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投稿薛梧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20次
  • 评分4
  • 90
  • 0

唐加军

摘要:人才是第一资源,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关键所在。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一直在部属高校和中心城市省属高校的夹缝中发展,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本文分析了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非中心城市即是处于上述地理位置之外的其它城市。省属高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的高校,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是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这类学校多达2500多所,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主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非中心城市的省属高校受地理位置、经济实力、交通能力、信息能力、财政支持等方面的限制,其师资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发展状况欠佳,水平不高。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综合竞争力亟待提高

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在综合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与中心城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导致这类高校出现长期以来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难以引进优秀人才等诸多问题。同时,博士点、硕士点多集中在中心城市的高校,也导致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学科发展不平衡,学科平台低,优秀人才发挥空间受限,难以稳定校内培养的优秀人才。因此,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的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主体,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成才的质量。当前,学生对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教师整体业务素质的满意度并不高。据调查,66.5%的学生认为,教师知识面窄,不适应学科交叉渗透的形势要求;63.9%的学生认为,教师思维方式呆滞,缺乏创新和活力;52.7%的学生认为,教师缺少责任感,应付工作和学生;48.2%的学生认为,教师知识陈旧,跟不上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要求。[1]当前,高校处于从理论向应用转型时期,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业务功底,还要掌握学科前沿和高新技术知识,具备超前学习、不断发展意识。但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的教师明显落后于知识更新周期,教师的素质有待大幅度提高。

3.教师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团队结构等方面,合理的结构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核心。非中心城市的省属高校在学历结构方面由于受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限制,结构较差,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较少;在职称结构方面,受主管部门关于结构比例的限制和自身学术水平的影响,高级职称教师缺乏;在年龄结构方面,青年教师居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缺乏;在学缘方面,长期以来在较为封闭的模式下运行,“近亲繁殖”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学术一脉相承,创新动力不足;在团队结构方面,传统学科结构较好,但缺少内聚力,形成优势学科的较少,而新兴学科教师缺乏,结构较差,难成特色。

4.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态度有待提高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爱岗是指对教师工作岗位充满热爱之情;敬业是指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只有树立安心从教的理想,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确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热爱学生、言传身教、无私奉献、创造伟大。而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教师队伍隐形流失现象严重,一些教师对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一些教师热衷于校外兼职、职业主次颠倒;一些教师甚至长期请假,旅居外地。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十八大报告把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八项主要任务之一进行了单列,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吹响了迈向“人才强国”的新号角。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与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大思路。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的召开又掀起了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轮浪潮。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及各类学校切实做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这就要求高校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展思路、谋求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才第一”,做到“高端引领、整体推进”。

1.确立“整体发展”的内涵观念

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整体建设、内涵发展的观念。整体和个体是相辅相成的,拥有优秀的个体而整体素质差,或者整体素质较好但无特别优秀的个体,都不利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既要有大师级的领头雁,也要有素质优良的整体团队。通过“大师效应”带动团队发展,通过团队建设提升整体水平。要建立“大师—学科—学术”的学科土壤,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效应。要营造学科团队文化,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恒久的,对教师个体的发展起着定向、涵育、规范作用。要注意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协调发展,在人才引进与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上平衡发展,整体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2.确立“教师为本”的主体观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蔡元培先生1917年1月就任北大校长后,提出了大学的性质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北大校务,以教授为中心”“以专门学者为本校主体”,其采用的“教授治议”之体制无疑确保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中心作用。[2]山东大学前校长徐显明提出了“一把椅子论”,他指出:“如果只有一把椅子,校长不能坐,处长也不能坐,只要老师来了,这把椅子只能是给老师坐,校长和处长要站起来,把椅子让出来。”充分说明了教师在高校中应有的主体地位。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要进一步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主体观念,转变现有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起真正的学术为尊、学者治学。

3.确立“不拘一格”的教师招聘观念

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状况不佳,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引进人才难,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招聘的观念有问题。要确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师招聘观念,将“人才为我所有”转变为“人才为我所用”。要加大引智的力度,实行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要拓宽教师招聘的渠道和方式,做到海纳百川、包罗万象,既广招国内外优秀教师,又要面向社会选纳贤才,建立教师联盟,聘用有经验和学识的人做兼职教师,竭力创造民主、宽松、优越的环境。

4.确立“交流融合”的教师培养观念

教师培养既是稳定教师的有效手段,更是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措施。非中心城市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既要引培结合,更要注重自身培养,确立“交流融合”的教师培养观。要转变培养工作重点和运行机制:一是明确培训目的,着眼于教师的知识更新、素质提升;二是拓展培养方式和途径,将依靠教育主管部门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三者相结合;三是要立足高远,加强海外访学、进修力度,加强国际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四是要建立有效的运行和保障机制,鼓励教师自觉进行终身学习。

三、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1.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科学规划

要重视组织领导和统筹协作,成立专门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教师发展计划。要加强教师队伍保障体系建设,及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院、系及各专业教师队伍发展状况,对教师队伍发展各项指标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和院、系及各专业学科建设需要,及时调整规划和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促使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

敬业、爱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体。敬业是教师的必然要求,是成就事业的起点,能激发教师的智慧,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定性,它发端于教师的道德心灵,又展现教师教育的人道性。因此,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明确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三是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3]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准入、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号召教师深耕教学研究土壤、真心关爱学生、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环境

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在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同时,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教师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努力做到“待遇招人、事业留人、情谊感人、服务到人”,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目标。一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及时解决教师工作、生活困难,切实提高为人才服务的质量;二是要稳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重实绩、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特殊奖励;三是搭建发展平台,为教师实践锻炼和发挥所长提供舞台;四是结合学科建设,以学科专业为依托引进和培养人才,确保人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坚持正确导向,引导教师专注于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大胆创新,营造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良好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

4.建设具有特色的人才体系

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构建和学校发展、学科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体系。吸引和造就一批具有学科前沿水平的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挖掘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骨干,积淀一批基础扎实的优秀青年教师,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切实推动“人才强校”战略。一是依托国家、地方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科学设置高层次人才岗位,加大海外优秀人才招聘力度;二是发挥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形成团队效应;三是扩展选才视野,拓宽选才渠道,探索更加开放的、国际化的人才招聘模式,尤其注重对各学科领域内40岁以下、学历背景优秀、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人才的发现和选聘;四是实施“项目推动”政策,通过项目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培养人才。

5.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校教师的知识、技能、品德、个性等综合素质与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息息相关。因此,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要重视教师知识面的扩展、知识结构的调整,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是要加强投入,为教师进修、培训提供经费保障;二是要根据教师层次、专业结构的不同,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方案,让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依托学术专业组织,不断丰富和更新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专业发展需要等,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教师培训体系;三是要丰富完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仅包括职业认知(新的技能、扮演新的角色和承担新的责任)、职业规划(有效地安排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建议等任务),还需要加强教学技能等培训[4]。

四、结语

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永恒的主体,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国家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部分地方高校处于向职业技术院校转型时期,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既处于发展的有利期,也处于激励的竞争期。在这种态势下,非中心城市省属高校应立足现状、科学指导、特色发展、创新建设,在人才竞争中抓住先机,建立一支“结构优化、业务精湛、敢于创新、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为自身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虹樾.从学生视角看大学教师队伍建设[J].辽宁教育研究,2005(12):76-78.

[2]胡弼成,雷冬玉,康玉唐.整体素质观: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J].江苏高教,2003(1):103-105.

[3]翁子健,王育敏.福建农林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06(6):82-84.

[4]汪霞,钱小龙.美、英、澳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3(6):30-33.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科学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9SA105)]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