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推广,如何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的推进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小学语文素质教学也有待改进。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好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1.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内容,学生被动的听,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前提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应只通过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进行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如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和兴趣课,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以表演、音乐、绘画、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且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向学生展示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以语文教学课堂为基础,加强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语文的学习。并在实际的生活中训练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
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应总以课本上的内容作为正确的标准。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不能死板硬套。如由于小学中的一些文章都是精选的,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些文章时,总说文章中的某些词或字用的好,不可代替。于是学生就会认为,在文章中,只有作者用的字词是最好的。但就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说,教师在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时,应当明白课本中的字词有些是最好的,但有些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通过多次修改才出现,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辨析是“僧敲月下门”好,还是“僧推月下门”好,让学生通过比较和推敲的过程,明白课本上的内容并不是都是最好的。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也应注意不能过于注重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很多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去写作,限制了学生的发挥,让学生无法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掩埋了自己的个性。因此,应当让学生自由的运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来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而不是死板硬套,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目的。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思考,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如教师在进行《精彩的马戏》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在学习第二节“猴子爬竿”,让学生进行朗读,并引导学生注意这一段内容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这一段话的主要是在写什么,等学生明白这些之后,在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归纳,让学生弄清文中是谁在表演,表演的内容是什么,是如何表演的,表演的结果如何,文中人物的反映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在文章观察和分析,掌握分析文章的思路。同时让学生再通过这种思考的方式来自主理解下面的内容,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积极性。
3.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在一个与自己对等的位置,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并且应当时刻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关心学生的个体发展,信任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如在教学中遇到教师将课文中的字读错,而有学生指出了这个错误,教师不应当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质疑,应当坦然接受,并用平和的态度感谢学生的指正,并对指正的学生进行表扬,为学生树立起知错就改,敢于正视问题的榜样,同时表扬指正的学生也能增强师生间的感情,让课堂氛围更加和谐,同时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语文素养,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协调教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有些学生是通过自主学习得到发展的,有些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来掌握知识,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及方法的不同来合理安排教学方式,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出各自的能力,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如在进行《跳水》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除了跳水的方法,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救孩子?然后让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围绕着这一个话题,给出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充分体现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语文素质是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