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投稿姚泽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35次
  • 评分4
  • 92
  • 0

周向阳1 汪洋1 陈春法1 沈华2

(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00;2.标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台州 318020)

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举措,由此产生的建设效应,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丰厚的沃土,为企业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类专业为例,可以探讨建立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及联合育人的运行机制,开辟实现校企双赢发展道路的捷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双赢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135-04

高职教育承担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崇高社会责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建立产业行业支撑的育人体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双方应探索如何找到合作的结合点和各自的利益点,以彰显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发挥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标。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台职院)坐落于新兴的滨海城市——浙江省台州市,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学校依据政府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需求和民营经济特色,与有着长期合作基础的地方知名建筑企业标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标力)建立了联合育人的新机制,实践并探索着情感联络、利益共享、价值共建的民营经济发达区域校企合作之路,逐步形成了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的“双主体”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办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传统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及培养模式与市场技术人才就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关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差距。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立足学校办教育,企业元素体现不足,难以适应现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贡献的能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十分迫切。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需要通过凸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在能力培养上,要突出体现建筑工程行业企业的专业特点;在教学环境上,应结合施工现场或模拟现场的规范工作流程开展教学,达到教学企业化;在教学内容上,应突破学科界限,充分体现项目驱动下的职业内容教学,使教学过程走向职业化。通过这样的改革,以求破解现实中学生就“好”业难与企业招“好”员工难问题日益突出的困境,这需要有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渊源与借鉴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源自于德国“双元制”办学的启发。“双主体”中的一个主体是高职院校,另一个主体是合作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让学生简单地到企业进行交替实习,也不同于校企简单地进行订单培养,而是要通过校企“双主体”主动合作、深度融合,共同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明确了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从而为企业培养干部梯队、技术人才储备奠定基础,双方为使学生全方位发展、高质量就业而尽责。

“双主体”办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校企双方找到结合点和各自的利益点,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只有这样合作才能深入持久。一是要“双主体”各有所需。企业可以实现稳定、有计划地得到自身所需要的人才,节省岗前培训花费的时间和经济投入。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二是要“双主体”各有优势。学校有场地、固定资产、师资等资源;企业有资金、基地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这为“双主体”办学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双主体”主要体现在:办学目标结合校企双方的诉求,以提高毕业生质量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办学理念既尊重各自个性特征发展,又相互结合促进提高,以寻求利益共同点的效益最大化为落脚点。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架构与实施

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始终坚持“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的“三性”办学定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政府推动、学校主动、多方互动下,构建了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等多元并举格局。多年来,台职院土木工程系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订单培养、科技服务、技能鉴定与培训等多种途径,与区域建筑行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尤其是与具有建筑一级资质的标力公司在长期合作过程中,达成了实行“双主体”办学的共识。2012年4月,共同成立了“标力建筑工程学院”,学院统筹了机构设置,将原“土木工程系”更名为“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与“标力建筑工程学院”为学校二级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机制,“双主体”办学机制正式启动。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校企双方责任

成立标力建筑工程学院院务委员会 院务委员会为学院最高决策机构,采取双主任制度,分别由标力董事长和台职院院长担任主任,成员由双方相关领导组成,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制度和合作机制的建立、批准联合办学计划、监督联合办学计划的实施、拓展合作领域和重大合作项目的协调、联合办学的资金筹措等。

设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管理委员会 负责组织协调学院的学科设置、实训实习、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联合办学计划的制定和重大合作项目的实施,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方向改革的研究,校企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全面协调,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等。

组建学院行政领导班子 建筑工程学院领导班子由台职院原土木工程系领导班子、标力公司若干高管组成,负责学院教学、实训、科研等日常事务的管理。

确定全面合作办学内容 (1)定向教学、培训和人才输送;(2)学生实训和假期社会实践;(3)人力资源共享和资质提升;(4)干部、教师和技术骨干交流,并互相挂职锻炼;(5)科研项目研发、新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6)实验室、检测中心、设计院等合作实体的共同建设和发展。

(二)“双主体”办学的主要路径

通过有效整合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谋求发扬特色、共同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效益最大化;共同做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项工作,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满意的效果。在“双导师”教学,“双专业带头人”治学,“双班主任”管理等方面开始进行有益的尝试。主要从以下“五个共建”上,探索“双主体”办学的主要路径。

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紧跟建筑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工学交替,将企业元素纳入培养计划,形成良性互动的“跟工程定位、融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跟工程定位即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跟进工程定位教学;融学做一体即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培养实用人才。

共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对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突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从培养职业能力出发,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过程有机地综合起来,组成新的课程模块,针对主要就业岗位以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加强“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建立起以校企双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聘请企业的技术高管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完善兼职教师动态人才库建设。

共建校内、外实训生产基地 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和“工学交替”的要求,在现有实训与生产设施的基础上,共同建设集教学与实践、执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企业职工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与生产基地,以满足师生“跟工程”实践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共建“双主体”育人质量目标监控体系 形成“一主、二分、三追踪”的监控格局,即“主线论证,分线督导、就业追踪”的监控网络。主线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校企专家论证制度;分线为课程标准的实施督导;追踪为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质量反馈。由此形成信息畅通、措施得力、改正及时的育人管理及目标监控机制,以取得实效。

“双主体”办学的主要举措

企业设立“标力教育板块”格局 标力公司系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是具有多产业板块、多元化跨区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实行“双主体”办学后,集团以“标力建设为主业,与标力实业、标力地产、标力教育、标力投资五业并行发展”为其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

设立“标力”奖助金 校企双方制定了“标力教育奖助基金管理办法”,根据“标力建筑工程学院”办学章程的规定,由标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在标力建工学院设立“标力教育奖助基金”,对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助,对敬业爱岗、教研优异的教师进行奖励,使基金真正发挥扶贫助学、奖优激励的作用。现已有69名学生受到首批资助,有13位教师受到标力园丁奖的首次表彰。

成立“标力班” “标力班”采取的是“实”与“虚”结合的运作模式。企业每年需求的人才是多专业方向的,就建筑公司而言,除了主要需求建筑方面的人才外,还需要财务、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标力班”面向企业人才需求开设,由在标力学院及台职院相关专业(计算机网络方向、财务、建筑电气等)学习,并有志于毕业后服务于标力公司的学生组成虚拟班,简称“标力班”,首期“标力班”有25名学生。由校企各指定一名班主任,即实施双班主任制度,进行日常管理。“标力班”的成员学习的专业不同,每个学生都在原教学班中学习,同时也要参加“标力班”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入企教育、实践学习和专业内容的实习。另外,班级成员不是固定的,全程实行“淘汰制”,对入班后学习进步慢或出现违纪违规情况的学生根据“标力班”管理方法进行淘汰和补充。“标力班”对企业而言可起到人才梯队培养的作用,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其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灵活性大,企业随时可以对专业方向数量、学生专业素质等进行调整和加强,优于传统的订单班。

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实现“双专业带头人”治学目标 学校方面:从本专业现有教学团队中选拔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科研基本功扎实并掌握本专业技术前沿动态的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项目培养对象,安排到企业研修6个月至一年时间,为其教学与科研提供方便,要求其定期提交研究报告。首批实施的访问工程师项目人员1名,为期一年。企业方面:标力公司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为每个专业选配1~2名兼职专业带头人,与校内专职专业带头人共同把握本专业技术领域改革方向,联合主持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培养方案等工作,在推动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立融合企业信息化的视频管理教学改革平台 在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支持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的手段。标力在创标准化工地的建设过程中,对远程视频监控信息的技术应用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对事故多发的建筑行业而言,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无疑是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工地的建筑材料、设备等财产安全的有力的管理手段之一。实施“双主体”办学后,这个资源无偿地应用到了专业教学手段的改革之中。双方共同建立了融合企业信息化的视频管理教学改革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建筑施工类专业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引入、融合、编辑等环节,利用其可摄像功能,采集典型项目、典型部位的施工过程,可以不断丰富专业教学内容。

校企文化互融 在学校的新闻信息、橱窗展示中,标力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标力公司在企业文化的宣传中加入了更多的教育板块题材。如学校的迎新生工作中有标力的支持资助,企业的新年活动中有学生和教师的参演交流,党建工作的研讨有标力的建议良策等等,实现了校企一体、文化互融的格局。在定期开展的“标力班”学生入企教育培训中,突破了课堂教学局限,学生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并重,融入了讲座、参观、岗位宣介、学生个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并安排企业管理人员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在企业导师带领下从事现场实操训练,参加企业文化活动等多种活动,接受“默会教育”。

“双主体”办学的问题思考

“双主体”长效合作机制还需进行深入探索 校企合作建立实体学院,实行“双主体”办学,不同于以往松散型的合作形式,而是要让校企双方在该项工作中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双方认可的长效管理机制,用制度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在内部动力保障、管理制度保障、外部环境保障等长效机制的探索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双主体”办学的管理还需进一步精细化 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系下,“双主体”办学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顺畅环节,给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着眼大局,互补不足,开拓创新,进一步使管理方法精细化,不断推进“双主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进而实现“共赢”的目标,是校企共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2]胡耀忠,李裘.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3]向智林.基于“双能力”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4]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5]范婵娟,孟娜.德国职教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8).

[6]易峥英.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成功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