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需求分析内容驱动下的EAP课程构建

  • 投稿Bin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89次
  • 评分4
  • 52
  • 0

单宇,刘芬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英语语言教学(ELT)里的特殊分支学科,而学术英语(EAP)则是我国高等学院英语教育ESP 分支中尤为重要的领域。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普及和英语教育低龄化趋势的发展,传统大学英语强调语言驱动的技能本位教学(SBI—Skilled Based Instruction)问题凸显,以“通过英语获取所需信息、表达专业思想”内容驱动(CBI—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的EAP 成为发展的必然。本文讨论学术英语的内涵、需求分析及内容驱动方法、提出其课程设置应遵行的基本原则,旨在使该课程设置更为规范、科学和合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内容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133?04

[收稿日期] 2014-09-25;[修回日期] 2015-03-30

[基金项目] 2014 中南大学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后大学英语时代‘科技英语’课程范式构建”(中南大学〔2014〕);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 年度课题英语教学研究专项立项“后大学英语时代科技英语课程通识化转向研究”(湘教科规领[2014]010 号XJK014YYB008)

[作者简介] 单宇(1977-),女,湖南株洲人,博士,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翻译理论与实践;刘芬(1989-),女,湖南邵阳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于1999年开始实施“985 工程”,提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着力培养兼具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的研究创新型人才。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以打语言基础为教学内容的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Purposes)教学份额会逐渐减少,而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和通识课程类英语教学份额会逐渐增多”(王守仁,2010)。因此,由单纯的通用英语教学EGP 逐步向特殊用途英语ESP 教学转型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显著趋势。

一、对学术英语的论述

ESP 分为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 EAP) 和职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 EOP) 。学术用途英语(EA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1],EAP 教学既是英语教学,也是培养学术素养和社会文化素养的过程。包括专业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 ESAP)和一般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specific purpose, EGSP)。学术用途英语的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专业发展所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又在很大程度上涵盖着通用英语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通用英语的能力,是通用英语学习的更高阶段,是衔接公共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桥梁。

国内的EAP 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科技人员出国热的出现,科技英语教学被引入国内课堂。第二阶段伴随着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ESP 教学开始受到关注,但将其纳入正式培养计划的院校尚属少数[2]。第三阶段伴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学生入学前英语水平的普遍提升,EAP 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凸显[3]。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发展的高峰期。

二、需求分析与内容驱动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从广义上来说,指确定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基于主观和客观数据)并进行优先等级分析。需求分析是确保EAP 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需求分析的关键性问题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与社会和学习者自身期望之间的距离。EAP 是以调查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目标使用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而产生的调查结果又成为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的基础。作为EAP 课程的基础,需求分析能使EAP 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和导向性。

需求分析涉及到教学活动前和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信息(如外语学习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目前的外语水平)和主观信息(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数据的收集。

目标情景分析法(TSA)是指在一门外语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需求开展的分析[4]。对目标情景分析理解最为透彻的应属Munby 在“交际大纲设计(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5]中的阐述。

该模式着重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课程的交际需求和目标水平的实现。Munby(1978)在论述ESP 课程建设时首度提出了需求分析模式,他认为应将学习者的交际需求和交际目的作为设置课程的依据,即只有通过交际需要处理器对一些关键的交际因子进行足够的分析,才能获取目标情景的需要,这为科学化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

当前情景分析法是指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确定学习者在课程设置初始阶段已有的语言知识的分析方法[6], 最早由Richterich 和Chancerel 提出。在该模式里,根据学生、教学机构和学习者机构提供的关于语言能力水平、资源和对学习的观点等数据逐步进行收集并加以分析,由此可见,该分析方法着重突出了学习者在ESP 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为ESP 课程更为全面化和人性化的设置开辟了道路。

“以学习者为中心”法是需求分析领域里新型的发展模式[1],其倡导者为Hutchinson 和Waters。在该框架里,他们根据“必要”“缺乏”和“向往”对学习者的需求或目标需求进行描述。“必要”指学习者在其工作情境中应有的英语技能;“缺乏”指现价段已掌握的技能同必要的技能之间的差距;“向往”指学习者根据目标环境对其自身提出学习目标和要求。他们所推崇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ESP教学理念重视学习者与社会在学习过程中的协调,通过分析学习者的不足和目标需求,促使其努力弥补自身语言技能方面的不足,为未来在目标情景中顺利完成交际和工作任务奠定基础。

策略分析法[7]是由Allwright 创建的具有独特分析角度的框架,他认为ESP 课程设计应将更多的目光投射在学习者是如何想要去学习的,而不必纠结于他们需要学习什么。通过观察和了解学习者偏爱的学习策略、方法等,Allwright 采用该方法帮助学习者确定符合其自身的学习技巧以及达到该技巧所需的学习策略。当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不到老师认同的时候,教师应增强学生关于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以此来发展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资源分析法是关于ESP 课程设置中当前可用资源(如教师、学生、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方法等)的讨论。该方法的重要作用在于对已经获得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而非引进和采用外来的教学方法、理念和模式,为今后ESP 课程设置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可贵的资源。正是在此基础上,Holliday 进一步发展了“以学习为中心”法,以此突出教育的社会环境,并赋予老师更多可供选择的自由。

尽管学者们对需求分析的含义、内容、方法等看法不尽相同,但普遍共识是:课程设置必须调查分析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下要使用到的语言,而仔细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现状情境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8]。

三、需求分析、内容驱动在学术英语中的运用

一般来说,需求分析应满足三个基本原则,即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用性,可按照计划、收集资料、分析整理信息三个步骤来进行。计划对于有效的需求分析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因而,在做调查之前应该弄清如下问题:哪些信息需要获取?获得这些资料的原因何在?以及怎样才能获取有效的信息?继而,依据这些问题设计应调研的问题和获得答案的方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后,接下来就是收集资料的工作。为高校学生开设的学术英语课程,老师应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初步的了解,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现状情景的分析,更要注重对其目标需求的分析。对学生的客观需求、主观需求、学习动机、专业知识等因素进行考虑,以此作为设置课程的前提。

由于学生学习学术英语的目的是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提升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素养[9,10],所以,我们应分析学生所学专业对其的期待和要求。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调研方法对特定专业的目标情境进行分析,以此获得目标需求的相关情况。此外,信息和数据收集需要采用一些程序和工具。这些程序和工具既包括传统的实证研究和调查工具,比如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也涉及到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最理想的需求分析方法应尽可能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各种工具获得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资料的获取不仅来源于外语学习者本身,还可以来自于外语老师和其他有关人士。收集好资料之后,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已收集好的资料进行分析。需求分析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资料的分析,只有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为课程的设置提供可靠和有效的依据。

四、学术英语课程构建

《课程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7))》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达到的标准。”面对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改革大潮,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需要,学术用途英语EAP 的教学体系构建势在必行。在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前提下,大学英语改革应致力于积极完善EGAP 课程建设,努力规划ESAP 学科框架,使学生能有效地将英语学习与学术活动结合起来,将英语视为语言工具寻求本专业知识的发展,从而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广泛需求[11,12]。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以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为基础,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努力顺应个性化发展,以满足其各自学科发展要求。学术英语EAP 课程是基础阶段必修课程EGP 的延伸和发展,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目标自由选择课程,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内在潜力。一般来说,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分为EGP、ESP、BLT 三个阶段。以我们学校为例,大学英语改革正是顺应了从EGP 至BLT 的发展历程,前期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外语技能,中期则主要通过外语的学习帮助学生提升其专业知识和能力,而后期则集中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图1 是我校英语改革的构想。

如图1 所示,我校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课程体系中,EGP 基础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框架的奠基石,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英语技能,亦是通向ESP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路径。在此阶段,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构建基础英语内容统一却不失趣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地提升五大基本技能,为ESP 教学的实施和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从图1 可以看出,处于第二阶段的ESP 课程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主要是将学科知识同语言教学融合起来,即在培养学生基本英语技能的同时,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是衔接基础英语和双语教学的中心枢纽。ESP 阶段中的学术英语可以视为实现从基础英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的中心媒介,该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写作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学术素养、提高其观点论述能力等学术综合运用能力。而在学术英语课程的框架下,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将分为EGAP(通用学术英语)和ESAP(专用学术英语)两个部分。EGAP阶段的学术英语课程主要以科普文章为载体,使学生全面了解学术英语语言学科交叉共性这一特点,初步具备学术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如演讲技巧和修辞技巧等。ESAP 阶段的学术英语课程主要以专业文献为载体,在学生借助现有语料资源熟知本专业词汇特点和句法结构的前提下,让学生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和掌握专业论文独特的语篇结构,为师生共建专业小型词汇表和论文语料库提供资源,进而为学生进入双语课程学习做好语言和内容上的铺垫。处于第三阶段的双语教学是目前我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其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能让学生获取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在此阶段,教师应该在努力提高其自身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突破,科学和有效地构建双语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拥有符合自身期望和社会发展的专业语言知识和技能。

五、总结

总而言之,学术英语课程设置应满足学习者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因而,为了培育顺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高校大学英语的EAP 课程必须以需求理论分析为导向,结合内容驱动理念,遵循相关的课程构建原则,使教学显得更具实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 单宇,张振华.基于语料库数据驱动的非英语专业ESP教学模式[J]. 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49-152.

[3] 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11):48-50.

[4] Chambers F. A re-evaluation of needs analysis in ESP [J].ESP Journal,1980(1): 25-33.

[5] Munby J.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6] Richterich R,J Chancerel. Identifying the Needs of Adult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0.

[7] 阮绩智.基于需求分析的高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9):323-327.

[8] Robinson P. ESP Today: A Practitioner’s Guide[M].Hemel Hempstead: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anl, 1991.

[9] 文军.专门用途英语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10] 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11] 施敏.ESP 教师的角色及自我完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3):120-122.

[12] 王蓓蕾.同济大学ESP 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 2004(1):35-42.

[编辑: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