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仙阁幼儿园 王 青
摘要:音乐欣赏一直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难点,表现在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理解的片面性、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问题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学习选择作品、分析作品,选择结构较短小,便于幼儿感受的音乐给幼儿欣赏,同时精心设计、选择辅助材料,利用幼儿的认知特点,开通幼儿的各种感官通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117-02
所谓音乐欣赏,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欣赏指导是让儿童由听觉所感到的音乐的节奏、和声、旋律等,而引起儿童对乐曲有自发要求的一个教学过程;再由乐曲来表现儿童的情感,并使他们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洗炼,而得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从而引导儿童以快活的精神来创造自己的生活。”其意义就是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要求的:“要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体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然而音乐欣赏一直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难点。
一、幼儿音乐欣赏的难点
1.音乐欣赏教学理解具有片面性。许多教师认为,幼儿音乐欣赏就是以倾听、旁观为主要活动方式,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解、展示为主。教学过程则是:先完整地欣赏音乐,再分段欣赏音乐,引导幼儿逐段理解,最后再完整地欣赏一遍。幼儿基本上都是坐着安静地听,要让年幼的儿童什么也不做地安静倾听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音乐,显然与他们的天性不符。这种课程模式的不合理性,造成音乐欣赏教学很难让幼儿喜欢和接受,一堂课变得无趣和乏味。这种以单纯性倾听的欣赏方式是不能满足幼儿对音乐活动参与需要的,更不可能对此产生持久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因此,幼儿在倾听不熟悉的音乐时,往往会很快感到厌倦、迷茫、无趣、乏味,注意力分散,要么被动参与,要么开始打闹,使教学活动成了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幼儿被动、无奈地接受,又导致教师不愿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2.在教学观念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给一定数量的作品,刻意让幼儿记住曲名或机械地教幼儿使用舒情、缓慢、雄壮等词表达对音乐性质的认识,或教幼儿懂得听几首乐曲,积累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而忽视了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即:怎样使幼儿在音乐中感到快乐,幼儿通过什么形式掌握音乐的美感,抒发幼儿好动的情绪、快乐的心情,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学会与人合作,学会通过音乐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
3.教师本身的音乐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对音乐舞蹈的造诣不高,因此,对音乐作品理解不够,不知从何下手分析音乐作品,对作品的性质、结构等不了解,不能很好地引导幼儿去欣赏作品,特别是对一些精典的作品,更不知如何让幼儿理解和接受,而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处于“无事可干”或“有事想干而不能干”的境地。
二、 解决对策
1.学习选择作品、分析作品,并进行适当删减。音乐欣赏,顾名思义,主要是欣赏;欣赏就应该选择一些优秀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的作品,听了让人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终身难忘,因此,最好是选择优秀的中外名曲,因为这些作品经过了千百年的锤炼,是音乐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价值。通过让幼儿接触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可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使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由此,可以较好地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学会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
但是,由于幼儿缺乏音乐经验,并不是所有的优秀音乐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幼儿的可感性和可接纳性。如一些标题音乐较为短小,结构也较完整,幼儿较易接纳,如《采茶舞曲》、《红河谷》、《加沃持舞曲》,等等。但这也不只是仅有的最为理想的选择对象,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易被音乐作品的外在运动方式所吸引,因此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注意:首先选择那些音乐特征特别鲜明、突出的,如《彼得与狼》;其次,作品结构要完整;再次,作品的长度要适宜,不能过长,以免幼儿产生疲劳感。实践证明,只有特征鲜明、短小精悍的音乐作品才能让幼儿充分参与到音乐中。
优秀的中外名曲往往结构复杂,因此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幼儿的可接纳性进行改编。例如,考虑到当今独生子女在众星捧月般的宠爱中,得到的爱太多,而不知给予别人爱,可以适当地欣赏一些悲伤的音乐,有助于丰富和深化他们的情感世界。同时,选择欢快的音乐作为对比,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比如选择《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该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作品长而大,形式复杂,感情变化起伏大,根据幼儿的可接纳性和教学目标,我们选择了其中情绪对比明显、结构较短小且便于幼儿感受的两段给幼儿欣赏。实践证明,幼儿能够较好地接受,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情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流泪和欢笑,真正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活动的效果,而幼儿园教师本身对一些优秀名曲的掌握和理解都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应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可以从中外名曲介绍和中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中,找到许多有关名曲的作品分析,通过反复倾听,加以分析和内化,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选择适合幼儿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
2.精心设计、选择辅助材料。有了合适的作品,就应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辅助材料除包括音乐作品的音响材料外,还包括美术材料、文字材料、舞蹈或其他意识动作作品的材料。当然,应根据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欣赏要求来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如《爱丽丝梦游玩具王国》,该作品乐曲结构完整,形象鲜明,可选用美术作品参与为主,文学语言参与为辅。又如,在图谱设计中,笔者选择了以爱丽丝行进的路线作为旋律进行的主线。用圆形鹅卵代表乐句,每一个集合体代表乐段,中间风趣、恢谐、活泼的B段则用“机器人”来表示,因为幼儿对“机器人”都比较好奇,有助于其发散性思维形象的创造,四个形象代表一个乐句,每个独立的形象都代表一个节奏特征,反复记号隐藏在篱笆里,整张图谱色彩鲜艳,形象突出,曲式结构明显,清晰地展示了乐句、旋律、节奏、反复记号,仿佛架起了一座天桥,一下子拉近了幼儿与音乐殿堂的距离,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欲望。
此外,有些作品音域宽广,变化细腻,不适合演唱,就可以运用文学作品参与的方法。如:《小金鱼的故事》的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优美、委婉,如泣如诉,音域广,乐句长,变化细腻,适合采用文学作品,用小金鱼找妈妈的故事,激发悲伤的情绪来感受音乐气氛,故事起到了渲染、铺叙、线索的作用。而《森吉德玛》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展示了蓝天白云下的美丽大草原,牛羊成群,富有诗情画意,因此采用配乐诗朗诵和随乐舞蹈的方法。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使幼儿渐入情境,每位幼儿都把自己当作牧马人,情不自禁地用体态语言来加深对作品的欣赏与理解。《土耳其进行曲》结构完整,节奏性强,适合采用打击乐参与为主的操作方法;《小燕子》短小,音域适中,便于歌唱,适宜用歌唱参与为主。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各种辅助材料交替使用,并不截然分开,总之,在选择辅助材料时,最重要的是能让幼儿参与操作、喜欢操作,且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强化幼儿的音乐感受和享受。
3.利用幼儿的认知特点,开通幼儿的各种感官通道。多通道感知理论指出:“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精确、越丰富、越深刻。”音乐教学心理、音乐感知心理研究也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还是一种多感知通道协同的感知活动,其中,运动特别是大肌肉的运动对于儿童感知音乐的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持、强化作用。”因此,在欣赏音乐时,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欣赏《爱丽丝梦游玩具王国》时,通过故事、图谱、随乐指图谱,创编动作和游戏,让幼儿的听觉、视觉、语言觉、运动觉都参与到音乐中来,激发幼儿开通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很快完成教学任务。当然,年龄小的幼儿应多采用运动觉参与,如欣赏《玩具进行曲》,笔者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各种玩具,随音乐表演各种玩具的动作,并在结束部分做出各种造型。幼儿参与的兴趣很高,一听到这个音乐,就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使用的要求、方式、方法也有不同,要求幼儿在表现音乐结构的同时表现自己独特的想象和情感,尽量避免与别人相同,如《森吉德玛》除了让幼儿开通语言觉和运动觉参与外,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画出宁静的草原和欢乐的草原,并能用语言将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
4.教师要以自身的情感带动幼儿,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教育活动不仅仅只是传递知识、培养个性,好的教育活动还可以使师幼双方共同获得精神享受、精神发展和自我实践的积极体验。在活动中,笔者发现教师容易更多地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问题,而忽视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导致师幼互动显得很消极和被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是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和需要,使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情感倾向会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理解和体验。教师通过情绪的感染,使幼儿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引起他们的模仿或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这样才能在师幼之间建立起双向情感沟通渠道。因此,教师应把教学当做一件乐事来细细品味、享受,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真情实感,使幼儿感觉到、体验到,消化吸收成为幼儿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教师要经常看着幼儿眼睛说话,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接纳,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教师示范的语言、体态,脸部表情要恰到好处地表现作品,让幼儿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去进一步理解音乐形象和音乐作品;同时用表情、动作、音乐以及游戏规则去调动幼儿的情绪和参与的愿望。在与幼儿互动时,教师应以不同角色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准确地表现和传授音乐形象之间情绪、情感上的细微差异,满足幼儿情绪情感表达的愿望,幼儿也会变得更加大方,活泼开朗,个性开放,富有同情心,善于感受美、表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其音乐情感表达会变得逐步细腻、深刻、丰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
[2]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