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针对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金融体制改革仍需发力。”
文/《中国证券期货》记者 韩熔桓
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正在不断优化。然而,也要看到,中小企业是最脆弱的经济个体。在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受产业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经济波动影响,一些中小企业面临更大困难,包括融资难、融资贵、利润空间小、转型难、经营难、用工难、税负重等一系列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融资难。
7 月17 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表示,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李克强总理近期考察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时强调,“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光有血液没有肌体,经济活不了;光有肌体没有血液,经济也活不了。”中国经济正进入“衔接期”,金融要发挥重要支撑作用。7 月30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针对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金融体制改革仍需发力。”
近年来,国家和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但深入到企业去看,真正解决的问题又非常少。传统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做法出现了“五多五少”:文件很多,落地办法少;口号很多,付诸行动少;理念很多,操作措施少;规划很多,事后考核少;愿景很多,技术手段少。有的企业主在网上反映:“每每看到李克强总理说做企业难,要为企业办事提供方便,心里就会觉得温暖。可是那种温暖只是暂时的,因为头一天我们还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天你又会陷入人格分裂的境地。”
今年以来,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明显增加,降低融资成本的呼声日益强烈。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表明,当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一种结构性现象。要解决结构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着重从规范商业银行收费、加强金融创新、加快发展小型和民营金融机构、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等多方面入手。
融资难、融资贵依然突出
市场利率过高,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存在。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大多用于经营周转,其次为项目推广和固定资产投资。在融资时,有企业反映,银行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考虑,通常更倾向于向政府项目或国有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向民营企业的贷款则要求全额抵押。有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则比同期银行贷款基准的利率高出10%-50% 左右。
贷款政策粗放,小微贷款审批难、审批慢依然存在。有企业反映,现行的限贷行业分类太粗以至贷款资源分配不合理。同时,有企业反映银行的审批流程过长,有的授信报告要3-4 个月才能完成,难以与企业需求相匹配。例如,受托支付制度要求企业在授信时就要提供采购合同,审批流程时间又长,企业不可能等得及原合同的执行,造成真放款时合同早已执行完毕。
实体经济得不到金融活水的滋润便不能得到真正发展。从另一方面讲,离开了实体经济的“土壤”,资金在银行体系内部循环膨胀的现象亦会更加突出,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居民财富分配,加剧社会矛盾。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 以上,全国共计6000 万以上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中国GDP 的贡献率早已超过60%,并提供了75% 以上的就业机会,小微企业正逐渐成长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然而,即使在经历去年以来的连续降息降准之后,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仍不容乐观。对于金融机构,企业普遍希望其在困难时期可以有所“让利”,并能继续优化信贷政策、简化信贷流程、促进公平竞争。对于政府,企业的诉求集中在解决信息对称、放宽融资渠道、出台扶持政策等方面。调查分析发现,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造成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自身还款来源的减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企业现金流减少,抵押物价格缩水,撤保现象增加,区域风险上升,企业信用评级下降。
与传统制造业受困于银行等间接融资渠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服务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行业,正受到各路资金的追逐。
同时,如何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防范过度流入资本市场形成空转,还必须完善各方面的政策措施,让做实体经济有利可图。
企业融资难的渠道障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并在解决就业、贡献税收、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和不成熟,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时受到的限制比较多,融资困境也同样阻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分为内源融资渠道和外源融资渠道两大类。其中,内源融资渠道包括内源性权益资本融资渠道和内源性债务资本融资渠道,外源融资渠道包括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渠道和政策性融资渠道等。在实际中,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依赖业主投资、内部集资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尽管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也被使用,但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仍很有限。
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其资金需求增速迅猛。从资金需求的角度来看,单个企业资金的需求量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并不大,但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整体上存在一个较大的资金需求总量。但由于中小企业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且贷款风险较大,以及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再加上基层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相对有限,致使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总体上来说,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依赖非正规金融渠道。由于受到信息相对封闭、资产抵押能力弱等方面的局限,中小企业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面临较大约束。企业的融资时效性要求迫使中小企业求助于手续简便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虽然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但它们能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要求。除商业信用外,民间借贷等各种非正规金融活动也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
企业融资难的体制障碍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或其他大企业,并且双方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伙伴关系。由于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所有制性质的价值判断依然存在,即根据所有制、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而偏向公有制大企业。我国银行业的制度安排大都以大企业、大项目、大资金需求为工作对象和重点,从评级标准、风险分类、抵押条件、收费标准等均较少考虑小企业及其融资特点。此外,中小企业在公开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也常受到规模歧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征信系统不完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关系到市场能否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而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严重缺失,不但拖欠银行贷款,还借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另外,目前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落后,缺乏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在企业融资、市场准入和退出等制度安排中,还没有形成对守信用的企业给予必要的鼓励、对不守信用的企业给予严厉惩罚的规则;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滞后,尚未建立起作为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因此,银行获得的企业信息往往是片面的,容易产生拖欠和不还贷等问题。
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滞后。我国以法律形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是,能否落实则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现在的担保组织难以落实,担保能力与实际需要有很大差距,中小企业之间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更是难见踪影。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实际上也少得可怜,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发展。
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体系。目前,我国涉及中小企业管理的政府部门主要包括工信部中小企业司、科技部、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工商管理总局、商务部出口中小企业处等,这些管理机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的中小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不同业务范围等分别进行管理和指导。但是,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致使管理机构设置重叠,管理职能重复以及管理效率不高,不利于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协调,也不利于政府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有的企业主反映,现在企业非常难,经营难,暗箭也难,要防范来自各个权利机关的黑手。
从深层次原因看,金融体系一些不合理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首先是政府融资平台等主体存在财务软约束,对资金价格不敏感。占用了大量信贷资金,产生挤出效应,制约了对小微企业、“三农”等其他实体经济领域的信贷供给。其次,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筹集资金难度较大,转而被迫寻求债务融资,企业杠杆率被过度放大。
第三,基层金融,特别是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社区银行发展不够。
改善企业融资现状的建议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针对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金融体制改革仍需发力。
首先,转变银行考核导向,杜绝不合理收费行为。引导商业银行自上而下转变和完善考核体系。增加贷款成本定价透明度,改变名义利率低而实际综合回报率高的情况。规范银行吸收存款的行为。不得为增加存款而要求贷款企业完成较高比例的存款,或将吸存费用转嫁给企业等。
其次,加强金融创新,优化信贷资金配置。
优化贷款期限结构。创新互保合作方式,防范和缓释企业互保链风险。创新贷款还款模式,缓解企业还贷资金不足的矛盾。
第三,加快发展小型、民营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信贷市场的竞争性。在加强监管和完善风险控制制度的前提下,加快构建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等微观主体融资需求相对称的、有序竞争的小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引导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经营发展的造血能力。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技术突飞猛进,也让民间金融创新升级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热点不断,创新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从小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融资流程来看,当前互联网金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加强互联网信用体系和风控体系建设,降低企业融资风险。信用体系不健全会制约小微企业融资,会制约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的发展。风控互联网能更加有效地强化各个环节和流程的风控,有助于破解当前的风控难。
第二,扩展网络借贷的主体、种类和范围。
网络借贷不再只限于P2P,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开展。
第三,创新发展多层次众筹。众筹实现了高速发展,不仅引进了国外的众筹模式,同时也有了自己创新的模式——合投模式。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引进众筹。各地建设中的股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所谓四板市场,引进一系列众筹公司,加快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辅导和融资速度,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生态平台下可发挥协同效应。
第四,在资本市场上,也需要制度创新。
新三板、创业板正在降低门槛,这样能够让更多的支持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在国内得到融资,进而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企业兴则经济兴。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一过程中,加强金融体制改革,从多层次深度破解企业融资难等各种难题,增强企业活力,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 是市场主体, 企业兴则经济兴。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一过程中, 加强金融体制改革, 从多层次深度破解企业融资难等各种难题, 增强企业活力, 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 其资金需求增速迅猛。从资金需求的角度来看, 单个企业资金的需求量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并不大, 但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整体上存在一个较大的资金需求总量。但由于中小企业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且贷款风险较大, 以及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 再加上基层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相对有限, 致使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总体上来说, 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