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物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谈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 投稿Zoe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917次
  • 评分4
  • 38
  • 0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庆中学 洪 飞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积极、良好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主动、愉快的心境中挑战疑难,达到学习效率提高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生;兴趣;实验教学;史料教学;教学手段;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113-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强烈的兴趣对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意识都是一种潜在的、强有力的驱动力量。解物理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抽象的模式需要学习者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力和学习成绩,这对物理教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兴趣的种类和作用

学习兴趣就其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由直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自己动手进行的物理实验,对一些物理现象的好奇等,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刺激而引起的兴趣叫直接兴趣,例如,在“小孔成像”、“光的色散”等实验中,很多学生便会产生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则是通过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和意义而产生的兴趣,它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例如,一些学生因为想成为一名物理学家而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便属于间接兴趣。

在学习中培养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都是必要的、相得益彰的:没有直接兴趣,学习将枯燥无味;没有间接兴趣,学习就会缺乏毅力和恒心,两种兴趣的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重要保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引发学习动机,而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推动物理学习的力量之源。只要对物理知识有了兴趣,学习过程中就有了趣味、信心,从而对学习就有了恒心和毅力,对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使其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段。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其将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观察、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一切科学理论都应以实验检验为标准。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肯定能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到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上,在他们的注意力停留在感性材料时,及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其随着观察、实验的进程,逐步地深入分析、研究、思考,从而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获得满意答案,给学生满足感和成功的愉悦。

例如,在“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速度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图如下所示:

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1)生(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

师(引导):你提出的问题是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会越来越快/越来越慢吗?

(2)生(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师(引导):你的猜想是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慢吗?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v=s/t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不对。此实验是要测小球在一个运动过程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下半段的时间=总时间-上半段时间。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设计实验表格。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选用什么刻度尺?如何正确记录数据?

(5)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总结结论。

(6)结论:小球的上半段速度小于下半段速度,做变速运动,且速度愈来愈快。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获得成就感,这样不但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2.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课堂上是干巴巴的语言教学、千篇一律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必然索然无味。为了保证学生整节课精神饱满,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运用史料穿插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用“阿基米德鉴定皇冠”的故事引入密度的测定实验;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名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时抓到一颗德国子弹”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运动的相对性;用“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启发”的故事引入万有引力一课。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们作出的震撼世界的发明和创造都是源于对最简单的物理现象的观察,由此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学习兴趣。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正确处理教材,做到深入浅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教材应深入浅出,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难以琢磨,那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更不要谈提高学习兴趣了;如果仅有肤浅的理解而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难以认清规律,学生的兴趣就难以持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有效的浅出和深入相配合,这样,学生既不会对老师上课感到肤浅无味;也不会因为深奥而无法琢磨,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材、挂图模型,给学生直观的感觉。同时,还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而生动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并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许多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生动地模拟再现。

例如,在讲电功率、电路的串联并联知识时,教师可拿出两个不同功率的小灯泡,一个10瓦,一个25瓦,问学生哪个更亮。受常规经验的影响,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回答:25瓦的小灯泡更亮。接着,教师再把它们并联接入电路,证实25瓦的小灯泡更亮,于是先肯定学生的答案;然后再将两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结果发现10瓦的灯泡更亮。由此,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自然地引入了电路串并联知识的教学中。

4.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理科的物理教学,除了把握好课堂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适当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课外小实验和课后练习,使兴趣得到延伸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去解决或实验。

例如,学习了光的反射,让学生设计制作潜水艇中的观望镜;学习了速度的变化,让学生设计运动会上运动员100米赛跑中的速度变化表;学习了摩擦力,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并分析摩擦力的好与坏。由此,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充分感受学以致用的真实价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再及时给予帮助,这样,当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后,他们就会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产生愉快、兴奋的情绪,从而形成越学越有兴趣的局面。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被丰富多彩的教学所吸引,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年级)[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12.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