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作为世俗生活之镜的雷锋

  • 投稿Su S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751次
  • 评分4
  • 42
  • 0

马拥军(宁夏大学政法学院政治系)

距今1600年前的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写了一部名著《上帝之城》,这可以说是西方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在他看来,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两座城市,一座是“上帝之城”,一座是“尘世之城”。尘世之城是恶魔之城,是罪孽深重的人类世界,上帝之城则是一些救赎和永久幸福的圣人之地。人类的历史就是上帝之城战胜尘世之城的历史。他的历史观在今天看来是充满想象的虚妄,根本无法证明,但是有两点是可贵的:一是发现了人类的缺陷,人有变坏的趋势和可能;二是指出了提升人类道德境界的方式——进入天国。每年的3月5日都是怀念雷锋的日子,雷锋是不是离我们很远,生活在“上帝之城”,凌驾于人类能力达不到的彼岸?雷锋是不是离我们很近,生活在“尘世之城”仍然能提供对现实生活的关怀,与我们朝夕相处,就在此岸?

雷锋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精神一份守候。当人们将一切道德上最善良的愿望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它就成了概念。这个概念具有普遍性、纯粹性。当今中国一切道德上的美好都可以以雷锋的形式予以呈现,作为纯粹的美好,一切道德上的瑕疵和丑恶都会在雷锋面前原形毕露。哲学家康德认为概念必须是纯粹的,任何偶然的成分都必须被剔除掉,否则就是对概念的瓦解,所以决不允许将个人好恶、偏见、私欲掺杂其中。今天看来,我们并不缺少也不应该缺少这份明智,这份明智是对于纯粹概念和精神顽强的坚守,是对我们民族灵魂的守候。黑格尔说:“其实概念,或者更具体地说,理念,本质上具有区分自己并否定地设定自己的因素。”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这种精神,没有这份守候,我们民族何以设定自己?表征自己?何以通过否定来提升自己?历史是发展的。雷锋精神也是发展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还会把新的美好愿望,诉求融入其中,继续丰富和营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一切美好的理念都是雷锋精神的应有之意。52年前,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这时起,雷锋就超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界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精神偶像。借用康德的语言说——雷锋是个“分析概念”,一切美德无出其右,中国人对于美德的所有理解和演绎都可以纳入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统一和概括起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并不是简单重复历史的记忆,默念抽象的符号,而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光阴荏苒,雷锋离去52周年了,但是我相信雷锋从未离开过我们,一代又一代雷锋在实践着它,在丰富着它,也感动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郭明义、罗阳、甘祖昌和夫人龚全珍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演绎和充实着雷锋精神的内涵,而这样的人还会不断地涌现出来。

雷锋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楷模一个坐标。镜子,就是样板,就是坐标,就是楷模。人其实不太容易知道自己是什么,搞不清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俗称“找不到北”,诚惶诚恐之中可能会失落了自己。怎么办?其实也有办法,就是给自己树立样板,建立坐标,也只有人才会这样做。照着那个样子去塑造自己,规范自己,不能偏离,这样做了内心就安稳了,这就是镜子和坐标的作用。雷锋就是一面镜子,照照自己,找找差距,发现自己与雷锋的距离,并努力缩小这个差距,自己也就向着人、向着好人迈进了一步。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人很容易变成自己也不喜欢的那种人”,然而人又极其容易陷入这个连自己都不喜欢的悖论中。如何变成自己喜欢,他人也喜欢的人,在自己身上体现出人类良知的最大公约数?雷锋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是我们的榜样。防止人走向自己的反面,需要雷锋这面镜子的反观和对照。改革开放这些年,国人有了日渐富足的物质生活,也希望精神品质的提高,但是总有一些人仍然搞不清楚自己是谁,应向何处去。不知谁说过一句话“一个国家穷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穷得没有尊严”。此言应该属于真理,我模仿说一句“一个人富了或许可敬,富得像个土豪一定可悲”。“土豪”一词把那些富而不仁、富而不义、富而不尊的人可是讽刺到家了,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沾了一点“土豪”的味道呢?物质空间的提升必定而且应该是有限的,精神空间的提升必定而且应该是无限的,是永远向着真、向着善、向着美的方向渐进。以雷锋为镜是人自我设置、自我发展、自我关怀的内在需要。

雷锋是一个小写的人也是大写的人。雷锋是个小写的人,真真实实,鲜活生动,极具感性色彩,与你与我没有区别。年轻的雷锋很爱美,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就穿皮鞋,穿皮衣,用皮箱,喜欢照相,性格活泼,爱说爱笑,也谈恋爱,常人有的他都有,包括优点缺点,所以雷锋是小写的人。一个生于旧中国身世悲苦的孤儿,在新中国体会到的是社会的温暖和做人的尊严,因为感恩他要回报社会,关心身边的每件事,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近代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一切卓越的东西既难能又稀少”,雷锋超群的人格力量堪称卓越和稀少。他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持续不断地做难做的好事,这是对卓越的最好注解。在他22岁生命终止的时候,获得的赞誉不计其数,雷锋又是个大写的人。雷锋因为卓越而感人,因为稀少而珍贵。总书记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是活生生的人,是个生命的个体,这是小写;雷锋奉献社会,广受敬仰,堪当楷模,他属于中华民族,这是大写。雷锋因为小写而真实可信,因为感动大众而被大写,大与小的辩证法不正是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吗!

80年代改革初期,世俗的喧嚣膨胀了物欲,压抑了精神,雷锋几乎被人遗忘。当时有了一个传闻,说美国西点军校宿舍的墙壁上张贴着雷锋的照片,美国军人钦佩并模仿自己的同类。“美国人也在学雷锋”?错愕之余,舆论哗然。不知是羞愧还是骄傲,反正传闻对国人刺激不小。传言的真假没必要考证,我宁可相信它是真的,宁可相信外邦也尊敬道德高尚的人,宁可相信雷锋精神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说明物欲的追逐还没有消弭人的良知,国人懂得呵护美好,对倒退的底限有警惕的能力,对精神的萎缩有觉察的敏感。改革开放30多年了,时代的发展必然要寻求精神力量的支撑。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从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之深人人心,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使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使之生根、开花、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高度一致,雷锋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著名品牌、形象大使,它光辉灿烂、家喻户晓、美名远扬,倡导雷锋精神不啻是提供了倡导核心价值观的最广阔途径。至善真的像天国一样遥远吗?远就没有可能吗?雷锋确实离我们很远,因为雷锋精神本身就是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有超越就有距离,但是有超越才有对比,有超越才有升华,有超越才有审视,才有反观,才有怀疑和批判,它将帮助人们发现和涤荡灵魂之中的污浊,不断提升精神的高度。雷锋其实离我们也很近,他曾经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普通人,他所昭示和提供的现实关怀是每一个人时时期盼的那种温馨,正是这份温馨的力量让人们真实地碰触到人生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头顶上的星空和脚下的大地都是人类须臾不可分离的基础和寄托。孔子日:“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说:“难道仁德距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会到来。”远和近的分隔原来就是心与心的距离,它全在于内心的体认,德性掌握在人自己手中。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原来人类的未来用不着天国的呵护,救赎的力量就在人间,就在人的内心,这是从雷锋身上发现的,是在人间发现的,并且会继续发现。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