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物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在物理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初探

  • 投稿马汝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1052次
  • 评分4
  • 23
  • 0

文/王忠花

【摘 要】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其课程实施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这是学生主动而又富有个性学习的必需,学生学习探求的空间宽敞与否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质量。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平时高中教学实际所做的探究能够引起我们大家的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物理教学;拓展思维;策略思考

物理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并进行认真概括、总结出来的,学生学习物理也始终都离不开这条研究的途径。应当说我们学生研究得广泛,对物理的意义也就认识得深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探究质量。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的探究质量与学生的思维空间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物理教学要比较科学地为学生拓展比较宽敞的思维空间。

一、克服学生思维定势从求异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生思维定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在学生的思维上自不自觉地为学生画地为牢,学生的思维也往往就不能越雷池半步了;二是学生思维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其思维往往容易进入死胡同,总是不能比较理想地去求异思维,应当说这是我们学生思维空间得不到拓展的根本原因。所以,物理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我们应当具备的最起码意识是首先要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求异思维的理念,学生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形成求异思维的能力,往往不是我们教师去教出来的,而是要经常引领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质疑、调查和探究。这里,质疑是基础,调查探究是手段。应当说没有质疑往往就不会有调查的内容,更不会去进行调查。平时教学我们比较多的发现是学生虽然已是高中,但总是缺乏其质疑的勇气,他们以为物理内容中的定律、定理、法则等都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应当是无懈可击的,不敢去质疑。他们也以为教师都是些科班出身的人员,他们所教授的也应当是无需争辩的,不要去质疑。他们也以为一些物理问题的解决,只要解决了就已经可以了,何必去花过多时间和精力去做些完全可以说是无用功的事情呢?我们的教学如果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就完全有必要去克服学生思维定势,让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可以是对一种物理现象的思维,也可以是普遍现象的思维。求异思维应当是学生自主性的,而不是压力型的。求异思维的结果当让学生去自由表达,也当让学生去进行激烈的争辩,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宽敞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空间。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物理课程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应当说它完全源自于生活,物理结论近乎都是从大量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应当看到自然现象是丰富多彩也是不断变化着的,我们学生生活在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只要稍微留心留意,那身边将会有层出不穷的现象发生,而且都可以让学生从物理角度进行探索。如果将这些现象从学生的眼鼻子底下溜走,那可以说是十分可惜的。我们必须看到:这可是一笔不可多得且又十分丰富的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的资源。作为我们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必须紧扣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中寻求诸多物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诸多物理问题。教学实践比较充分地告诉我们,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是学生比较乐于探究而且也是比较容易获取探究结果的。而学生通过对身边物理的探究,那么学生则会感觉物理与他们并不遥远,进而增进学生关心身边物理的信心,尤其能使我们学生去深深体会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当是由我们自己去发现,学习物理就更当如此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注意的是,物理教学当中多种演示性的实验都从学生所能涉猎的生活中获取,因地制宜使得学生能够获取比较鲜活和现实的现象解释、解决物理中的问题。

三、设置学生探究障碍从扫障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平时的物理教学,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又怎样实现有效的拓展,是否就完全必须赖于上文的所说呢?笔者以为还不尽然。从笔者每年所带学生看,过分顺当的探究还并不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多大的好处,因为学生比较顺向的研究往往会约束学生的广泛思维,学生则比较容易从已解决的问题中得以满足,尤其不对物理现象去进行一定意义上的遐想。所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我们还必须依托的途径是为学生设置人为的障碍,变轻松为费劲、费力而又费时费神。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去严重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就是增加学生的探究压力。因为我们所必须感悟的道理是,作为一门科学,它们总是在千变万化着的,它们既有普遍的规律可循,但也完全可能普遍的规律也同样解决不了比较特殊的现象和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绝对地讲:学生探究物理现象或者解决物理中的问题,遇到障碍学生可以产生一定的复杂心理,不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甚至不会因简单思维而导致其思维不能比较科学地解释物理现象以及解决物理问题。譬如物理教学中我们都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科技制作,学生制作的过程也可以是探究的过程,学生制作时也就涵盖着探究。譬如让学生利用科技制作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可以这样说测量小灯泡电阻可以应用R=U/F原理计算出不同情况下的电阻值,但我们完全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障碍,现在所求的方法与以往的欧姆定律求定值电阻一样吗?我们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小灯泡的电压可以降低吗?又是为什么呢?这就使学生思维空间得到有意义的拓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