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改革与实践

  • 投稿张师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209次
  • 评分4
  • 69
  • 0

吴珊珊 谢雪燕 汤滟 胡国兵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以“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为例,研究了该课程校企合作改革实施方法,分析了传统“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中所存在的理论性过强、教学资源不匹配等问题,提出了针对该课程的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思路,并进一步介绍了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最后对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企合作;短距离无线通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3-0052-04

作者简介:吴珊珊(1982—),女,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与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2013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及资源开发实证研究——以‘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为例”(项目编号:YS2013010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改革专项(项目编号:KG2011-01)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正是这一模式在课程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短距离无线通信”为例,就该课程进行校企合作改革的思路、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相比,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有其特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其课程内容必须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不断更新;其二,职业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而高职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入职的,他们往往对普通教育中的知识体系类课程比较熟悉,对这种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模式却比较生疏,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难度;其三,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其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都相对较弱。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根据这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我院无线电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无线电设备及系统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实施与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系统方案设计、产品辅助设计等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基础,在无线电技术领域内从事技术服务、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所研究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正是无线电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述了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技术、ZigBee技术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它与“射频技术”、“通信技术基础”等课程相结合,完善了无线电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无线电相关产品的检验及维修、辅助设计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到支撑作用。然而,该课程以往的实施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首先,学生普遍反映课程的理论性太强,并且质疑教师所讲述的“概念”和“原理”是否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工作。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尽量多地告知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这类过程性的知识,而不是“是什么”、“为什么”这类陈述性知识。其次,由于高职学生大多擅于形象思维,具有这类思维类型的人一般不善于用符号去思考问题,他们需要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进行学习,故教师需要选取适宜的课程内容,为其设置适合的课程体系,并针对具体课程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最后,可供该课程使用的资源较少,如教材不匹配,缺乏可供学生课后自学的教学资源,实践条件跟不上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使“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即进行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对无线电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期待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就业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们已很难满足于毕业后从事枯燥的焊接、装配、检验等岗位,而是期待薪酬及技术含量更高的技术服务岗位。美国信科检测认证集团(下文简称“信科”)的主要业务是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测试,并且根据各个国家的监管机构所制定的EMC(电磁兼容)和无线射频安全标准确定其是否通过认证,从而实现无线电产业的标准化。短距离无线通信产品的检测认证行业对高职学生而言,既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入职门槛也不会过高,因此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对无线通信设备检测认证所需要的基本原理正是“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所阐述的内容。鉴于此,自2012年起,学校就“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建设与“信科”开始建立了合作关系,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改革原有课程架构。课程的校企合作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课程内容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围绕Wi-Fi、蓝牙、ZigBee等短距离无线设备的组网及检测任务展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实体会到课堂所学的正是真实的工作项目中所需要的,从而具有更大的学习热情。二是采用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三是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通过教材开发、微课制作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地向学生呈现课程内容,便于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

课程改革围绕“培养学生使其具备对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进行调试与检测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对原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改。调整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无线接入技术以及ZigBee无线接入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对Wi-Fi、蓝牙、ZigBee等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的组网及检测任务为载体展开,共分为无线通信基础、无线设备检测基础、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无线接入技术以及ZigBee无线接入技术五个教学单元,共45课时。各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培养目标以及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根据各单元的知识技能培养目标,本课程的知识点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围绕无线通信设备检测这一核心内容,课程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和无线设备检测基础知识,而后在基本理论的学习基础上,以WiFi设备的检测、蓝牙设备的检测以及ZigBee网络的设置为主线,相继从各种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标准、组网过程、测试方法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二)课程教学的实施

由于学校专任教师更多的是专注于理论内容的研究,对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并不十分了解,导致其在讲解工程案例时不能做到了熟于胸,显得比较苍白。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实施环节由传统的专任教师进行理论课的讲授改为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模式。学校专任教师的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70%左右,主要负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课时约占总课时的30%,授课可采用讲座、在企业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常规授课等多种形式完成。

本课程中由企业教师完成的授课任务如下:一是第二单元“无线通信设备检测基础”对无线检测认证行业进行了描述,介绍了常见的无线检测场地与检测设备并且归纳了常见的测试项目,这一单元所涉及的内容与企业工程项目联系紧密。因此,这一单元7课时由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二是第三单元的实验项目“WiFi设备检测”以及第四单元实验项目“蓝牙设备检测”,则是由学校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三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学校将安排企业资深工程师来校进行讲座至少一次,介绍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检测认证行业需要毕业生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进行宣讲,并且给部分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

(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的开发离不了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建设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课程资源不只局限于教材这一为人所熟知的形式,它应是包含专业领域、教学领域、学习领域和师生互动领域等多个层次的立体化资源。目前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围绕编写教材、制作微课、完善习题库等多个方面展开。

1.编写教材

如前所述,为了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首先必须开发出一套与既定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校企双方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来组织教材内容,以一个完整的任务为载体,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散在任务的提出、完成和验证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取实际工作环境的体验,缩短课堂和职场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检测》以典型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检测的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分别从相关系统的技术原理、通信系统的组网配置方法到设备的检验测试过程等环节进行展开,层层递进,并将企业实际测试案例引入教材中。

2.制作微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重点和难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组从课程知识点(如图1所示)中提炼出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图1中带★型标志的内容),用三维动画、flash、PPT讲解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3.完善习题库

课程组还对原有的习题库进行了修改与重组,不但删去了大量理论性较强的习题,还请企业教师参与习题库的编写,使学生的习题库实用性更强。

总之,围绕“辅教辅学”这一根本目的,无论在课堂教学或是课后自学的过程中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将长期持续及不断更新。

四、问题与思考

“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经过两年多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确实具有较大收获,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目前资源的局限性,本课程的教学资源还未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线运行。因此,在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方面还有一定欠缺。尽管在目前的课程考核中已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命题,但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校企合作考核机制。因此,在后续工作中校企双方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校企合作实验室的建立将会使学生更加方便的进行实验,并且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也需在今后的校企合作中进一步加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0):1-6.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4]刘荣红,崔海军.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1):1-5.

[5]湛灵芝,周凤霞,胡君,刘丽.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3):37-39.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