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转变:从模仿到自主研发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走过了从单纯的“同质化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历程,在理念、定位、布局和制作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和进步。在发展的初期,主要以模仿国外综艺节目的创意和构架为主。例如,自2005年一档模仿美国真人秀《美国偶像》的节目《超级女声》一炮走红之后,各电视台都纷纷将目光投向电视真人秀节目这片蓝海,开始了初步的模仿。在这一阶段,电视荧幕上充斥着各种照搬模仿而又质量参差不齐的综艺节目。
在总局发出“对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和“加强自主创新”的要求之后,各电视台逐渐停止了照搬模仿,纷纷成立了自己的节目研发中心,进行自主研发和探索。例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十二道锋味》、湖南卫视的《旋风孝子》等节目,均摆脱了照搬模仿国外节目的窘境。同时,这些电视台通过合作寻求更为“本土化”和“接地气”的综艺节目,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综艺节目自主研发。
但总体来看,国内电视综艺节目依然以引入模式为主,原创节目具有比例小、精品少、影响窄的特点。一是因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研发起步晚,缺乏经验,大部分原创节目难以达到引入模式节目的效果;二是因为各电视台以受众为导向,注重收视率,不敢大量启用原创节目进行收视“冒险”。例如,周末晚上的黄金时段,各卫视大多都选择播放热门且成熟的引入模式节目以保证收视率,这使原创节目的播出很难出现在黄金时段,进一步影响了这些原创节目的收视率,难以形成原创节目不断完善发展的良性循环。
对此,总局三度下发《通知》,鼓励电视台自主创新,以提高自主研发节目的积极性。《通知》要求各电视台加强对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视,把节目原创作为自主创新工作的核心,并提出在创新创优节目评选、宣传推介和进入黄金时间等方面优先考虑自主原创节目。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而各电视台也纷纷响应。例如,浙江广电集团联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开展“全国大学生电视节目创意大赛”,希望借此机会寻找适合中国电视的新生代节目创意和模式,增加原创节目的创意来源。
观念转变:从忽视版权到规范引进
在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照搬模仿”的阶段,国外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和版权难以受到很好的保护,形成了“只抄不买”的尴尬局面。直至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和其引发的火爆收视率,使各电视台真正意识到版权购买和模式引进的重要性。由此,各种引进境外版权模式的节目纷纷登陆我国电视荧屏。购买了节目版权模式的电视台在模式研发方的指导下进行节目制作,在保证节目“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造。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最强大脑》等多档节目,纷纷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但是,当前由于各电视台购买引进版权模式节目相对随意、过量,以及部分电视台出于各种原因,其制作的综艺节目模式依然存在“抄袭”等问题。
同时,广电总局也进一步规范了节目引进管理。例如,规定各卫视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个,并对引进版权模式节目的播放时间进行了限制。而本次《通知》则进一步对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做了要求,如卫视在播出引进节目前两个月就必须进行备案,以达到规范和重视知识产权,防止抄袭模仿、侵权盗版的目的。至此,在政策的引导下,原创电视综艺节目的版权得到了重视,各大电视台也开始逐渐养成了尊重节目版权的习惯,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进一步规范化。
定位转变:从一味迎合受众到倡导核心价值观
在消费社会,媒体与受众的传授关系发生了变化,“受众中心论”的思想开始发散、蔓延。为了适应消费社会的发展,增强媒体吸引力,进一步获得经济效益,各大电视台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甚至一味迎合受众喜好,导致电视综艺节目出现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现象。例如,节假日期间,各大电视台组织播出的大型歌舞晚会日益增多,各电视台之间通过比拼嘉宾阵容来增加收视率。许多真人秀节目甚至通过泛滥的煽情、放大选手之间的矛盾来吸引观众眼球,增加节目的话题度。例如,在《爸爸去哪儿》这一主打父子温情的综艺节目中,孩子们无意中的行为和彼此之间的矛盾也会被放大,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利的影响。
对此,总局在此前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中,要求各大电视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而在《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中,则进一步强调要防止过度娱乐,要求全国电视台在重要节假日期间每日播出晚会不得超过3个电视台。至此,各电视台晚会泛滥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电视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情况也有所改观。
同时,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位也发生了转变,开始提倡传播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弘扬社会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节目。例如,湖南卫视《旋风孝子》节目,以中华传统美德“孝”为主题,探索了新时代环境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传递了温暖的正能量;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以科学为出发点,展现了人类天赋的极限,并传递出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竞技精神。
上述几类节目都是倡导核心价值观的成功产物,它们不仅弘扬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观众培养良好的道德文化意识,在市场上也有出色表现, 实现了经济、口碑、价值观念的多赢局面,树立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意识。
布局转变:从追求数量的“同质化”到注重质量的“百花齐放”
在总局出台“限娱令”相关政策之前,各电视台均大打数量战,试图通过大量的、全晚间覆盖的综艺节目来赢得收视率和关注度,做到一网打尽。在这个阶段,各电视台追逐热门题材,什么综艺热就做什么,因而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的同质化节目。例如,随着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热播而掀起的相亲题材节目热潮。鉴于此,总局提出了控制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电视综艺节目数量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优化节目结构,丰富节目类型,扩大各电视台中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等其他类型节目的播出比例。
总局的多次规范和市场现状也让各电视台意识到了恶性竞争的反作用。随着“限娱令”的下发,各电视台的同质化节目逐渐减少,开始转为“精品化”制作,并开始将目光投向科教文化等领域。各电视台在节目立意、结构、创意、制作、后期等环节下苦功,力求做出“现象级”的综艺节目,更加注重综艺节目的质量和口碑。例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均是注重节目质量和口碑的“现象级”综艺节目,收视率一度遥遥领先。而《客从何处来》《本草中国》等带有文化、纪录片性质的节目也开始进入观众视野。这类节目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 以“ 寻根” 为主题, 讲述了蕴含在文化中的人的故事,追溯过去、展望未来,成为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市场上的一股清流。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百花齐放”的局面也在逐步形成。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