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金融银行论文范文,金融银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关系

  • 投稿可苦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20次
  • 评分4
  • 79
  • 0

孔维薇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层采用股权激励制度来实现盈余管理。股权激励制度可以起到激励公司管理人员积极性作用,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本文主要阐述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074-01

收稿日期:2015-02-15

作者简介:孔维薇(1989)女,汉族,黑龙江密人,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一、引言

管理者采用股权激励制度,可以使管理者更好的管理公司,是上市公司为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将股票作为激励物可以加大对公司重大决策的参与,分享公司的利润并承担一定的风险,来实现公司的长远目标。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Healy发现基于的收入和盈余管理的合同有关,Balsam发现可操控应计利润财政盈余和显著的相关关系经理薪酬;这种关系与该公司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Chen程和沃发现高股权激励与管理,它们更有可能报告收入符合、略高于分析师的预测数,报告金额大于预期的盈余目标,未来的股票的管理可能会对目前的收入更加敏感储备影响,从而可以增加未来盈余收益。

(二)国内文献 张必武、石金涛发现在薪酬和绩效管理上,董事会对报酬业绩的敏感性有明显影响;王克敏、王志超在我国企业在缺乏控制、监管的打环境下,制衡机制导致实施股权激励约束制失败,从而降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来引起盈余管理收益。

三、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关系分析

(一)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的关系

1、虽然股权激励具有良好的目的,但容易导致盈余管理动机、股权激励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企业往往基于财务指标实现股权激励期权条件下,性能评估标准提前设置,激励员工能够如期锻炼,然后得到行权条件,这将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

2、股权激励其实就是盈余管理收益目的的最大化,通过束缚管理者的行为,在委托和代理关系中,经营者行使权利从中获得益处和企业的财务指标息息相关,关于盈余管理会计政策的选择,就是企业会计信息不全面性。

(二)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管理的方式

1、变更会计政策。股票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比较复杂多样,其中,有许多种可以选择的经济业务的会计政策的一部分,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政策的改变来实现股权激励机制的改变,实现了公司盈余。

2、变更会计估计。会计变更是指企业有效利用信息或事务处理不确定性评价的结果,会计经济业务的一部分本身是不稳定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做出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使得会计评估有效地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

3、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在企业的实际运作,将通过收入与费用的变化来调节利润,当企业需要提高利润的企业将不在销售确认条件确认收入的实现将未来收入转移到这一段。

4、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非经常性损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常常使用的非经常性损益的时间有效性,对企业内部的亏损进行适当调整,因为它不需要指数计算ST,P公司盈余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因此许多公司使用收益管理的项目,为了避免连续亏损造成的特殊待遇,暂停上市,甚至退市的风险。 ?

5关联交易。企业采用调整脱机模式实施项目的盈余管理,但这种方式很容易检测,因此公司开始采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并按照协商定价原则,价格取决于需求的变化。

四、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的策略

(一)对管理层激励机制设计的策略。虽然会计信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激励合同,但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并非完美无缺。所以结合经营者绩效评估和其他指标的充分考虑委托人一旦性能指标和市场价值等。

(二)对证券市场运行严口监管的策略。市场价值指数是反应性能的主要途径,提高股票市场的效率,可以创建激励制度,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将严格控制上市接近确保质量的同时加强公司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证同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化。

(三)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策略。做的顺利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设和加强控股股东的监督,除了采取措施,督促上市公司加强内部建设,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最后积极构建公司治理文化促进诚信的发展文化。

(四)对管理者市场层面的策略。专业素质的人员、管理者是企业走向健康发展道路的关键之一,股权激励制度有效的建立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选择一个高水平的经理,其次,通过市场手段扮演经理的激励和约束的角色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才竞争机制。

五、总结

采用股权激励机制不仅仅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而且还能提高其竞争能力,我国股权激励机制还不是很成熟,这就要求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对盈余管理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振华;应计,实际收益管理和股权激励计划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领域[J].会计之友,2012(10).

[2] 雷霆,李彤;盈余管理、高管薪酬有效性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2.

[3] 耿照源、高晓丽;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

[4] 何凡;股权激励制度、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