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国外人本城市化建设经验与启示——以慕尼黑、波士顿为例

  • 投稿猪小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394次
  • 评分4
  • 10
  • 0

文/王梦浛

【摘要】人本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城市化中实现人本发展的程度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本文以慕尼黑、波士顿两大城市的人本城市化建设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探索出对我国人本城市化建设有益的经验,进而明确我国人本城市化建设方向,提升我国人本城市化建设质量,加速我国人本城市化建设进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本城市化;案例;启示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以人为本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HB13MK018)。

【作者简介】王梦浛,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治理。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表的《伊斯坦布尔宣言》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人本城市化正是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西方国家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化起步较早,架构稳定,基础坚实,循序渐进,相当一部分城市已经从现代化阶段转入后现代化阶段,其经验做法对人本城市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极具参考价值,笔者将选取两个典型案例予以探讨。

一、我国人本城市化建设状况

人本城市化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将“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贯穿于我国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始终,从而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实现人居生活品质化。人本城市化应该在城市建设中体现民主化、宜居化、和谐化、人文化、人性化、智慧化、生态化。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滞后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不容忽视。一是我国由于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滞后等原因,城市化建设始终停留在“浅层城市化”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公共服务覆盖面小,失业严重,缺乏公民参与;二是城市中原有的旧城以及古建筑、古街道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城市人本底蕴不足;三是环境污染、绿地锐减、温室效应;四是交通拥挤、违法拆迁、过度强调经济建设、外来民工难以融入等诸多深层次社会矛盾更使我国的人本城市化建设任重道远。

在一座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里,如果没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完善的社会保障,总令市民为生存疲于奔命,那就不是一座具有归宿感、安全感、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也就难以形成自己的城市理念,从而将居民、家庭和城市融为一体,也就不是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本城市化建设道路虽然漫长但却卓有成效,适当借鉴其做法和经验可以对我国的人本城市化建设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慕尼黑、波士顿的人本城市化建设经验进入“城市时代”不可阻挡,人本城市化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建设经验或许指出了人本城市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城市为谁而建、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符合人们心中标准的理想之城。

(一) 慕尼黑的人本城市道路

慕尼黑作为国际知名城市曾在2007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住的城市”,负责这次评选工作的《单片眼镜》杂志创办人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撰文解释说,宜居的因素首先考虑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其次是谋生、交通、休闲娱乐设施的有无和便利。慕尼黑的人本城市化之路有以下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1.完善的市民参与机制。慕尼黑每个区每年都要举行“全民大会”,区负责人针对市民的问题进行解答,为普通市民参与市政项目提供表达看法与意见的渠道。慕尼黑在城市规划上也极为重视市民的参与,由城市规划组织发起的“慕尼黑论坛”为城市规划专业人士和普通市民对城市建设表达意见提供了平台,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成为慕尼黑这座城市人本发展的坚实基础。

2.高度重视保护传统街道。慕尼黑在城市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保护传统城市街道网络,并在传统旧城的基础上新建了城市内环,对城市整体格局、重要街区、历史建筑、视线廊道等城市关键要素进行了比较严格的保护,从而比较完整地保护了老城的基本形态及空间肌理。并且,新旧建筑在风格样式上也较为和谐统一。

3.多层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德国城市规划有专门的立法,规定住宅区应该保证拿出5%左右的土地用于建设儿童游乐场和绿化,慕尼黑的儿童游乐场随处可见,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慕尼黑政府还在城市中设立众多艺术、文化、科技类展览空间和专题性、行业性博物馆,满足各行各业人们的精神需求。一座人本的城市应该是一座满足人们需求的城市,是一座满足人们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需求的城市,慕尼黑在各种城市基础设施的提供上既人性化又人文化。

(二) 波士顿的人本城市化经验

波士顿是美国一座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也是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成功典范。其经济总量高于美国其他城市平均水平,产业布局以多元现代化服务业为主,文化教育事业繁荣。这座美国最大、最富裕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在其城市化发展模式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人文化,在贯彻人本理念打造自身“创意之城”这张王牌的同时处处彰显人文关怀。波士顿的包容与人本不但是其建设宜居环境的基础、培育创新能力的摇篮,也让这座城市成为人本城市化建设的典范,城市经济学家佛罗里达在解释现代城市创新能力时提出了著名的“三T理论”①,而波士顿成为他解释该理论最常引用的案例。波士顿在人本城市化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政府的财政支持。波士顿的128公路区在20世纪50 年代汇集了众多高技术企业,1959 年至1971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巨额国防开支为该地区的众多高技术企业蓬勃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波士顿128公路区迅速迈入高速增长阶段,公司总数从39家跃升至1200家。虽然过分依赖防务合同使128公路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政府的有力支持无疑为该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波士顿在美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包括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100多所大学坐落于此。这些全球顶尖级学府也为波士顿赋予了创新的气质,提升了城市的整体人文素养。而且,波士顿的大学具有与企业合作的传统,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128公路区许多技术创新企业自麻省理工学院衍生而出。可以说,大学的智力资源对波士顿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为城市人本发展奠定雄厚经济基础的同时也让城市充满了“思想独立、自由”的人文氛围。

3.合理的产业结构转型。波士顿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产业支撑其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波士顿曾经是美国主要的制造业城市,但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软件、电子通讯、专业服务、商业服务、旅游、教育、医疗、金融多元化产业布局。1990年之后,波士顿迅速进行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软件业、电子通讯业、生产计算机外围设备和生物技术等部门的兴起,带来了波士顿高技术经济崛起,波士顿的产业转型是利用政策、法律、促进计划联合推动实现的。

4.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在波士顿,有着让美国人引以为豪的历史,除了独立战争的遗迹,波士顿还注重发展特色旅游项目,使得旅游观光业成为波士顿的主要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人本理念,波士顿的城市精神不但在普通市民中深入人心,而且让这座城市聚集了众多顶尖人才,充满了人文气息。

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波士顿是绿色环保的典范,在公共交通、建筑施工与维修、医疗、教育等领域全面开展与环保技术企业、国际组织、支持节能减排的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引入资金、技术、理念。

6.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政策。波士顿拥有健全的公民参与机制,市民对自己的生存居住环境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听证会制度使居民能够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表达意见。社会组织和个人自发针对新居民提供的多层次语言和生活辅导以及这座城市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包容态度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家庭与这座城市高度融合。

波士顿的人本城市化建设的主要措施见图1。

三、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人本城市化建设的启示和建议

(一) 启示

人本城市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化”概念、一个简单的“发展”概念,而是要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是在城市追求环境优美和自身繁荣的同时兼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整体效益。我国的人本城市化建设应本着1999年世界人居日主题所倡导的精神“为所有人的城市”,即城市化是为了所有人的生存、发展、利益、需求。

(二) 建议

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人本城市化建设道路,提出以下建议。

1.彰显人文特色。一座人本的城市应该有自己的城市理念和城市精神,只有城市理念和城市精神深入人心才能让全体市民在这座城市中找到归宿感和自豪感,才能让城市更有魅力,展示城市的独特神韵,才能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的人本城市化建设要最大限度地依托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兴建新城的同时保护古城、历史街区、名胜古迹,惟有如此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才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人的建设。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与西方国家不同,西方的城市化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实现“人本”的。我国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只用30年的时间就赶上了西方国家近300年的城市化历程,但急功近利使高速的城市发展仿佛与人本化渐行渐远,要素间的平衡协调、相互关系被打破,过于重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却忽视了社会人文的进步。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人的建设,从普通市民到政府官员都要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在城市化建设中放眼长远,循序渐进。很难想象,思想观念尚处于农耕文明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人能够建设、规划、管理好一个和谐、文明、发达的现代城市。

3.保障市民参与权。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中存在“有城无市”、资源浪费、土地供求矛盾、社会管理混乱、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很多由政府官员的长官意识、随意决策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注重公民参与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一座人本的城市首先是市民能够自己做主的城市、体现市民主人翁地位的城市。

4.满足市民多元需求。人本城市化的本质是满足市民的需求,以市民的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这里的“市民”不应限定在某一特殊群体,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民工都应成为人本城市化的服务对象。农民市民化转型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性,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宏观走向(程显煜,2009)。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是破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障碍的重大进步和推进农民市民化的有力举措,但多年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统一,要实现农民市民化同时还需要相关改革配套跟进,真正实现公共服务的平等分配。可以说,解决好农民市民化问题才能触碰到我国人本城市化的实质。

注释

①“三T 理论”是指包容(Tolerance)、人才(Talents)、技术(Technology)。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夏.诗意栖息地——慕尼黑城市笔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赵夏.慕尼黑内城的发展演变及保护更新[J].城市问题,2010,(7).

[3]韩宇,李素英.波士顿产业转型研究[J].城市问题,2008,(10).

[4]陈树志.波士顿产业转型启示[J].投资北京,2009,(6).

[5]程显煜.城市化进程的人本视角——评《徘徊在城市边缘——城郊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9,(4).

(责任编辑:夏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