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技工学校学生德育工作

  • 投稿山羊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651次
  • 评分4
  • 71
  • 0

文/林 涛

摘 要:德育工作是技工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各种公益劳动的良好习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德育观念 育人环境 学生培养

当前技工学校正承受着“生源锐减”和“层次上移”的双重压力。技工学校要改变不利的现状,首先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德育工作质量;其次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现状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调整工作策略,调整管理方法,以德育领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择业观,正确地认识自我价值,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提高认识,树立“双主体”的德育观念

技工学校的学生,年龄都在15岁至18岁之间,他们对一些问题似懂非懂,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倾向。

1.转变观念,改革德育课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用工需求,技工学校在教学模式改革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环节、教学考核标准等的改革与调整。德育课不是简单地灌输马列主义,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从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做一个进取创新的人;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从法律教育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做一个心理健康、勇于竞争的人;从职业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

2.因势利导,使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变化,转变观念,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来考虑问题,做好因势利导的工作,使“管理”学生变成“引导”学生。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树立“双主体”的德育观念,要认识到德育工作同样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到德育的“双主体”功能,使双方的主体作用配合默契,关系融洽,各自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德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以生为本,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和谐育人环境能否形成,取决于校风建设和德育工作的成效。根据目前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思想状况,技工学校要不断调整德育工作的整体部署。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对技工学校的学生要加强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坚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活动,并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德育考核的一项内容。通过学习革命前辈、先进人物的英模事迹,教育学生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要有民族的骨气、志气、豪气、勇气,并落实到行动中,化作刻苦学习、掌握建设祖国真本领的原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正确引导学生社团,发挥非正式团体的积极作用

技工学校要正确加以引导,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多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优化和谐校园氛围,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发挥非正式团体的积极作用,减少学生的违纪现象。在学生中提倡团结协助精神,形成健康、向上、自觉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3.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抓好学生青春期教育

根据目前技工学校学生的“早恋”现象,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提高学生对性的认识,引导学生以一种平常心看待“性”。通过生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系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热情,真正使心理健康教育由“他育”向学生“自育”转化,使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和化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和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技工学校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宣传学生的精神面貌,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好人好事、国家大事,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引导学生对青春偶像剧、流行歌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告诉学生影视中某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盲目模仿和崇拜的。要教育学生正确上网,学会抵御那些低级趣味、甚至涉及暴力、色情、赌博的网站和网络游戏的影响。同时,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建立自信、自强、自主意识,变被动参与为自觉参与。

三、小结

总之,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三管”齐下,并突出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才能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地全面地发展,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作者单位:荆门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