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价值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之魂

  • 投稿汽车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25次
  • 评分4
  • 59
  • 0

成 洁

摘 要: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应将价值引领视作灵魂与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此,教学中应做到:目标设计关照价值观,增“价值引领”之识;知识呈现突出价值观,奠“价值引领”之基;素材选用重视价值观,把“价值引领”之舵;教学方法契合价值观,奏“价值引领”之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 价值引领

成洁,女,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强调指出,抓好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理应将价值引领视作灵魂与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落到实处。

一、目标设计关照价值观,增“价值引领”之识

当下的政治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德行的培养。但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教师仍为数不少,忽视价值观的引领,极易导致学生情感和道德体验的缺失。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更加强烈的价值观目标意识,“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例如:“征税和纳税”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两位教师分别设计了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A、B):

【学习目标A]

1.说出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种类;

2.理解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3.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学习目标B]

1.知识目标:理解税收的含义与特征;掌握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基础知识;理解依法纳税的重要性,区分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2.能力目标:学会辨别税收的特征、不同税收的作用、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提高分辨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的能力,初步形成纳税人意识。

比较这两位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出,第一位教师主要立足于知识,而第二位教师则试图从知识、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角度解析书本知识,帮助学生在掌握有关税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纳税人意识和依法纳税做诚信之人的正确价值观。

姑且不论两位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如何,但就目标设计而言,备课时教师若无价值观引领意识,那就更谈不上价值引领的落实。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1)准确陈述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将其机械割裂,而是必须有机融合。这样看来,即使是学习目标B中,价值观的培养也已离开具体知识的场域,变得空洞而不具操作性。笔者认为,“征税和纳税”的教学目标不妨可以这样陈述:①说出税收的含义,描述税收的特征,认同税收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②辨别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培养自觉依法纳税的法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培养爱国情怀。(2)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整体价值观体系的核心,是人据此行动的基本原则、理想、标准和生活态度”。①在日趋多元的现代社会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营造更大的价值共享空间,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和方向。(3)紧密贴近学生实际。不能将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设置为“空中楼阁”,要考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范与学生个人已有的价值观互通互融,只有培养目标“接地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植根于学生内心。

二、知识呈现突出价值观,奠“价值引领”之基

教材中的知识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其中,价值性知识涉及人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内容,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它是“主体知识的根本与核心”②,内隐于生命历程的深处,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为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奠定基础,为人性的滋养和涵育创设可能。

例如:在“收入差距影响消费水平”这一重难点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列表如下:

某教师在进行以上知识模块教学时,选用国家给低收入家庭“丈母娘一家”提高300元退休工资这一情境案例,作了两个环节的设计来强化价值性知识。第一环节设计问题:“增加同样的收入,为什么老丈人与我(教师)的感受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从而引出“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密切相关”的结论。教师继而感慨:丈人、丈母娘辛苦了一辈子,还处于金字塔的底部;同在一片蓝天下,有许多低收入群体正承受着生活的巨大压力。第二环节,伴随着汪峰《春天里》歌曲的旋律,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师自创诗歌《我期盼》:我期盼有一天/住在城里的丈人丈母不再为柴米油盐而争吵不断/我期盼有一天/呆在乡下的父亲母亲不再为物价上涨而愁容满面/我期盼/进城农民不再露宿工地/下岗工人不再奔波流浪/留守儿童不再形容消瘦/鳏寡老人不再孤独彷徨/我盼呀盼/我望呀望/十八大的温暖/必将照亮每一个人的心房。在动人的音乐和动情的诗句中,学生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洗礼,尊重农民工、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油然而生,呼唤公平公正,倡导平等正义的价值愿景自然呈现。通过这样的设计,“收入差距影响消费水平”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充分彰显知识内隐的价值,充盈着人性的温情。

“动情之处方能永久保留”,教师可以运用情感体验、换位思考等方式来揭示价值性知识。如运用情绪、情感的感染、强化机制,呈现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人物、事件,场景,形成积极、浓郁的教育情感场,让学生在“心灵震撼”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无痕的价值引领。

三、素材选用重视价值观,把好“价值引领”之舵

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既有正面因素,也有消极成分。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一些价值失范和迷失现象,它们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更应把好“价值引领”之舵,利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从正面事件中寻找榜样激励、前行动力;直面消极问题,从负面事件中反思当下.明确责任,以此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框教学时,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建设设计“寻美”、“问美”、“创美”三个环节。上课伊始,教师播放徐州宣传片,要求学生寻找“徐州美在何处”。当云龙湖、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徐州琴书等诸多人文美景伴随着激进的鼓点逐一展现在屏幕上时,听课者深深地被感染和震撼。在绚烂的画面中,在熟悉的场景中,在动感的音乐中,课堂呈现明亮的色彩,学生感受到徐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灵秀的生态宜居特征,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被唤醒。接下来,教师并没有掩饰和回避徐州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煤炭资源已日渐稀缺,“以煤兴市”难以为继;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7万矿工下岗分流;煤化工产业的粗放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适时发问“徐州如何更美?”“‘富强’的价值目标如何实现?”这些设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师生热烈讨论,共话对策。整堂课,教师展示了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以美入境、以情相联,带领学生经历“古彭巨变振华夏”的壮美历程;同时,也引领学生关注徐州的“煤城”困境,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为家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献计献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勤劳致富、创造致富、奋发有为、科学发展等正确的价值观念。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要善于抓住问题的主流。教师要多选取“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教学素材,传递社会“好声音”,如介绍社会上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选取“身边最美”现象,关注扶危济困、公益慈善事件,以使教学内容充盈,主题鲜亮,实现正面示范、积极引领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方法契合价值观,奏“价值引领”之效

毫无疑问,空洞的理论说教和直接灌输的教育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价值观教育不是外在的知识输入,也不是外部行为的强加和控制。教师应以生为本,找到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对话、辩诘、体验、践行中,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学生的思想深处,让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接受正确价值的引领。

例如,某教师在讲“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设置问题:一面是焚烧秸秆危害极大,另一面是农民的无奈之举(对农民而言,秸秆处理成本较大),是‘禁烧’,还是放任农民‘焚烧’?如果你是大学生村官,你该如何选择?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经历内心的情感困惑,直面激烈的价值冲突,是要坚持农民的切身利益,还是立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经过激烈的探讨,得出结论:要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反对“焚烧秸秆”,国家的富强绝对不能以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为代价,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起关爱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价值观;但更要以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找到“秸秆处理”的合理方式,发展中的问题依靠发展来解决。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并未就此止步。课后,该教师鼓励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围绕“秸秆处理的方式”展开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研究。研究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寻找解决途径,而教师则在指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法治教育,促进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法治意识进一步内化于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建议学生整合调研结果,通过写信、拨打政府服务热线、登陆政府网站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经过真实情境中的价值澄清、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师的价值观教育摆脱了空洞的说教,充满了现实的力量,学生在体验中感动、理解,认同和持守文明、和谐、法治、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行为要求,并自觉将价值观念外化于行。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应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适应性和有效性,以求契合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教师可开展研究性学习、主题辩论、榜样示范,还可以开设校本课程、设计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学生知行合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和践行。

总之,思想政治课应切实担负起价值引领的神圣使命,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自信,促进学生的德性完善和生命成长。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