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培养提高可以巧用“班门弄斧”的方法,它的意义在于让名教师培养对象在众多高手和同行面前“亮相展示”,从中获得历练机会,尤其是得到行家的点评指导,以收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效果。“班门弄斧”方法的运用体现了新的培训理念,串联起整个培训中的其它因素,也激发出培训组织者对于培训模式创新的机智与努力。
关键词:名教师培养;培训方法;
近年来,以培养名师、打造名教师队伍为目的的中小学名师培养工作在全国许多地方开展,湖州市也不例外。我市继2008~2010年举办第一期中小学“名师培养班”后,于2013~2014年举办了第二期中小学“名师培养班”。“名师培养班”遵循高层次教育人才的成长规律,注重名教师培养方法的适切性和有效性,除了采取“专业阅读”“专家讲座”“专题研讨”“拜师跟岗”等常规方法外,还尝试运用了“班门弄斧”的培训方法,让学员在“行家”面前展示,从而获得进一步的专业发展与提升。
一、“班门弄斧”式培训的背景和意义
“班门弄斧”,原意是“在鲁班(古代有名的巧匠)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讽刺意,是个贬义词。而用于“名师培养班”方面,就是培训的组织者让学员在众多同行和许多行家面前“亮相展示”,从中获得历练机会,尤其是得到专家名师珍贵的点评指导,以收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效果。而“班门弄斧”也就被赋予了新的积极的含义,成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新的方法策略。
湖州市举办的第二期“名师培养班”,于2012年12月开始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选拔组班,至2014年11月结业。我们期望通过为期两年的培养,使学员的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素质有新的提高,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综合学养和教学业绩方面有新的收获和突破,成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名教师。学员的条件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获得过市教学明星或市教学能手、省教坛新秀称号等。根据条件,在所辖县(区)及市属学校(单位)推荐基础上,通过市里集中组织的档案材料审核及现场上课筛选等程序,从87人中确定学员50名。
这50名学员,涉及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涵盖27门学科(或专业),平均年龄40.28岁(最大49,最小33),平均教龄20.24年(最长29,最短11),其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47人、小学高级教师3人;担任校长职务的7人、副校长13人,其他均为学校中层领导、教研组长或市、县级教研员。大多曾在省、市各类评比中获得各种奖项,编写出版过各种教材,可谓年富力强,积淀厚实。然而,这些学员大都尚未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却进入专业发展的“高原停滞期”,进取动力减弱,对于曾多次参加过的雷同化的培训缺乏新鲜感。因此,要使培训活动具有“触动”作用,能够助推学员向着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教师目标而持续努力,进而逐步达到教师生涯的“突破超越期”甚至“巅峰辉煌期”,必须考虑在培训中采取新颖的、适切的、富有“激励”作用的方法,并由此发挥“名师培养班”整体培训的集聚和释放作用。
“班门弄斧”式培训,其第一要义是“班门”,即“行家面前”。这里的“行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具权威性和指导力。这里的“面前”,突破了县域甚至市域的范围,面对全省乃至全国众多同行挑剔的目光。这相当于一面镜子,使学员可从中折射自己,照出自身的差距,激发继续前行的动力。另一要义是“弄斧”。即把“斧头”拨弄得更见功力,更加有模有样,也就是学员在经历“名师培养班”的一系列研修学习后,能够在专业思想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新的发展和成果,可在更高的平台上“亮相展示”,以此为契机促使学员们去努力下功夫,尽全力去发挥,力争有所突破。
二、“班门弄斧”式培训的路径和形态
“班门弄斧”式培训基于“尊重和发挥学员主体作用,触动和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培训理念,这一理念贯穿“名师培养班”培训工作的始终,并渗透于培训的多个环节。这样的探索运用是否有效,还取决于每次培训活动的精心设计和创造发挥,因此,“班门弄斧”的培训方法又会呈现多种形态,产生不同作用。
1.市外亮相
“名师培养班”里某学科或相邻几门学科的学员组成小组,分别与外市的教研、教科、师训等机构联合,走出市外,借助有影响力的学校进行两地或多地教师(学员)同台开课、研讨、答辩(具有气场效应);辅以特聘省内外各领域中知名的专家名师来给予诊断、评点、示范、指导(包括专业发展规划、专题经验、教学特色提炼、教科论文指导等方面)。
如中职4门专业的5位学员为一组到金华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与该市“朱孝平特级教师工作室”的12名成员共同开课研讨、论文答辩、接受专家的指导等,湖州方面的中职机械专业省特级教师朱求胜、市教科研中心负责职教教研的副主任吕永城参加其中。两市学员同台献艺,秉持各自特色风格拿手绝活亮相展示,相互评点发言,与专家对话互动,就“事”说理,场面振奋激越,吸引了许多观摩教师的眼球,也让“名师培养班”学员真切体会到了“百尺竿头”需要“更进一步”,以及如何“更进一步”。
又如小学语文学员到杭州市天长小学,初中体育学员到杭十四中,小学初中科学数学、高中生物学员到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初高中音乐学员到上海音乐学院及卢湾中学,幼教学员到上海宝山区机关幼儿园,高中数学学员到嘉兴海盐县元济高中,高中史地学员到绍兴市上虞中学、春晖中学,小学信息技术学员到宁波余姚市长安小学等,分别与这些学校所在地的研训机构联合开展了类似活动。另外,培训班的初高中语文、特教语文、初中历史与社会、高中心理健康等学科学员分别在本市的南浔锦绣实验学校、湖州中学、湖州聋哑学校、湖州十二中、长兴金陵高中开展类似活动,“请进来”指导的省特级教师、教研员分别来自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及杭州、宁波、绍兴等地。
2.本地露面
培训班以相邻几门学科学员为单位,分赴本市各所学校汇报展示研修成果,接受教师们观摩,在市级层面的众多同行前“露面”。观摩展示自2014年5月至11月,历时半年,到过的学校有:长兴县李家巷小学、德清县三合乡中心学校、长兴县职教中心、吴兴区碧浪湖幼儿园、长兴县实验初中、安吉县天略外国语学校、长兴县太湖高中、湖州五中等。汇展时,学员们拿出研修成果书面汇编材料(或著作、教材),开设汇报展示课,作专业成长事迹报告、教育教学业绩报告、理念观点报告、教学风格特色报告、教科研成果报告等,还点评展示学校骨干教师开的课,全市各地前往观摩的相关学科骨干教师共达1311位。
为此,学员们事先须对研修成果作悉心梳理,对汇报展示作精心准备,决心要比同行们高出一筹。有的学员对所要作的报告反复斟酌,有的对所要展示的课反复打磨。如初中音乐学员胡萍在长兴实验初中展示初二《天路》一课,这是她在获得全国、省、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近年来在省内外多次开设公开课基础上的新的构思与设计,是推陈出新的一节非常出彩的课,受到观摩教师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又如幼教学员卞娟娟在吴兴区碧浪湖幼儿园展示时,作了《“全实践”理念下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报告,展现了她20年幼教磨砺路程及一份份过程资料,包括她近些年来负荷满满的记事台历、市内外开课送教讲座的一个个镜头,她的报告逼真形象,清晰厚实,情真意切,深深感动了现场观摩的每一位教师。
3.论坛演讲
开设论坛,学员们上去演讲,专家们不仅在面前听,即席给予点评指导,还提出问题要求学员当场回答。论坛活动的内容,一次是论文答辩,共有12位学员先后上台阐述各自一篇论文的中心思想,以及针对中心思想的论据论证价值等,有时间限定,以口述为主,多媒体辅助。省内高校专家及著名的省特级教师等12人被请到现场,他们当面听取学员的阐述,提问论文中相应的理论问题、例证获取经过及取舍等。通过演讲及答辩,学员们发现一些论文存在题大而虚化的问题,有的则停留于浅显案例层面,有的阐述不清问题,有的面对专家提问应对乏术,理论修养及专业知识明显浅薄,这就起到了“演讲而知不足”的效果。
另一次是读书论坛,安排8位学员登坛演讲,特邀高校及媒体2位专家即席点评,从而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产生了强烈的启迪效应。还有一次是现场说课,“名师培养班”相邻几门学科为一组,每组5—7位专家应邀到场,所有学员上台说课,包括说教学内容的特点与把握、教学资源的理解与整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细化、教学任务的确定与安排,说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板书课件设计,说相关教育理念、课标、学情,并回答专家所提问题。它不仅考量学员的基础、积累、准备,而且锻炼了学员的临场表现和答辩反应。
4.带徒示范
“名师培养班”学员还具有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义务,通过带徒示范、出招献艺,实现教学相长。在“名师培养班”统一要求和部署下,经过学员所在学校及市、县(区)师训机构牵线搭桥,50位学员在“名师培养班”培训期间共与235位青年骨干教师签署结对协议,有的通过名师工作室、联盟组团、学科基地等形式形成师徒关系,其中许多是跨学校跨县(区)师徒结对“,徒弟”多为学科骨干教师,引领示范时作为“师傅”的学员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行,而且历时半载一年甚至几年,要作持续的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们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示范指导工作,包括给“徒弟们”开列阅读书籍并导读,作专题讲座,开设示范课,听课评课,帮助“徒弟”开设公开课或优质课评比前的备课磨课,组成课题组带领研究等。如初中数学学员张红,在结对带徒、示范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有开设讲座,送教下乡,引领式培养;有发扬优势,稳步提升,指导式培养;有全面分析,查漏补缺,针对式培养;有借助团队,相互促进,带动式培养;有创造机会,外出学习,交流式培养。她深有体会地说:“近年来积极带徒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对他们的成长进行跟踪记录,根据具体对象,及时改进指导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深知作为‘名师培养班’学员的责任与义务,并通过不断充电来提升自身素质,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5.媒体展示
“名师培养班”学员在浙江教育报等媒体上进行“风采”展示,这是学员独特教育思想、一定教学风格的总结提炼及展示宣传,面对各种媒体开放性的更大更宽的域面,需要充足的底气和很高的“信服度”。在学员对积淀材料进行自我梳理基础上,由浙江教育报派出资深记者,深入采访学员所在学校的班级、课堂及教研组等,与学生及有关教师接触和了解,听课、座谈、访问等,对学员课堂教学风格、特色,以及专业发展、教改实验、示范引领等方面作出总结、提炼,形成大篇幅文字报道,还附上照片、名片和教学语录等,在报纸上开辟专版介绍,先后有9位学员作了风采展示。如高中语文学员周凌,其教学风格特征是:借文本之力育文化之人———经典阅读,诗意教学,在文本解读中拓展课堂;课堂反思,课题推进,在行动研究中精雕课堂。又如初中数学学员江卫华:待教学,如初恋———始终怀着初恋般的激情;始终置身于学生的世界。还如小学数学学员余仙凤:“简单”的绝招———视学情重组教材“逻辑顺才会简单”;历弯路探寻本源“要简单就得找准本质”;懂取舍关注思维“简单是为了给孩子更大的空间”。等等。除此之外,学员们的业绩风采还在“名师培养班”编印(印发全市)的宣传册(共16K纸32页)、《湖州市第二期“名师培养班”学员研修成果荟萃》(10万字)、《雁领数行,花开满园———名师培养班学员示范辐射情况报告》(8.5万字)上分别作了翔实生动的介绍宣传。
三、“班门弄斧”式培训的价值体现
湖州市第二期中小学“名师培养班”尝试运用了“班门弄斧”式的培训方法,探索是艰辛的,但其收获和价值却是明显的。
1.形成全新的培训理念
“有效教师培训不是日常的‘教学’或‘上课’,而是作为成人学习者的教师学习愿望与学习潜能的唤醒与激发。”[1]2011年11月19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提出,培训项目的设计应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参与性、多样性原则。其中参与性原则: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学员的主体地位,重视培训过程学员的充分参与,重视学员的经验与智慧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启发,充分调动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培训积极性。湖州市“名师培养班”的“班门弄斧”式培训,充分体现了“学员主体地位”“参与性”“体验式”这些有效教师培训的理念原则,使接受培训的学员真正成了“主角”,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通过“班门弄斧”这一培训载体,学员们登高而望远,看似“弄斧”展示,实则通过“班门”得以培训提升,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2.串联整体的培训过程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结构各要素功能之间相互关联,方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班门弄斧”的方法策略,与“名师培训班”的其它因素(安排)密切关联,并起到了组织牵引作用。“名师培养班”的学习内容包括各种专家讲座、名师报告、专业阅读、发展规划制定、外出观摩及拜师“跟岗实践”等。其中“班门弄斧”,成为了串联整个培训活动的线索和“主标题”,倒逼着学员自觉有效地参加相关培训,以便在日后的“班门弄斧”时得以展现。如为了在“读书论坛”上亮相,学员们做足了前期的“功课”,能够博学精读并善于联系实际的学员,在“论坛”上效果就出来了,也显示了培训班整体培训功效的集聚和释放作用。
3.严谨而机智的培训策划
教师培训需要严谨规范的组织,也体现于触发创意和激情的灵机。“班门弄斧”式培训的组织者需要像一个富有创意的导演,既要符合一般的艺术规律,又要不拘一格、创造性地开启培训思路,设计培训方法,调动各种相关的要素资源,才能演出一台精彩的大戏。“名师培养班”的许多活动以某一学科或相邻几门学科学员为单位,带有“前沿”“实践”“直面”“个性”等特点,相比全体学员集中授课(专家讲座或报告)在组织策划上要复杂得多,培训组织者面临多个场次(如“市外亮相”“本地露面”场次均在10个以上),需作多次的时空跨越和转移,而每一“场次”都涉及人员、场地、交通、材料、后勤、程序等复杂因素的统筹,但由于集体智慧和创意设计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和社会反响,培训的组织者们虽然付出极大辛劳,却始终满怀激越,乐此不彼。
作者:汤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