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承语素”这一概念由杨晓黎(2006)首次提出,为汉语语素分类提供了从历时层面划分的新视角。所谓“传承语素”是指从上古的词发展而来,在现代汉语中作为构词成分而存在的语素。本文对传承语素“兵”在现代汉语词和短语中的构词情况进行分析,并试图总结其构词规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传承语素 “兵” 构词能力
传承语素源于上古词语,即上自先秦下至西汉出现的词语,它们在现代汉语中大多不能独立成词。由于传承语素具有能产性、聚合性、稳定性,因此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构词能力较强,但是进入到词语的构成要素层面后,语义发生了变化。《说文解字》对“兵”的解释为:“兵,械也”。早在《周礼·司兵》中就有“掌五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传承语素“兵”在现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而是作为构词成分存在。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大辞海》(2005年版)为依据,对传承语素“兵”在现代汉语中的构词能力进行分析。
《现代汉语》(第5版)所收录的“兵”的义项有5个,分别是:①兵器:短~相接|秣马厉~。②(名)军人;军队:当~|~种|骑~。③(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官~一致。④指军事或战争:~法|~书。⑤(Bīnɡ)(名)姓。
《现代汉语》(第5版)和《大辞海》(2005年版)中共收录由“兵”构成的36个词,11个短语。语素“兵”在词中都处于前位。
一、“兵”在现代汉语中的构词情况
根据《现代汉语》(第五版)所收的“兵”的5个义项和构词方式,我们对由“兵”构成的37个词进行分类。
第一个义项“兵器”是“兵”的古义继承,所构成的词共3个,约占构词总数的8%。构词方式有偏正式、联合式。
偏正式(1个):兵革
联合式(2个):兵戈、兵戎
义项②构成的词有13个,约占构词总数的36%。构词方式有偏正式、陈述式。
偏正式(11个):兵车、兵船、兵工、兵舰、兵力、兵棋、兵权、兵饷、兵营、兵站、兵部
联合式(2个):兵变、兵谏
义项③构成的词有11个,约占构词总数的31%。构词方式有偏正式、联合式、附加式。
偏正式(7个):兵丁、兵痞、兵团、兵役、兵员、兵源、兵种
联合式(3个):兵士、兵勇、兵卒
附加式(1个):兵油子
义项④构成的词语有9个,约占构词总数的25%。构词方式有偏正式、附加式。
偏正式(8个):兵法、兵符、兵火、兵乱、兵器、兵书、兵灾、兵燹
附加式(1个):兵家
综上可知,语素“兵”在现代汉语中的构词方式多为偏正式,共计28个,占总构词方式的78%。以上仅是对语素“兵”构词方式的分类总结,下面对其进行语义方面的分析。符淮青(1981)在《语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一文中,分析了语素共义和语素变义的异同,认为“语素在构成合成词中有不同的变异”,关于意义上的变异部分,分为关联关系、种类关系、借代比喻关系,还有两种特殊变异,即“语素义完全消失”和“语素义完全改变”。
按照这些关系类型,对语素“兵”在各义项上的构词进行分类,我们发现:在每个义项构成的词中,“兵”的语素义和词义都保持一致关系。
二、“兵”在现代汉语短语中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
《现代汉语》(第5版)和《大辞海》(2005年版)中共收录与“兵”相关的短语11个,其中7个为固定短语,4个为一般短语。
固定短语: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贵神速、兵荒马乱、兵临城下、兵强马壮、兵要地志
一般短语:兵工厂、兵马俑、兵役法、兵役制度
短语中的语素“兵”在义项中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为义项①的短语有:兵不血刃、兵工厂
2.为义项②的短语有:兵临城下
3.为义项③的短语有:兵马俑、兵强马壮、兵役制度、兵役法
4.为义项④的短语有:兵要地志、兵荒马乱。笔者认为“兵贵神速”和“兵不厌诈”中的“兵”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里没有与之对应的义项。
兵贵神速:用兵以行动迅速最为重要。
兵不厌诈:用兵打仗可以使用欺诈的办法迷惑敌人。
笔者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这两个词的解释,将“兵”释义为“用兵、指挥军队”比较合适,即义项②“军人、军队”的动作化形式“用军”。
从“兵”在现代汉语短语中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兵”构成的三字短语中,多与“法”“工厂”“制度”联系在一起构成以“兵”为中心词的定中短语;在“兵”构成的四字短语中,“兵荒马乱”和“兵强马壮”是“兵~马~”的格式。值得一提的是,语素“兵”的7个四字短语中有6个都有出处,占总数的83%。由此可知,“兵”作为语素构成的固定短语大多是在古籍中有来源、有背景的,由此可推论,“兵”有较长远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以下列出了这6个短语的出处来源:
1.兵不血刃:《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2.兵不厌诈:《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者,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
3.兵贵神速:《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
4.兵荒马乱: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5.兵临城下:无名氏《范书》第一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泡,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6.兵强马壮:《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通过对传承语素“兵”在现代汉语中构词情况的考察,可以看到“兵”在不同义项上的构词情况;对其在词和短语中构成规律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该词语并更好地进行古代汉语教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符淮青.词义和构成语素义的关系[J].辞书研究,1981,(1).
[2]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成语源流大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
[6]大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
(桑悦 安徽合肥 安徽大学文学院 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