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品德课堂;落实;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5702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逐步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体现。
下面以《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为例,探究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明确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2016年9月13日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具体见下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主要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坚持对外开放两个角度,实际解决三个问题:我国坚持的对外开放是什么样的开放?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和坚持对外开放?我国怎样坚持对外开放?让学生在开放的过程中树立全球意识,这里体现核心素养中的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两个基本要点。
二、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指导下,参考课程标准,要合理地设置三维目标,突出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方面的内容。在课标中对本节课内容有如下要求: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在结合本课内容结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将本框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几方面。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知识与技能:知道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懂得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辩证地看待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4.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对外开放的原因,难点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三、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核心素养体系,让设计环节体现核心素养体系。
如在设计“什么是对外开放”这一环节时,通过图片对比郑和下西洋和近代屈辱战争,引导学生回忆历史学科知识,总结出闭关自守只能带来愚昧落后。在明确历史结论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教材和互动活动,展示对外开放事例,理解当今开放的世界。通过情境创设,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探寻已学过的跨学科知识,形成结论性概念,就是思想品德课的突出作用。
又如在设计“为什么对外开放”这一环节时,通过观看视频《对外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构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外开放使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对世界又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回归教材,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归纳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这样的设计,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从对外开放的情境中主动联系教材,从而落实教学重点,使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增强核心素养中关于国际理解和国家认同的意识,凸显核心素养体系。
四、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活动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
只有教学设计还不够,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要选取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的案例。
比如,怎样坚持对外开放这一问题,首先可以考虑将时事导入课堂。时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一带一路”这一案例,因为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构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强力引擎。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古今对比,古代开放的中国有一条“丝绸之路”,现代开放的中国绘制了“一带一路”新的发展蓝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带一路”战略,思考这个战略涉及的领域和推进这一战略的意义。利用古今对比,带动学生初步了解意义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为热点提升和难点突破奠定基础。
我们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把握核心素养这一制高点,就把握住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以人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将有可能使“课堂上长出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