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考茨基民主观的历史考察

  • 投稿王盐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05次
  • 评分4
  • 61
  • 0

王晓曼 陈建

摘要:考茨基是第二国际的重要领袖,他的民主观在当时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引来了巨大的争议。文章分析指出考茨基民主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列宁对考茨基的批判,正视考茨基民主观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最后,将立足当代,从理论上升到现实,探讨考茨基民主观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重要启示。

关键字:考茨基;民主;专政;马克思主义

1951年社会党国际《法兰克福宣言》称:“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才能完成,而民主亦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充分实现。”①由此可以看出,民主观在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中的地位之重。考茨基作为一位重要的社会民主主义活动家,他的民主观也体现出了这一特色。但是,考茨基论述民主观的文章《无产阶级专政》一发出,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列宁更是指责考茨基已经背弃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叛徒。那么,考茨基是否真的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呢?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将对考茨基的民主观进行再一次的解读,一探究竟。

一、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民主与社会主义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对民主的追求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不难发现对民主的追求,在他们看来,废除专制制度是无产阶级争得政治自由,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首先,要反对专制制度,获取政治自由的权利”②。他们认为,实现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最重要、最基础的目标,正如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③可见,马克思主义由始就崇尚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

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所追求的民主却是少数富人的民主,形式上的民主,马克思虽然对资本主义民主的这种虚伪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但是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民主曾起过的积极的历史作用。他曾用康德的话表达了对民主共和国的向往之情,他说:“康德认为,共和国作为唯一合理的国家形式,是实际理性的基准,是一种永远不能实现但又是我们应该永远力求和企图实现的基准。”④

2.考茨基的民主与社会主义理论

考茨基的民主与社会主义理论可以看做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考茨基自与马克思、恩格斯结识以后,就在“两位伟大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的研究。不得不承认,考茨基有着非常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就连列宁也认为:“考茨基是一个几乎能把马克思著作背得出来的人;从考茨基的一切著作来看,在他的书桌或脑袋里一定有许多小抽屉,把马克思所写的一切东西放得井井有条,引用起来极其方便。”⑤由于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熟悉而深刻,加之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他对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作出了新的论述。

(1)民主和社会主义是实现同一目的的手段。考茨基不赞同把社会主义说成是最终目的,把民主说成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认为二者是实现同一目的的不同手段。正如他所说,“社会主义本身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于消灭‘任何种类的剥削和压迫,不管这种剥削和压迫是针对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性别,或是一个种族’”⑥,因此,他认为,“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一个是手段而另一个是目的,它们二者都是用来实现同一目的的手段”⑦。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考茨基特别强调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他认为“社会主义作为解放无产阶级的手段,没有民主是不可设想的”⑧,所以,考茨基最终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著名命题,他说:“因此,对我们来说,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是不可思议的。我们把现代社会主义不仅理解为社会化地组织生产,而且理解为民主地组织社会。根据这个理解,对我们来说,社会主义和民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⑨因此,在考茨基看来,民主的重要性不亚于社会主义,正如他所强调的:“工人阶级的利益之需要民主,不下于需要社会主义。”⑩

(3)民主也意味着保护少数派。考茨基一度强调,对少数派的保护,是民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他指出,“民主意味着多数派的统治。但是民主同样也意味着保护少数派”??????。考茨基认为,对于无产阶级,斗争过程中、争得政权后及在其内部,保护少数派均有重要意义。在他看来,民主的发展离不开对少数派的保护,正如他所说,“在政党内部压制少数派一切新意见的任何做法,都意味着损害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并且阻碍无产阶级的成熟过程”??????。考茨基进一步表明,在革命爆发之前,作为政权的少数派,革命者需要民主的庇护,而在之后的建设中,无产阶级当依靠“人数”优势,实现阶级统治及生产管理。此外,考茨基着重强调,应特别注意保护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的特殊作用,他认为,“完全排除知识分子甚至反对知识分子,就无法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

由考茨基的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他的“民主与社会主义”理论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列宁对考茨基民主观的批判

从上文的阐述可以看出,考茨基的“民主与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另一方面,考茨基将带有资产阶级特性的民主高度抽象化为“一般民主”、“纯粹民主”,并把民主视为专政的对立物,因此,他宣扬的是一种超阶级的民主观。对于考茨基的这一观点,列宁抱病写下《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淋漓尽致地批判了考茨基。列宁认为考茨基已经沦为资产阶级的奴才,已经背弃了马克思主义。

1.考茨基的民主是“纯粹民主”

考茨基一味地宣扬他的“纯粹民主”的观点,甚至公然歪曲历史事实,宣称巴黎公社是“由不剥夺资产阶级选举权的全民投票”选举出来的政权,是“纯粹民主”的体现。为了说明巴黎公社靠的并非是考茨基所谓的“纯粹民主”,列宁借用恩格斯的话说:“要是巴黎公社不依靠对付资产阶级的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一天以上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事实告诉我们,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一次伟大尝试,而不是像考茨基所说的是从纯粹民主中产生出来的。对此,列宁也尖锐地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一向认为,民主愈发达,愈‘纯粹’,阶级斗争也就愈明显,愈尖锐,愈残酷,资本的压迫和资产阶级专政也就表现得愈‘纯粹’。”

2.民主与专政并非不可调和

考茨基认为民主和专政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他说:“按本义来讲,专政就是消灭民主。但是,就本义来讲,这个词还意味着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一个人的独裁。”并且考茨基指出,布尔什维克和非布尔什维克是两种不同方法的对立,即“民主方法和专政方法的对立”,并说布尔什维主义的“原罪”就在于用专政取代了民主。由此,考茨基断言,世界革命不会通过专政的道路,而将通过民主和人道来实现。列宁批判考茨基这种不承认革命的斗争手段的观点“阉割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生生的革命的灵魂”,他说:“考茨基的书几乎用了十分之九的篇幅来论述一个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一般理论问题,即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考茨基显然完全离开了马克思主义。”

针对考茨基“民主与专政”关系的谬论,列宁强调指出,“如果不是嘲弄理智和历史,那就很明显:只要有不同的阶级存在,就不能说‘纯粹民主’而只能说阶级的民主”,而列宁认为纯粹的民主是“自由主义者用来愚弄工人的谎话”,企图回避资本主义民主的资产阶级实质。在列宁看来,“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而对于这个马克思主义学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列宁认为考茨基却不理解。在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的基础上,列宁铿锵有力地指出,“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

3.考茨基的“纯粹民主”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否定

考茨基极力地鼓吹“纯粹民主”,就是为了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考茨基过度地迷恋于民主的“纯粹性”,实际上就是否定无产阶级专政。考茨基曾对无产阶级专政作出过精辟的“解释”:“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状态,是无产阶级占压倒多数的情况下的纯粹民主所必然发生的状态。”这就把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定义成了一种“统治状态”。列宁认为:“考茨基之所以需要把专政解释为‘统治的状态’,就是因为这样一来,革命暴力就消失了,暴力革命就消失了。”?????? 以此来否定革命。最后,列宁总结说考茨基的“解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庸俗化了马克思主义,“既然考茨基对‘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这一概念作了这样的‘解释’,使被压迫阶级对压迫者的革命暴力消失了,他也就是在对马克思作自由主义的歪曲方面打破了世界纪录。”

考茨基看不到民主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资产阶级形式上的平等当做事实上的平等,以此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考茨基的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真理,即“在一个阶级剥削另一个阶级的一切可能性没有完全消灭以前,绝不可能有真正的事实上的平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深刻的革命中,多年内对被剥削者还保持着巨大的事实上的优势的剥削者,照例要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地反抗。”所以,无产阶级专政是“为了粉碎资产阶级的反抗,为了使反动派恐惧,为了维持对付资产阶级的武装人民这个权威,为了使无产阶级能够对敌人实行暴力镇压”。列宁最后指出,“无产阶级不粉碎资产阶级的反抗,不用暴力镇压自己的敌人,就不能获得胜利,而凡是实行‘暴力镇压’的地方,没有‘自由’的地方,当然也就没有民主”。

4.民主保护的少数不能是“一般的少数”

考茨基主张,民主就要保护少数。他认为,多数已然是多数,便不需要对少数“实行暴力镇压”。在这里,考茨基无视阶级关系,要同剥削阶级讲平等,要把他们当“少数派”保护起来,这样“多数”就成了一般的多数,“少数”就成了一般的少数,“民主”也沦为了一般的民主。对此,列宁给以深刻的批判,他认为考茨基这种言论是对群众的欺骗,他说:“资产阶级民主国的统治党仅仅对其他资产阶级政党才保护少数,而对无产阶级,则在一切重大的、深刻的、根本的问题上,不仅不‘保护少数’,反而实行戒严或制造暴行。民主愈发达,在发生危及资产阶级的任何深刻的政治分歧时,残害或内战也就愈容易发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历史性,民主的阶级性决定了它和专政是对立的统一。列宁说:“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当资本家的反抗已经彻底粉碎,当资本家已经消失,当阶级已经不存在( 即社会各个成员在对社会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已经没有什么差别) 的时候,……只有在那个时候,真正完全的、真正没有任何禁止的民主才有可能,才会实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提供真正完全的民主,而民主愈完全,它也就愈迅速地成为不需要的东西,愈迅速地自行消亡。”??????可见,只要是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就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性,而考茨基无视民主的阶级性,畅谈“纯粹民主”,因此,在这一层面上,考茨基已经不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考茨基的民主观是否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

考茨基的民主观在列宁猛烈的批判下可以说是“体无完肤”,成为对马克思主义最彻底的背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考茨基民主观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汲取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加快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1.重视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考茨基尤其重视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的这一理论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考茨基认为社会主义的内容就是面包和自由,“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而这一观点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一直被践行。

毛泽东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一直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国家而奋斗。他曾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说:“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是缺少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在1945年的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30]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更是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说明我党指导思想中早就有民主的目标。

十八大把民主作为对国家层面的要求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更体现出我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决心和魄力,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吸取西方的合理因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

2.正确处理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考茨基强调的民主是“纯粹民主”,是脱离了阶级关系的民主,是与专政完全对立的民主。而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民主是一定阶级的民主,是与专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主。在剥削阶级没有完全放弃反抗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就要保持专政的权威。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要着重处理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在处理二者关系方面,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我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毛泽东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在阶级社会,没有专政无所谓民主,没有民主也无所谓专政。任何一种民主,都是在保持一个阶级和一部分人的民主的同时,对另一个阶级和另一部分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并不消灭民主,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制度,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结合。我们要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导,避免考茨基“纯粹民主”的错误,正确认识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正确处理民主中“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考茨基主张民主就是“保护少数”,只是他所说的这种“保护少数”是脱离了阶级关系的“保护少数”,所以这一观点遭到了列宁的激烈批判。但是,在发扬党内民主的过程中,却要正确处理好少数和多数的关系,在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基础上,也要保护少数人的利益。

发扬党内民主,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是,少数人的利益也不能不得到保护,以免于沦为多数人的暴政。毛泽东曾经指出:“许多时候,少数人的意见,倒是正确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事实,起初,真理不是在多数人手里,而是在少数人手里。”因此,在党内,要善于听取少数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保证少数和多数一样的政治地位。在我党历史上,从没有忽视过少数人或个人的作用,邓小平曾说,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多年,可见,中国共产党从来就重视少数人、个人的正确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党决策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考茨基的民主观的确有其复杂性,他一方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他又陷入了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泥潭,背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给考茨基以客观、公正的评价,用辩证的眼光对待其思想,这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继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殷叙彝.社会党国际文件集[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4).

[2]列宁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2).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2、465.

[5][15] [19] [20] [21] [23] [24] [25] [26] [27]列宁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92、599、601、606、595、611、612、610、615、612.

[6] [9] [10] [17]王学东.考茨基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5、326、463、346.

[7] [8] [11] [12] [13] 考茨基.无产阶级专政[M].北京:三联书店,1973:2、3、17、19、28.

[14] 孙关宏,王向民,梁莉.理论与历史:逻辑的错位——再论考茨基的“民主与社会主义”理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9(2):44-45.

[16] [22] [28]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21、628、247—248.

[18] 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89.

[29]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31.

[30] 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0.

[31] [3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1475.

[3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5.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