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儿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断探索周围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他们是天生的探究者。在儿童来到学校之前,探究活动一直是自发地开展着。儿童进入学习以后,探究的实践不应该被禁止或者割断,而应在教师的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下继续开展。
关键词: 幼儿科学探究 教师 指导策略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幼儿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内化而成,而不能单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幼儿。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引导幼儿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技能,并且能够在科学实验中探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联系。
一、支持幼儿的自发探究活动
1.发现兴趣,引导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前儿童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变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前提。如:前不久,班里一位小朋友用套筒玩起了“调酒师”的游戏。他将套筒从小到大排成一排,并在每个套筒里放入一颗木珠使劲摆动手臂摇晃,他把套筒放在我的耳边让我听套筒里的声音:“老师你听,不同的酒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套筒会发出声音”这一现象吸引了许多小朋友,他们争先恐后地都想拿套筒摇一摇、听一听。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赶紧取出陈列柜里的各种套筒分给他们,但是不够。班级里一个调皮的孩子对着我大声叫:“老师我用这个也能调酒。”我惊喜地看到他把透明的点心罐当成酒杯,并放入珠子使劲摇,发出清脆的响声。我把他想出的办法介绍给小朋友,没有拿到套筒的孩子受到启发纷纷寻找可以变成酒杯的容器。一连几天孩子们都在寻找“酒杯”,他们对各种瓶瓶罐罐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到好奇,提出许多问题。他们在“调酒师”游戏中发现不同的酒杯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仿佛调出不同味道的鸡尾酒,这让他们感到新奇、好玩,兴趣始终很浓。
2.丰富材料,推进探究。
在活动中,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的最好诱因,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操作摆弄物体、材料的过程就是幼儿的探究过程,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与验证。如:为了推进幼儿探究物体在容器中发出声音的变化,我们设计了“奇妙的声音”探究活动,提供了大小不同的瓶子、各式各样的盒子、多种多样的套筒等,还提供了玻璃球、海绵球、水珠、棉花、塑料珠等。活动中鼓励幼儿多尝试,多思考,找找瓶瓶罐罐声音变化的秘密。孩子们在探究中发现了很多:容器中的东西越轻发出的声音越轻;容器中的东西越重发出的声音越响;相同的容器放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容器放相同量的东西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孩子,鼓励他们选择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尝试、比较、探索瓶罐里声音变化的秘密。
3.表达表现,分享经验。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讨的过程和结果是新《纲要》中科学领域的培养目标之一。幼儿在科学实验过程中,不仅要自己动手操作,自己验证假设,自己得出结论,而且要能够用准确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与同伴交流获得的经验。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而且要引导幼儿把科学实践过程和获取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幼儿智力的提升。如:在“奇妙的声音”探究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提升探索经验,我们在活动室为孩子们开辟了探索角,孩子们将带来的瓶瓶罐罐陈列在探索角里,他们常常在探索角里探索瓶瓶罐罐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我们还提供了记录表,引导他们用记录的方法发现探索事物的不同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别的小朋友进行分享和交流。
二、引导幼儿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
1.抓住契机,引导幼儿科学观察。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蕴含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把握一日生活中随时出现的教育契机。前段时间,我们班昊昊小朋友从乡下老家带来了一张粘有很多黄色圆点点的小纸片。“这些圆点是什么呀?”孩子们好奇地围上去问。“这是蚕卵,过两天就会孵出蚕宝宝的。”昊昊得意地说。“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吗?”孩子们问昊昊。听到这里我也凑了上来:“那我们一起来观察圆点点的变化,看看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好吗?”我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我们成立了饲养小组,共同收集关于蚕宝宝的资料。孩子们的劲头很足,只要有空,就要围在“圆点点”的旁边。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及时抓住幼儿将蚕卵带来幼儿园的机会,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亲眼观察看到蚕宝宝生长的过程,获得直接经验。相对于图片、视频等方式而言,这样的经验是直接、连续的,是多感官探究的结果,能不断激发幼儿持续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探究。
2.鼓励幼儿进行科学实验。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它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我班在开展科学活动《黄豆宝宝》时,孩子们对于“黄豆可以种在哪里”非常感兴趣。有的说可以种在水里,有的说可以种在沙里,还有的说可以种在泥土里,等等。孩子们对于彼此说出的答案议论纷纷,于是我创设了“黄豆宝宝发芽记”的实验探究活动。孩子们依据种植环境的不用,分成沙组、土组、水组、木屑组展开观察。吃完午饭,孩子都会去看看自己的小黄豆,三三两两观察、交流着,还用绘画形式记录下黄豆的点滴变化。经过两个多星期的观察,孩子们在猜想记录表的实验栏里写下了实验结果。我想结果并不重要,此时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体会亲历亲为的探究过程中学会的观察与思考,懂得通过探究实践让“事实说话”的道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张俊,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