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陈旧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是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顺应市场需要的重要步骤,是艺术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虽然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但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依然陈旧,大多数艺术设计类专业院校一直在沿用传统的设计教育学科体系,不管从教学模式还是从教学内容来看,尚未真正的建立一套符合培育现代设计人才的课程模式。一味的遵循传统的设计教学,往往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沿用传统媒介的行业标准,缺乏大胆的创新思维,必然会限制艺术设计教育的向前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功能性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中也将逐渐丧失它应有的意义。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普遍对“宽口径、基础厚、应用性、复合型、一专多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这就要求在高校艺术专业中,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重心,应该由传统的设计教学,向培养具有“知识面宽,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过渡,这是实现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
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科技手段的介入、国际化视野的提升、先进工艺的出现都会对传统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产生j中击。科学的、灵活的工作室制的运行不仅可以使课堂学习、设计应用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机的相结合,同时也响应了社会发展对设计教育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们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作为“文化产业”链中的主要环节,设计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用技术创新,正是符合国家在当下所倡导并积极推行的教学改革的要求。采用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创造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决心。在校内建立工作室,有利于方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产、学结合的平台。通过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产业拉动教学、以项目带动教学、以实践促进教学,为教学水平提升和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搭建平台。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设计能力,教师在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多样性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强化了他们的就业、创业意识,在近平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方法中,培养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使教师更加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实现“教学一科研一开发”的三位一体化。为教学提供实际案例,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实现“项目化”的实践教学。工作室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专业教学品质,培养出新时期社会需要的相关人才,学生则在工作室中得到实习和创造自身价值机会,毕业前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就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在职场和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为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保障。以我院视觉传达工作室的运行和成果来看,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设计艺术教学改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近年来,全国众多艺术类院校响应国家号召,对艺术教育“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尝试,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寻找新的途径。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先驱德国包豪斯学院在1 91 9年就提出了“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办学理念,倡导艺术家、企业与工匠的合作,主张自主创新,反对模仿抄袭。包豪斯学院将学生的艺术理念培养和手工作坊式实践教学并重的教育模式,为现代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提供了最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学院的工作坊式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入理解设计理论,熟练掌握各种工艺技能,在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教学成果以产品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工作室制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学地点的改变,简单的将传统教学内容移植到工作室中讲授,而是应该借鉴包豪斯学院艺术工作坊、企业公司的运营管理经验,与现代艺术教育的独特性相结合,真正的建立教学研究与市场的一体化,将学校教学、工艺技术、人才需求、社会需要等众多环节进行高效整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实训中充分体现出以实际项目为先导,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让设计教育更加具有实用价值。
三、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是根据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课程,结合市场需求和工作室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强化学科某一项专业技能的培养,并围绕主要研究方向灵活的进行教学安排。工作室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向外延伸。在教学实施中,将大学一、二年级设置为基础课教学模块,不同研究方向的专业工作室在这个阶段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问题。三、四年级为专业课教学模块,根据各工作室导师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来安排各自侧重的教学环节,加大实训内容,使课程间的知识结构既有相互交叉又有内在联系。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培养实践型、技能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同时工作室授课要注重交叉学科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增加相关学科的课时比重,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寻找出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各类专业设计比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专业工作室要加强与企业开展合作,聘请行家、专家来校讲学,担任工作室指导教师,并依托相关合作企业项目资源优势,深化合作领域,探索“实践项目进课堂”的创新方式,促进设计人才培养,带动实践教学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互利双赢。这一阶段教学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研究方向的专长,将学术思想、实践经验、人格魅力以“师承”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艺术鉴赏力和专业能力,明确将来适合个人的发展方向。工作室的教学应以实际案例为中心,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对设计作品进行讲评和研讨,通过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的设问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来提高同学的沟通表达力和审美评判力。
工作室的教学首先要大胆更新教学理念、管理方法,培养的学生要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和艺术个性,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要注重以提升人的品质和综合素质为己任,推行企业化管理方式,让学生在职业技能、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三个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创意思维、设计能力高尚的人格之外,更不可忽略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四、工作室制运行的效果分析
201 0年,我院视觉传达专业方向率先进行了工作室制的教学改革,经过近六年的运行,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实际效果。在教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课程间相对孤立,各学科间知识点交叉不够,教学连续性不强的弊端,将设计理论、设计实践、市场需求三者进行有机的整合,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学习设计的过程变得充满趣味性和创新精神。工作室成员在每年参加的国内外设计大赛中屡获大奖。如“金犊时报奖”大陆区一、二、三等奖多项。“学院奖”最佳设计奖、“大学生艺术设计大赛”二、三等奖等等。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学生们学习和创作热情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工作室很多的教学实践案例被企业直接采用,大大增强了学生们就业的自信力。经过两年的工作室的培养,同学们个人能力、艺术修养、团队精神也有了全面提升,得到了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工作室走出去的毕业生近年来的协议就业率达到了80%以上。
五、结语
艺术设计工作室的教育模式,从教学计划的设定、人才培养方向、课程的设置管理等方面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形式,拉近了高校与企业间的距离,模糊了教师和设计师的界限,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与社会之间、学校与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大大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增长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团队协作能力。综上所述,工作室制教学符合艺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培养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它是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模式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付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
[2]付百学,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大学教育,2 014:2
[3]吕海景,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J].职业技术,2010
[4]于国瑞.艺术类专业“学生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2011:9
[5]钱原平,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 011:3
作者简介:刘涛,毕业于英国博尔顿大学全媒体硕士,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讲师。主讲课程:版式设计、招贴设计、设计与印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