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及路径探索

  • 投稿粉红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904次
  • 评分4
  • 34
  • 0

姜维1 卢鹏2

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3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很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个系统工程,个人、学校和社会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完成,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这项复杂的任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培养质量;作用及路径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在微观层面上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规范,时间安排不合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渠道是不可或缺的,但在现实中,此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首先,从时间安排上来说,很多高校只是将职业指导课程集中在学生大四毕业前夕,而对其他在校学生则没有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安排,课程时间安排明显滞后,且课程的设置缺乏稳定性,没有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其次,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只是一些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方面的讲解,缺乏系统性、时效性及针对性。而且授课的形式还是传统的“我讲你听”,没有利用讨论、交流、视频短片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讲课,授课缺乏趣味性。这种课程的安排上的不合理,使得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形同虚设,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缺乏科学规范的测评工具,职业咨询服务力度不够。自我评估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一个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估是做好人生定位的前提,它对职业目标确立、生涯策略、评估等环节都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做好了自我评估,才能选择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但是经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自我认知是带有主观性的,都是通过自我感觉或是听亲朋好友的描述来判断的,只有很少部分的同学是经过科学的测评。因此,需要学校专门机构的人才测评和职业测评的帮助,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对自己进行评估,才能对自己的兴趣、性格等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3、缺乏有效的个性化辅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与自己的个性倾向、心理特征及能力等方面相结合。只有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兴趣、性格等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也才能充分体现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经历、背景和认知,对大学生进行大众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可能满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说,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更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更有效地度过每一天,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师资力量薄弱。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指导老师掌握相关成熟的理论,而且指导老师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经调查显示,很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工作都是由政治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与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的。从数量上来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明显不足,致使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工作无法及时有效的展开,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更是无从谈起。从指导教师的专业程度上来看,高校现有的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了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操作技巧,在辅导过程中,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学校对这些教师的培训、进修、学习和提高也不够重视,这也严重影响了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在宏观层面上的问题

1、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薄弱。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工作都是由国家进行统一分配,因此学校也很少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目前,随着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引入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出现,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招生名额与就业率挂钩,就业率低的专业将被停止招生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逐渐引起了高校的重视。但高校关注的仅仅是“就业率”,只要毕业生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了,至于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高校普遍没有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因此高校在政策、资金等的投入都极少。这就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2、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的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进行,应当建立在对自我和环境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职业环境的分析,可以实现人与职业的良好匹配,而对职业信息的了解和把握,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却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社会实践的量不足,不论是学校组织的还是学生自发的社会实践,从量的方面来说都明显不足,只是利用寒暑假、十一等时间比较长的假期来进行简短的实践,其风气与氛围都尚未形成规模。第二是社会实践的质量不高。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都还局限在较低的层次上,很多同学的社会实践工作都是带家教、发传单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实践工作,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平台,与国外的校企紧密合作等情况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3、理论研究较为匮乏。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实践操作而轻理论探索的问题。在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方面,我国尚处于引进国外成熟理论的阶段,对于理论采取的是拿来主义,至于该理论是否符合我国的文化和教育则考虑较少。由于缺乏系统的、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对国外理论的了解也并不深刻,从而导致了职业生涯教育思路不清、行动盲目,也无法提高实践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也比较模糊,更不懂得怎样去规划,这就严重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学生本人直接参与自己人生目标的设计,对相关教育资源的利用也会更加自觉和更加充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与动力。大多数学生考上大学后思想松懈,对学习没有引起重视。学习上大部分都还比较被动,考试之前再突击,缺少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没有学习的欲望,遇到困难就退缩,意志力下降。积极开展低年级学生职业规划普及教育,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本人对其兴趣、性格、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和被规划者的职业倾向,设计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只有每个学生对其职业生涯都有所规划,积极主动地学习, 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入二年级后,教育同学们在客观分析、总结自我特点的基础上,挖掘自身兴趣,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同时,要巩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等通用能力的学习,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实践、实验锻炼的机会,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而且符合学生表现欲强的个性特点,使学生的个性和激情得到合理的张扬和宣泄。更重要的,一是学生在专业实践、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水平,把知识的掌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大大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而且通过学习实践接触社会,体会现实生活,可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二是在学生的实践、实验中,学生会主动认识到自身知识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这样就促使学生积极地加以弥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进入大学三、四年级后,要科学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积累实践经验,并从点点滴滴打造自己,塑造自我,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充分准备。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凸显,客观上就更要求在校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各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综合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及时调整学习方向,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为今后就业及发展奠定基础。

四、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一)高校层面

1、职业潜能分析辅导。大学生都希望在毕业后能找到适合自己、服务社会的理想工作,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但要对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的能力等有彻底的了解,更要了解社会现状,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来塑造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中有的放矢,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必需包括职业潜能的辅导,职业潜能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潜力和社会提供的职业机会。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对自我职业发展潜力与职业机会的分析,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确定自己的学习、实践计划以及各方面的职业准备,以实现毕业以后的顺利就业。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及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如果缺乏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实践,在今后的择业中就会非常迷茫,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只能以薪水或社会声望等为标准来找工作,这就很容易导致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处处受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引导学生准确、全面、客观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于调动大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而不是在学校的严厉督促下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具备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条件。培养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技能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制订方案、做出决策等的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

3、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首先要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高校应逐步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职能化、专业化,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服务机构,创新教育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其次要加快调整职业生涯课程设置。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课程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只有结合各年级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帮助大学生规划好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后要积极强化指导队伍的建设。高校应以校外引进为主,校内培养为辅,积极引进校外的相关专家,到学校做专职教师或举办相关的讲座和交流会,对同学们的生涯设计、心理测评等生涯规划中的困难进行有效解决,对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系统管理。在校内培养方面,应派遣高校现有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去外面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以辅助校外聘请的专职人员开展工作。

4、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的培养。随着就业难形势的愈演愈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出来。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模式、新趋势。创业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和一个团体使用组织力量去寻求机遇,去创造价值和谋求发展,并通过创新和特立独行来满足愿望的需求。大学生创业教育所蕴含的生机和发展趋势引发的一系列观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将会有深远的意义。

(二)社会层面

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国外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内外部的相互协调,与社会机构共同紧密配合,群策群力,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我国,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除了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家长关注之外,其他社会机构很少参与。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是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需。首先,要积极建设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基地,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和择业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长效的实践锻炼平台。其次,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期,通过组织一定规模的有明确目标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最后,要发挥老师对学生实践的指导作用,发挥其针对性强、专业性突出的优势,科学地引导学生的专业实践,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

2、各社会团体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就业信息。各社会团体也应主动配合高校和政府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企事业单位要及时向学生提供自己的人事信息,以便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要及时传递就业单位的用人信息和毕业大学生的求职意向,促使双方信息对称;积极举办人才市场招聘会、校园宣讲会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通过这种途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网络媒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降低毕业生择业的盲目性,提高就业成功率,各社会团体应在全国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在各大高校举办相关的活动,使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在大学生的心目中生根发芽,由外在的压力变为自觉履行的内在动力。

结语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理论体系日渐成熟、操作体系逐渐完善的新领域,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将来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稳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现实的需求不相适应而产生矛盾的结果。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从学生、高校、社会、政府等多个角度来科学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只有这样,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大学生才能实现全面发展,高校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方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出版,2008

[3]姜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推进与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3,(24):94-95

[4]韩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54-56

[5]滑登红.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1):l17-ll9

作者简介

1.姜维(1978-),男,讲师,河南上蔡人,团委书记,讲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管理与研究.

2.卢鹏(1986-),男,河南漯河人,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2015年度专项调研课题立项课题:QSNYJ2015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