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国际贸易毕业论文范文,国际贸易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历程研究

  • 投稿薪人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33次
  • 评分4
  • 49
  • 0

李瑞萍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9)

摘 要:会计国际化是个国际性的话题,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也在国际和国内的经济背景下,面临着尽快使我国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要求,我国财政部在这方面积极倡导,通过会计准则的发布和不断修订来有力的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程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267-03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李瑞萍( 1972-),女,汉,山东省东明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会计专业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学、会计专业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法加快,会计被比作“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实行全球统一的会计标准,不仅可以降低跨国融资成本,扩大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选择范围,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比性,而且可以减少跨国公司的会计成本,降低目前各国昂贵的国际协调费用,为全球所有企业建立公平、统一的会计环境,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更好的服务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鉴于以上背景和原因,我国会计准则也在积极实现与国际的趋同。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趋同的经济背景

(一)国际大背景:

1.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融市场的一体化的趋势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金融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作为服务于经济金融体系的会计信息系统日益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确信随着贸易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企业向其他国家的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可比和全面的会计信息的需要会不断扩大。许多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组织都提出了协调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如WT01996年年会鼓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证券组织委员会制订国际准则,欧洲委员会1995年宣布不设立欧洲会计准则委员会,而是与欧盟共同努力,致力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证券组织委员会的会计准则协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经济论坛1996年也表示支持通过一套高质量的国际准则来协调各国会计准则。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随着开放程度的扩大,国际证券融资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利用外资的方式,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供了可能

新世纪之初,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联合制定并推广的“核心准则”为标志,会计国际化开始向标准化的方向转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成功改组和全球会计准则的提出,为会计国际化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标准化的必然结果和最终归宿是会计标准走向全球统一,即全球会计准则的实现。

(二)国内的背景:

1.WTO的承诺

中国在加入WTO时在反倾销部分一个遗留问题。当时,中国为了在期限内加入WTO,做了一个让步,同意其他成员国可以在中国加入WTO后15年内,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也就是说,反倾销案中的成本,不用中国企业自己计算出来的成本,采用替代国的成本,这对我国企业是非常不利的。

在欧盟对中国企业提起反倾销时,说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很大也是一条理由。这也是刘玉廷司长最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前面所说的联合声明的发布,其实是IASB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官方认同,使中国会计准则的地位大大提高,因此我们前面才会认为,这个声明将对我国经济健健康发展起个促进作用。

2.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国际资本的进入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的全面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资金,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促使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要求会计这一国际商业语言应进一步提高其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增强其透明度,以利于会计信息用户在进行筹资、投资、经营决策时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避免决策失误。

3.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我们应当尽量争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会计的国际化自然也需要中国的积极参与和有力的支持。

4.国际会计准则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与组织的认同和支持,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公认的商业语言,我们也应充分的利用这一资源。

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制定一套统一会计准则或其他规范标准,不仅可以使各国管理当局按照统一的标准理解和引导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而且就跨国公司本身而言,如果各国会计实务相互可比,跨国经营的各个子公司都按照基本相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则即有利于内部制度的健全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经营的对比、分析和考核。

二、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概况

(一)我国会计国际趋同会议综述

1.会计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

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全国会计管理工作座谈会于2003年12月15—20日在云南大理举行。来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及内地的会计专家、会计管理部门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计国际协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符合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切身利益。我国将一如既往地稳步推进会计国际协调,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加强会计监管,为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不懈努力和应有贡献。

会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代表通报了理事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和推动国际会计协调的思路及进展情况,各国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国会计准则制定情况,并就会计国际协调对本国准则制定、资本市场、职业资格、会计培训、后续教育和会计改革的影响等作了交流和探讨。

2.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会计准则趋同会议

2005年1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会计准则趋同会议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长王军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爵士签署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长--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联合声明。声明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双方对会计国际趋同的基本观点:建立和完善一套全球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会计国际趋同需要一个过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持续不懈地共同努力。

第二,明确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实现趋同。

第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希望中国对完善国际会计准则提供帮助。

第四,双方决定今后将定期举行会晤,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扩大共识,促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这项联合声明的签署,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工作和会计国际趋同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会计国际趋同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会计基础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全体会议

2005年12月27日,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就完善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表讲话。

2006年年初,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征求委员意见的基础上,财政部提出了2006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工作目标。

根据这一目标,会计司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投入了大量人力、精力进行会计审计准则的研究、起草、征求意见以及修改工作。目前,经过大家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年初制定的准则建设计划已经基本完成,我国较为完整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工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06年三次访华,与我们展开了非常积极、坦诚、富有成效的会谈。双方于2006年11月8日就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问题签订了联合声明,声明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在会计准则制定和与国际趋同方面所作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承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实现趋同,并确认了中国特殊环境下的一些会计问题,针对这些特殊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具有代表性,希望能够得到中国的帮助,协助其修改、完善国际准则。这是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我国审计准则的建设也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的积极评价与肯定。11月29日,我国就审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举行了会谈。会谈后,双方共同签署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中,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对中国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示高度赞赏,认为这种努力和进展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树立了典范。

目前,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起草与修改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且正在进行准则之间的协调和统稿工作,准备在明年2月初全部完成。2月15日正式对外发布,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度及现状

我国的政府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态度很积极,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趋同是大势所趋,是一个过程,趋同并不是完全相同。国际会计准则如果不涵盖中国情况,那这个国际标准也是不完整的。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是:使企业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同。

中国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度表是:到2006年2月份,能够召开一个关于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会。此后到2006年年底这10个月时间,要组织各方面力量,做好实施前的宣传、培训等准备工作。预计,到2007年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将在大中型企业全面推开,至于小企业,仍单独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2005年,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6项具体准则进行修订,完成以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这套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实施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可望得到和20项新的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近期还将发布2项征求意见稿,并同时开始对现行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基础和平台将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从而可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一准则体系将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的验证

中国会计经过二十年来努力,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中国部分学者利用中国上市公司A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的差异进行检验。结论是,其一:1992-2001年CAS盈余与IAS盈余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并且对于CAS盈余与IAS盈余差异的变化趋势也显现出不一致的结果,比如,对于1998年后盈余差异的变化趋势,李东平(2000),蒋义宏(2001)等认为是下降的,而洪剑峭,皮建屏(2001),Chen,Sun and Wang(2002)等认为并未下降。但总体上我们可以推论,1992-2001年财务报表数据的国际协调程度并不高,进而推断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程度不高。因为,如果同一家企业按照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报告的收益存在系统性偏差,那么可以说会计的国际协调是有明显不足的。

其二,对于2002年而言,徐经长,姚淑瑜,毛新述(2003)和王跃堂,张莉,赵子夜(2003)的研究表明,AB股公司的CAS盈余与IAS盈余的差异不再显著,已经实现了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协调;并且,2000-2002年,会计实务协调程度有逐年改进的趋势。这也说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在进一步提高。不过,2002年的差异缩小,很大程度上在于2001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别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证监会计字[2001]60号),而2001年证监会的严厉监管也给会计准则的执行提供了保障。这也是为什么2001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其效果却在2002年才出现的原因之一。

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对我国准则的国际趋同有自己的看法:一是,如果我国的经济交易本质和经济环境与国际准则相同,那么中国准则应当与国际准则趋同; 二是,如果中国的某些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准则的某些方面优于国际准则,国际准则可以吸收中国的做法并改进有关准则;三是,如果中国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或者特殊交易,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将加强研究,并在制定相关准则时予以考虑,比如今后在制定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就希望更多地听取中国的意见。

最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不仅要在形式趋同,还要在实质上趋同。也就是说,会计准则本身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而且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之前,要多方征求意见,更重要的是,在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要有强有力的制度和严厉的监管,使中国的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从而使其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准则趋同,任重道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清刚 《论会计国际化的演变和趋势》 [会计论坛] 2004,2.

[2] 王松年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会计论坛] 2002,1.

[4] 冯淑萍 《市场经济与会计准则》会计研究 1999,1.

[5] 刘风 《会计准则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6] 汤汤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财务与会计,1998.12

[7] 阎德玉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研究》 会计研究 2001,1.

(责任编辑: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