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军
(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江苏 如皋 226500)
摘 要: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也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将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149-02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周军(1971-),男,江苏如皋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引言
目前,我国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经济都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事业单位承载着公共事业的文化、医疗、教育以及科研等各方面工作,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需求以及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工作效率,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又是其核心之一。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财务风险存在于事业单位日常的各种繁杂的财务活动当中,即使是专门从事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全面的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预算管理的缺陷带来的收支不平衡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经费来源主要是靠财政拨款,因此部门预算是否合理和科学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否则会产生入不敷出的现象,即收支不平衡的财务风险。为了优化和调整预算经费的支出结构,达到有效解决预算经费相互挤占等不合理的现象,我国不断对部门预算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然而在实务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专项经费、公用经费以及人员经费等预算结构不科学,相对较分散的问题,因此导致资金之间相互挤压,预算执行过于随意,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单位日常运营活动等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和严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预算执行缺乏强有力的力度、预算考核不够严格。
(二)多方面的人为原因引发的会计核算风险
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会计核算风险也随之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因为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跟不上制度的更新。受到培训条件以及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当下会计核算的需求,进而产生一系列的会计核算风险。另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与财务人员的互相串通,在预算编制或者会计核算过程中造假,私设“小金库”,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危害到了国家财产的安全。
(三)制度不合理引发的财务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不仅仅需要人为的管理,还需要各项科学完善的制度作为硬件支撑,否则会出现很多管理上的风险。首先,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达到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作用。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时间尚短,一些事业单位对其并没有给予过高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有些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了,但是实施效果却并不是很好。其次,内部审计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资金的监管力度不足,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的采购用款、项目投资等的监管不力,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者资金流失现象严重。对于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固定资产的过度采购、维护和保养的不及时、过于随意的处置等。
三、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加强预算管理,规避收支不平衡风险
1.规范预算编制,真正起到规范事业单位支出的作用
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支出的绝大部分来源需要通过预算的方式来获得,因此,要想平衡收入与支出的关系,除了需要管理好各项投资项目以外,就需要做好预算编制。一方面,需要对各方面的相关材料进行收集,为预算编制打下基础,使得预算编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以某体育事业单位为例,该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合理的衡量单位所需要的经费,从单位的各个部门抽调出一名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来配合财务部门人员开展资料的收集,尤其是强调设备采购部门的预算工作。同时,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尽量适当设置预算项目,避免过于细致的项目设置给预算执行带来过多的约束。另一方面,在编制方式上,可以学习国外部分公共服务部门,创新性的采用滚动预算,使得后期费用支出更加具有灵活性。
2.严格预算执行和考核
预算执行实际上是规避收支不平衡风险的主要环节。过于随意的预算执行会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发生混乱,很容易出现私设“小金库”、贪赃枉法或者专款不专用等现象,因此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加强预算执行的力度。以某科研事业单位为例,将预算执行在时间和部门层次上进行分段。在时间上,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以及年度;在部门层次上分为主体所、研究室以及个人。将执行的目标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很好的规避了收支不平衡的风险。当然,在执行过程中,也要通过严格的审批制度进行适度的调整,以应对突发情况。与此同时,要将考核贯穿于整个过程中,而不仅仅是置于预算工作后期。只有这样,才能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形成一种监督和激励作用,更加及时的遏制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规避会计核算风险
首先,事业单位应当紧跟相关制度的脚步,做好培训工作。借鉴一些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方式,可以通过集体培训,也可以通过个人针对性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开展讲座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委托培养的方式等。通过培训,一方面使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够满足当下制度的需要,避免因为专业知识不足而导致的会计核算风险,规避单位有关投资决策上的失误;另一方面也要增加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得财务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事业单位特有的财务风险形式和特点,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综合素养。其次,要激发财务人员提升自身水平的积极性,结合新的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奖惩。最后,不断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避免由于道德风险而引发的会计核算风险,为各项监督制度的实施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三)完善相关制度,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以很好的规避由于管理带来的风险。一方面,需要结合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法规制定一套适合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规范,在制度上对内部控制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制。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事业单位自身的风险预警机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客观性,因此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以某教育事业单位为例,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时,除了强调要借鉴企业管理中的一些方法外,尤其强调结合日常单位运作过程中应对风险的经验以及一些优秀的公共部门风险预防案例来进行预警机制的建立,分析潜在的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予以量化,进行合理的风险监控,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检测风险,将单位的项目风险降至最低。
2.加强内部审计,注重资金以及固定资产的监督
一方面,内部审计要改变传统的手工为主的信息监督方式,积极的采用信息系统对资金的流转进行监督管理。借助信息系统的及时与便捷,进行适时地动态监督,而不是过去的事后监督,将财务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避免更多的资金损失,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要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定期检查来规避由于固定资产采购、运用、处置等不当带来的财务风险。不仅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盘点,还要注重其维护以及保养,严格监督固定资产的处置方式。
四、结论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关乎着其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更是关乎着整个社会是否能够有序的开展各项公共事业。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养,完善各种相关制度,规避财务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琦.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25).
(责任编辑: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