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法律毕业论文范文,法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驱离流浪者“妙招”迭出

  • 投稿答完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298次
  • 评分4
  • 27
  • 0

文/亮风台

广州市近日爆出街道城管安装水管定时喷水驱离露宿者的事件并引起广泛争议后,《广州日报》于今年1月6日刊载了题为《对付流浪汉——国内外各种奇招也是蛮拼的》的文章,逐一列举了世界各国针对流浪汉露宿问题所出的各种奇招,并由此发出感叹称:“出点子的人这么拼,也真是醉了!”进入该报视线的各国“奇招”包括:2003年,英国伦敦某个多层停车场决定昼夜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此来驱赶那些将停车场当成宿营地的流浪汉们,该停车场负责人认为,《第九交响曲》中有着许多“各种矛盾激烈对战”的篇章,整部乐曲都“充满了暴风雨般的激情”,一定能赶走停车场里的流浪汉;2014年6月,英国伦敦萨瑟克桥大街一种防止流浪汉在门前露宿的方法也通过网络传播开来,人们在房前的水泥地面上加装一排排金属锥,其用意与广州市的“水泥锥阵”完全一致;2014年10月,美国劳德代尔堡市通过了禁止人们在公共场合与人分享食物的法令,90岁高龄的当地老人阿诺德·阿博特及两名牧师随后因向露宿公园的流浪者提供食物而遭到警方逮捕;2014年12月24日是西方社会的“平安夜”,法国安古兰市中心广场上的长椅全都被“关进了笼子”,负责安全的副市长乔尔·吉顿解释称,因为这些长凳几乎都被露宿者占领了,政府于是按照深受影响的当地商家的意见,将街头长椅全都安装铁笼锁起来……

尽管上述“奇招”全都出自素以非人道、缺暖意著称的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们仍遭到了多数市民的强烈质疑与反对,最终不得不尴尬收场。如用因第四乐章《欢乐颂》而为世人所熟悉和喜爱的“贝九”驱离流浪汉的做法,就因被指有违作曲家的初衷而告吹;伦敦的“金属锥阵”同样在遭受世界各地网民的激烈批评之后,旋即被悉数拆除;法国城市政府用金属栅栏锁住的街头长椅,也因被市民认为系“政策败笔”而迅即重新开放。然而在我国内地,越来越多的“魅力城市”却如同患上了洁癖一般,正在将驱离露宿者乃至流浪者的各种“奇招”演绎到极至,仿佛谁都不愿意在“市容市貌”问题上输给广州。“水泥锥阵”盛行

2014年6月初,有推特用户上传了一张照片,从中可见伦敦一栋豪华公寓楼门口的临街地面上竖立起了三排金属锥,这种“充满敌意的举动”随即被解读为“对穷人的攻击”,即试图阻止无家可归者在此露宿,从而引发了西方民众和诸多主流媒体的声讨,原因是6个星期前曾有一名无家可归者在这里夜宿过。由于西方人普遍认为,置身于风雨交加的夜晚.有瓦遮头、有墙挡风的公寓门口就如同一个个“避风港”,对无家可归者来说可谓“不错的住所”,而安装了金属锥就意味着没人还能在此过夜,因此该私家公寓的所有者在门前安装防滑金属锥的“不人道”做法,被公认为“21世纪英国的一大丑闻”,不仅引发了13万各国网民的强烈抗议,还最终引起了伦敦市长约翰森的注意,结果迫于舆论压力,这些“丑陋、愚蠢和毫无意义”的金属锥很快就被拆除。

就在这张照片通过社交网络引发各国网民责难之际,一位欧洲网民也上传了一张中国城市严防流浪者露宿的照片,内容是在广州的一座高架桥下,地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水泥尖锥,流浪者根本没法在此露宿。还有网友上传了一张摄自日本的照片:在一处公园里摆着一张钢椅,但椅面不是平的而是圆的,这样一来,流浪汉就无法在上面安稳睡觉了。

广州市建委曾在该市多座高架桥、立交桥或人行天桥下的地面上设置水泥锥,这已是经过确认的事实,那位欧洲网民并没有造谣。但令人齿冷的是,本来是在战场上作反坦克之用的此类“水泥锥阵”,被广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用来“防止流浪汉留宿桥底影响市容”已达十余年之久,之前却无人听到过半句反对或质疑的话语,甚至在这些“市政设施”已引发争议并经相关部门承诺拆除之后的近3年时间里,广州街头还依然可见其身影。

用于阻止流浪者留宿的“水泥锥阵”其实还不为广州市所独有,人们在2012年里也于深圳市发现了同样的“人文奇观”。同年7月初,深圳一位名叫“刘凤翼”的网友发微博称,深圳丽山路沙河桥下也出现了大量用于防止流浪汉聚集露宿的水泥尖锥,该网友因此评论说:“如此缺德的招数竟然出自市政之手,多好的应急避难场所,宁愿建这些有碍市容糟蹋钱财的烂桩,也不让百姓应急使用!”该微博引起广泛关注后,有部分网友认为,水泥锥是为了驱逐流浪汉而出的“损招”,是不人道的行为:不过也有市民指出,天桥底不适宜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此前流浪汉在此大量聚集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深圳市水务局也解释说,该局在沙河桥下建水泥锥之举,完全是为了减少治安危害。

《晶报》记者随后在采访中发现,深圳市远不止沙河桥一处天桥下布有“水泥锥阵”,类似“景观”在该市的很多天桥下都存在,这些按矩阵部署的水泥锥长宽高各约20至30厘米,水泥锥之间还密集分布着很多巨型鹅卵石,它们全都被牢牢地嵌在地上,根本没法徒手挪移。有网友对此发声道:“就这样的设计,难道不担心有人走路不小心摔一跤,磕到上面一命呜呼吗?”“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主意居然出自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特区深圳,真让人愤怒与惭愧。城市文明的结果,难道就是专门与露宿者、流浪汉为敌?”

2013年9月,广东省佛山市也爆出多处路段均出现了“水泥锥阵”的消息,如在南港立交桥位于广佛交界的沙尾收费站旁的桥下,密密麻麻的水泥锥便沿引桥和主桥下修建,其中仅主桥下的水泥锥面积就有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南港立交桥养护单位——南海高等级公路管理总站的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当地镇街市政部门为了城市管理方便而设置的。刚改造完成的佛平路军桥过街通道也存在与人行通道错层并列的大量水泥锥,佛平路改造工程建设方——盈兆公司的一名负责人承认称:“为了防止流浪汉或者拾荒者在这里搭建蚊帐或搭棚生火做饭以妨害市容,我们不得已修建了水泥锥!”而在这之前的2012年7月,《羊城晚报》就曾报道过佛山市南海区的桂江立交桥下出现“水泥锥阵”的新闻,但一年多过去后,不仅这里的水泥锥依旧存在,当地还有多处路段又出现了水泥锥。

在湖南省长沙市南郊公园新开铺立交桥下,也曾被曝“整齐摆放着大量水泥锥”,它们后被证实是在2003年修二环线时安置的,在街头已显效了十余年之久。在观点人士看来,这些水泥锥那尖锐锋利的棱角,无不放大了城市管理中的冷漠与简单,并扎出了公共意识、服务意识缺位的“城管之病”,由此反映出的更是城市对待弱者的价值取向——用一个个刺眼的水泥尖锥驱赶流浪者,明显有悖“厚德载物”和“开放包容”的现代城市精神。各地“妙招迭出”

作为防止流浪者聚集并露宿街头的应对之策,深圳其实不光有“水泥锥阵”。早在2011年4月以前,深圳警方便为确保大运会安全而开展了“治安高危人员排查清理百日行动”,100天里共有8万余名“治安高危人员”被清出深圳,其中就包括了被冠以“群众举报有现实危险者”之名的流浪者。当时便有评论称:“一些城市所力图展示美好与文明,其实是建立在对处于贫困,弱势、无力地位的人群的排斥与拒绝之上的。一直以来,总有一种叙事试图让我们相信,流浪乞讨人员群体存在许多令人不齿乃至违法的现象!”

到了2012年2月,深圳市又出台了《关于巩固市容环境提升成果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深圳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方案(试行)》,对全市57个街道办事处的市容秩序等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意在提升城市宜居质量。其中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规定:流浪乞讨、露宿人员出现在主干道(严管路段)、次干道(重要路段)和其他城市道路(控制路段)的,分别给予街道城管2分从、1分/人和0.5分/人的扣分。正是这项严苛的市容环境量化考核指标,让露宿深圳街头的流浪者成为各街道办都“零容忍”的目标群体。

来自《广州日报》的报道还显示,深圳市华强北街道办2010年曾作出决定,将街头巷尾摆放较密的几排石凳适当减少,同时把能够躺人的长条石凳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长度在1米以上的石凳则截短至80厘米……如此改少、改短街头石凳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流浪者在上面睡觉,从而避免华强北每到晚间便成为三无人员的“收容所”。不过在经过一番争议之后,这一颇具“防御色彩”的市政设施改造计划最终搁浅了。

在四川省会成都市,当地政府于2010年初斥资对其人民南路的公交车站进行了改造,结果市民们很快发现,该站台的休息坐椅被改成了只放得下半个屁股的“滑滑椅”——由于座椅太窄、斜面太陡,人们只有脚踩着地方能坐得稳,脚一离地就要往下滑。成都市建委重大办相关负责人随后解释说,这就是设计这些座椅时专门赋予它们的“特点”,目的是杜绝平坦舒适的公交站台座椅被流浪人员当成“床”使用,从而维护城市形象。

在河南省会郑州市,其中州大道农业路高架桥下的空地上,2012年底也有的被摆放了花盆,有的则被装上了铁栅栏,栅栏旁边还挂有“关心农民工生命健康”的条幅,目的就是防止农民工在此露宿。而在这之前,有两名露宿农民工相继在中州大道的高架桥下死于寒冷、饥饿和疾病之中,这接连到来的悲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湖南省会长沙市,其人民西路立交桥下那些流浪者们曾经露宿的地点,全都于2013年2月被砌上了砖墙,流浪者们则被悉数赶了出来。该市天心区城南路街道天心阁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避免流浪者们长期以此为家,立交桥下将要建盖房子,且这些房子将主要用于城市管理类的办公室等,而不会用于出租营利。当地政府之所以忙着取缔流浪者们的露宿地,原因是在之前的2012年12月26日晚,一名在当地流浪多年的青年男子在雪天露宿时不幸身亡,人们随后发现依靠从附近饭店的潲水里掏东西吃或在垃圾站里捡吃食的他,身上仅穿了一件破旧的短袖衫和半截裤子,应该是被活活冻死的。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不仅流浪汉们被驱离立交桥下的空地,就连他们随后所睡的人行道也被政府雇佣的人员用水泼湿,有市民因此发出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感慨。

在山东省会济南市,有市民于2014年4月在网络上发帖说,该市一栋已经废弃的居民楼,其整栋楼的窗户都被当地政府特地用白色水泥砖块堆码堵住,而其中窗户口挖的小洞与窗户顶端的空隙却让该建筑的外观看起来酷像“碉堡楼”。“废弃都废弃啦,昨还这么宝贝呢?”该市民经打听后得知,相关部门特地用水泥砖块封堵这栋废弃居民楼的窗户,用意就是为防流浪汉入住,毕竟跟住在天桥底下相比,住在这栋楼里可算是有瓦遮头了。

《今晚报》也于今年1月3日报道称,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与吉林路交叉口处的一间公厕过去一直都是24小时开放,但如今却在每天21时前后便已经上锁了,令附近的市民们无处方便,只得在旁边比较隐蔽的地方解决。该公厕为何如此一反常态呢?区环卫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因一些流浪乞讨者、醉酒者在公厕内留宿或长时间占用该公厕,他们在无奈之下才用起了定时“关门谢客”的法子。

其实说起对付流浪者的“高招”,相信很多读者都还记得这样一段旧闻陕西省宁陕县广货街镇民政干部谌某,在迎接上级卫生检查时因嫌一名在街上流浪的乞丐影响市容,便雇人将这名流浪者用车拉到邻县的大山上遗弃,致使这名30岁出头的流浪者最终在饥饿寒冷中死去。由此反映出的是,一些城市的管理者为维护市容而到了罔顾流浪者性命的地步,试问这样的野蛮执法行为如何谈得上政策暖意与执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