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玉环实验学校杭州校区 杨 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12-02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为此,就需要充分调动课堂的积极因素。下面,笔者就如何调动课堂的积极因素谈一些体会。
一、课堂不再是单一的黑板,将现代化的日用科技应用于教学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对于课堂,不能只限于单一的黑板,一台黑白的电视机永远无法播放出3D的效果,一个平面早已承载不了这个多元、立体的世界。PPT、实验器材、情境的设立,让学生都可以动起来,现代科技已经很普及,利用它们把一堂课表演成为一个SHOW,一场科技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进入一个多彩斑斓的世界。
案例1:一堂研究简谐运动的课
在课本中将弹簧振子水平放置,以小球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O,沿着它的振动方向建坐标轴。小球在平衡位置的右边时,它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正,在左边时为负,应用频闪照片,每隔0.05S拍一次,瞬间振子被照亮。拍摄时底片从下向上匀速运动,因此在底片上留下了小球和弹簧的一系列的像,相邻两个像之间相隔0.05S。用两个坐标轴分别代表时间t和小球的位移x,它就是小球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像。
而当我们真正按照课本中的实验进行时,学生发现了很多在操作上的难处。画出一条比较理想的X—T图像,所以对于弹簧振子的要求是受到的阻力要比较小,而如果真用真正意义的弹簧振子,它受到的阻力比较大,振子在水平方向只振动一两个来回就不再运动了。这时有学生马上提出自己的建议:“老师,那我们用气垫导轨吧。”听到这个,笔者马上给予了肯定:“哇,你真聪明,你是怎么想到的?”“因为我们以前做实验时不是说气垫导轨的阻力很小,可以说是接近理想状态么?”“为了确定振子在运动时,某一时刻对应的某一位置,我们还要怎么办呢?”“将带有刻度的导轨,滑块放在导轨上,一端与弹簧相连接,弹簧的一端与导轨固定连接,当滑块静止时,静止的位置为0刻度,向左向右都有依次增大的刻度。就像书本上那个实验。”有几个学生开始一起回答了,显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起来了。“对哦,书上的这个实验方法还是有它可以用的地方的么,但我们怎么定时定点地知道它的运动呢?它跑得又那么快。”“看慢镜头回放。”有个学生大声地叫了出来,全班也开始沸腾起来,因为他们在平时打球时有点小争议时常常会学篮球解说员,“看慢镜头回放”“当它运动起来时,我们用录像的方法将它拍下,就将我们平时看体育比赛时,差了很短时间分不清哪个运动更快时,我们可以暂停仔细观看,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也它在运动时我的位置了。”又有一个学生说了。“你真是一个天才呀,我们这个实验还要知道它在运动时对京的时刻,并画出X—T图像,光用一个气垫导轨无法知道时间,所以还要一个计时器。”“可以是我们平时用的秒表,精确度大,笔者手表上就有,给”“我来拍摄吧,老师,您的苹果呢,借我用一下吧?”学生调皮地说到。
通过一次实验,我们在多次暂停播放所拍摄的录像后得到了几个点。“那请同学们按照这些点描点画图吧。”“老师,我来画吧,电脑里不是可以用Excel吗,那可是高科技呀!”学生应用了Excel处理数据,画出了X—T图像,但不是我们想要的正弦函数,学生安静下来开始沉思,也有几个小声地讨论着。突然计算机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弹簧振子的运动周期比较小,在拍摄录像时,要注意的是在选取每个位置时,让振子的运动时间控制在一个周期中,这样使画出的点是在同一周期而不是多个周期的重合。”“对呀”,笔者竖起大拇指“you are the best!”
二、学生不只是机械学习知识,应该有自我正确的价值趋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对于学生,我们应该从一个园丁的角色转变为一个导游的角色,不再把学生按照指定的模式培养成指定的品种,而应该是带领他们到了一个景点,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发现,去向往。考试不再是唯一目的,过程更为重要。注重对过程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教育评估能力,因为在很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忘记老师教了什么,忘记自己学了什么,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他们学会了自主学习,使学习更有目的性,更有创造性,更有积极性,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案例2:一堂研究摩擦力的课
以往上摩擦力的课,我们都会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摩擦力,什么叫静摩擦力,什么叫滑动摩擦力,然后分别介绍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需要相互接触并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趋势,然后是它的大小,方向,接着介绍滑动摩擦力。上课的同时加上一些小的滑块、砝码、弹簧秤。最后是总结并应用解决问题。就像有个体育老师开玩笑说:“你们物理课永远是一个神奇的小滑块,它可以光滑,可以很小,可以很轻,本来就没有这样一个东西,有什么意思。”是呀,我们上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有所实际的收获。于是笔者从学生比较喜欢的东西入手,学生平时喜欢唱歌,跳舞,那就从跳舞入手。上课伊始,首先把班级的桌子拉开,中间空起来,成一个舞台,大家都可以上来表演。接着播放了一段MJ的“太空步”,全班同学开始兴奋起来了。有的同学说:“好强呀。”也有的说:“我也会。”接着笔者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这个太空步吧。”学生开始半信半疑了。“先让会的同学表演一下吧,不会的同学可以上来跟着学一下试试。”马上几个爱表现的男生上来了,有两个在表现,还有几个在学,但还是学不会。于是,会的学生一边做一边说的教不会的,“一只脚用力向前顶着不能动,还有一只脚开始向后滑动。”不会的同学就问了:“老师,这个怎么做呀?”“这个么,就是我们物理中的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呀,你的一只不动的脚与地面有着静摩擦力,在向后滑的那只脚与地面有着滑动摩擦力……”“前面的脚好费力呀,要用力上前顶着,后面的脚与地面光滑点就好了,这样可以很轻松地向后滑动。”“对呀,这就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呀,要粗糙,还要用力挤压下去,有相对的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你滑动的那只脚踩地时轻点试试。”学生开始有点懂了,慢慢地也有点会滑了。
当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当学生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转变,激发了他的求知欲望,就再以无法阻挡他探索知识的脚步。
三、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要承担起育人的光荣使命
赞科夫曾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从以往的直接传授知识中解放出来,不再是照本宣科地应用教材,参考书中所指定的重点、难点,而应该通过自身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与把握,面向应用性更强的教学活动。如今,无论是从教育的发展还是从高考的大纲来看,都在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学的目的可以是更加形象的日常生活。而这些要求教师不仅仅对本学科的认识有很强的业务能力,而且还要横向了解其它学科和原理,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堂里。
为了在课堂中能尽可能地发挥45分钟的效果,教师应该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有价值观,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做得更好。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体会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动机,了解他们所希望的,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对他们正确的认识以鼓励,强化记忆;对不正确的认识加以引导,体现教育的辅助作用,融洽与学生的关系,为平等对话创造一个和谐氛围。教与学总是相互的,教学是相长的,在每一次上完课后,我们总能发展一两个值得思考的环节,不要轻易放过这些可以为我们将来积累更多教育经验的机会,培养自我总结的好习惯。
案例3:一次考试过后的谈话
高二第一次考试,学生还没有从会考的简单模式走出,一下子没有适应面向高考的难度,而且又是静电场,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知识点又多的章节。考试下来大多数学生与之前的分数相比差了不少,于是笔者便一个个找学生谈话。其中有个叫林柯锋的学生,平时上课很认真,也很有灵性。当时与他说的话不多,笔者只是鼓励他“注意一下对学习方法的总结,物理对你来是可以与别的同学拉开分数的学科,把物理学学好,相信你可以做得到。”之后的几天里,看他总是自信满满,一扫之前的不快,在一次班会课时他把笔者对他说的话又一次说给了大家听,时间过了那么久,他的记忆还是那么深刻。不要放过任何一次与学生沟通的机会,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对你来说也许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刻骨铭心的。
牛顿的时代已过去,他止步于巨人,应用科技给学生打开一个多彩斑斓世界,让学生站在牛顿的肩膀上。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探索调动课堂积极性的方式。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