE 进行确认,也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任何实体即是VIE :一是在没有额外的次级财务支持下,风险权益投资不足以为实体自身的经营活动提供资金;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风险权益投资人缺少下列任一特征:通过表决权或类似权利,实现主导对经济表现产生最重大影响活动的权力;承受实体预计损失的义务;获取实体预计剩余收益的权利。FAS167 明确指出了企业在判断VIE 的基础上,应将相关VIE 的财务报表并入其主要受益人(Primary Beneficiary)的财务报表中。因此,判断主要受益人就成为关键步骤。判断主要受益人的主要原则是企业能否实质性控制其在VIE 中的财务利益。另外,FAS167 还要求对报告主体具备主要受益人的特征进行持续评估,以及时、完整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最后,FAS167 对于报告主体应当披露的各种信息也进行了明确地规定,以有助于财务报告阅读者全面了解报告主体的相关信息。

由上述可知, VIE 模式主要受益人为SPE 在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当VIE 的财务报表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后,再通过股权关系并入到境外上市的SPE 中,最终实现了境内经营实体业绩向境外上市主体的转移。

(三)CAS 相关规定

涉及到VIE 模式会计处理的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CAS20)、《企业会计准则第33 号——合并财务报表》(CAS33)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 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CAS41)。

2006 年发布的CAS20 第四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仅通过合同而不是所有权份额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实体的企业合并不适用该准则。这样的规定源于对“控制”的认识还主要是基于所有权的控制。不过在2010 年发生变化,在《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 2010 ﹞ 25 号)文中,明确了对于通过合同控制的企业或者特殊目的主体准予合并。其后业内对企业会计准则修订的预期越来越强烈,希望规定不应仅仅停留在文件通知层面,最好通过企业会计准则的解释或者修订予以明确。

2014 年2 月,财政部发布了CAS33 的修订版,这是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一项重大突破,其中一项体现在对“控制”定义的解释。在CAS33 第七条中,将控制解释为:“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该定义突破了以前以所有权为判断基础的理念。同时该修订版准则还在第十一条明确了投资方在判断是否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时,应当仅考虑与被投资方相关的实质性权力。该规定从准则的高度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由此可见,新的CAS33 准则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了VIE 架构属于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的范围。

2014 年3 月,财政部又发布了CAS41,该准则第三条指出,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是指通过合同或其他形式能够使企业参与其他主体的相关活动并因此享有可变回报的权益。参与的方式则包括持有其他主体的股权、债权,或者向其他主体提供资金、流动性支持、信用增级和担保等。同时将结构化主体定义为“在确定其控制方时没有将表决权或类似权利作为决定因素而设计的主体。”对比VIE 模式的特点可知,VIE 的协议双方正是通过包括资金提供、技术支持、咨询服务等方式实现实质上的控制行为,从而才能得以完成利润的转移。也就是说,CAS41 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了VIE 模式适用该准则。

由上可知,财政部近年通过陆续拟定和修改会计准则,逐步完善了对包括VIE 模式在内的模式化主体的财务报表合并问题,同IFRS 和FASB 的规定趋于一致,解决了实务中的如何合并财务报表的问题。

三、相关建议

随着国内A 股资本市场的逐步改革,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正在逐步放开。如2014 年5 月公布实施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即对拟IPO 企业的财务业绩条件有所降低。VIE 模式作为企业应对2006 年10 号文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政策的产物,也应放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统一考虑。为了有效引导VIE 模式企业的行为,建议关注以下方面:

(一)适时修订相关规定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2006 年10 号文出台后,暂未查询到境内的主体为了并购而报商务部审批的案例。实际上一些从事电信增值服务的知名企业,如新浪、百度等为规避此文件通过VIE 模式而实现了境外上市。其他行业的诸多公司也采用了VIE 模式。众多知名企业出于政策限制无法在境内上市,被迫“离家出走”既说明了其发展对于资本的渴求,也说明了政策需要及时改变,以引导更多优秀企业实现在国内上市或者回归境内。今天国家的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国家所属优秀企业的竞争力。有鉴于此,可以首先从法律角度为国内优秀企业上市提供帮助,而非将其“逼上梁山”。

(二)明确红筹架构企业如何在境内上市

前已述及,基于协议控制的红筹架构设计的企业,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此模式实现境外间接上市。由于其复杂的法律、税务和外汇管理设计,这些企业如果要想实现在国内的上市,在目前实行核准制体制下,中国证监会承担了较多的责任与风险。只有通过先行取消红筹架构,相关企业才能申报上市。部分企业为了回归境内上市,花费了比当初搭建VIE 架构更多的时间以及更多的成本。从时间角度考虑,目前通常需要取消红筹架构后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才能实现重新上市,实务中甚至出现部分企业为了实现快速上市而瞒报自己的红筹架构历史情况。如果要实现红筹架构的境内上市,也许政府监管部门实行备案制是比较好的改革方向。至少证监会不会承担对红筹架构企业的实质性判断责任。

(三)改革货币结算方式

随着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管制措施越来越严,外商独资企业的困难是注册资本金结汇问题。在VIE 结构下,外商独资企业一般是没有实际业务经营的,但结汇的前提是需要经营合同、采购发票、工资清单等。实务中经常造成在境外融到的外币资金没有更多的办法顺畅地在外商独资企业结汇,进而影响境内运营公司的资金使用。为此,部分公司为了实现结汇做一些主业之外的经营行为,以达到快速结汇的目的。这种情况甚至致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通过非正规渠道去结汇,然后再将结汇款借款给外商独资公司,从而外商独资公司再借款给内资实体公司经营使用。因此,进一步规范VIE 模式下的结售汇制度亦需引起重视。

(四)减少VIE 架构下转移利润的税负成本目前VIE 在搭建其法律架构时,伴随着税负成本与商业模型的优化,企业投资者不管是把上市主体设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或开曼群岛)还是增加香港公司的中间层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税务筹划。外商独资公司在设立时也倾向于选择更优惠的纳税地点以及未来可能开展的相关业务。由于VIE 架构下涉及的行业过多,在行业税负不同的情况下,加上国内“营改增”的范围和时间进度不尽统一,造成很多外商独资公司与内资公司因税种不同,导致双方在利润转移时税负加重,这又进一步增强了VIE 架构下涉税的复杂性。因此,“营改增”的步伐也将有利于VIE 模式下企业的良好运营。

(五)增加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解释

2006 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推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务中也感觉到部分会计准则读起来比较晦涩难懂,不便于实务操作。今年发布或修订的准则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和理念,如CAS 33 中对于“控制”的含义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提出了“可变回报”的概念;CAS 41 中则提出了“模式化主体”的概念。对于这些新概念,除了加强培训,还应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解释,如有可能以案例的形式更有说服力。准则只有切实执行才会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韩金红,王瑞华.FASB 协议控制会计处理及其启示[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8).

[3] 财政部. 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 号——合并财务报表》的通知[S]. 财会〔2014〕10 号,2014-2-17.

[4] 财政部. 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41 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的通知[S]. 财会〔2014〕16 号, 2014-3-14.

编辑:秦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