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融合行业特色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探索

  • 投稿盖伦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442次
  • 评分4
  • 26
  • 0

文 / 王绘雯

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技术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批兼备高学历层次和良好实践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行业院校因其自身特点,就业市场与所处行业密切相关。尤其对农林地矿类高校而言,这些高校多因行业特点被误解,使得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畏难情绪从而消极应对。完善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能让学生正确看待知识,认识自身,“书卷气”要“接地气”。尤其在就业结构显著变动、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完备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行业院校所依托的行业均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重点行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由于行业特点,毕业生岗位多位于基层,一线岗位数目比例高。学生在报考时因多种原因考取行业院校,但刚进入学校时,往往不了解就业,普遍存在误解,如此一来,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要求则更为严格。

一、丰富职业指导内涵,完善职业指导体系

当前,90后成为高校的主要群体,他们个人意识强,心理期望高,对就业择业有着不同的诉求。“润物细无声”,优良的行业文化能引导学生弯下腰、扎下根、奋发的行业精神能督促学生向前、不考虑一时的得失。

行业院校均有较为深厚的底蕴,在艰难中崛起,在奋进中成长,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孕育铸就了各具特色的行业精神,更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高校是所在行业的高等学府,肩负着传播和引领行业文化,弘扬行业精神的光荣使命。发扬行业精神、保持行业特色,将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发挥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行业院校应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结合学校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所承担的时代任务,进一步探索行业精神形成的丰富思想渊源,融入时代精神,将在长期艰苦创业的历史进程中积聚的精神气质进一步凝练和提升,探索加强职业指导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

校园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职业指导的主阵地。行业高校可以在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中融入行业精神教育,如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陈列馆,观看反映艰苦创业历程的纪录片,坚定学生扎根行业的信念。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在职业指导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融入行业精神教育,让行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

二、多课堂、多维度开展职业指导教育

行业院校应充分开辟第二课堂——校外实习实践,让学生认识行业,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就业岗位,提前择业。

高校应积极推进通过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接触行业岗位。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创造条件。各专业培养环节考虑安排生产实习和企业实习,组织学生到现场实习。每年寒暑假,学校各部门应积极动员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奔赴各企业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校可以起到引导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现场,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行业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作为职业指导课的一部分,学校还可以经常邀请企业家走进校园,为学生做行业发展形势系列讲座,讲述他们在海内外的奋斗历程,传递积极的就业信息。

三、立足行业,注重创新,勇于改革

行业高校应立足行业,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学科调整、学生培养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避免故步自封、不适应就业市场变化、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在实践中,高校应考虑对就业率无法达到一定水平的专业限制招生规模或者调整专业方向,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慎重新设或者不设,切实做到从就业市场源头和在校期间各个培养环节来促进学生实现就业。

在一些行业高校进行调研,通过召开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会,就业指导部门作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各单位齐心协力,一起讨论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和新形势下行业企业需求,依据学校各专业的就业率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毕业生联系学校和企业,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高校也可以在校内或毕业生集中的单位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征求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多管齐下,持之以恒,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调整提供依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四、建设完善的就业市场开拓与管理模式

行业院校应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健全“稳定巩固核心行业单位,维护拓展重点单位,联系确定一般就业单位”的三级管理模式,确保就业单位稳定持续来校招聘毕业生。

坚持“请进来”,努力办好毕业生校园宣讲、招聘会。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工都积极参与,成立毕业生双选组委会,精心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详细的生源信息和细致周到的专人服务。

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办好就业网站,加大校外招聘信息发布力度,鼓励并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高校还可以通过召开校企座谈会、发放问卷、走访企业实地调研等形式,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人才层次结构变动趋势、所需专业岗位技能要求以及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实践实习和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建议。

在实践中,行业院校应依托学校特点,积极探索将行业特色融入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宣传行业文化、弘扬行业精神,加强校企协同,引导学生由课堂到工厂、到基地,勇于改革创新,注重开拓联系就业单位,注重回访反馈,使得毕业生能扎根行业,到基层、到一线、到西部,更快地融入行业,以更积极的心态去工作,提升就业满意度。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