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文课堂提问效能研究

  • 投稿Jack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35次
  • 评分4
  • 89
  • 0

广东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小学(512023) 黄爱华

[摘 要]课堂提问效能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适时、适度、有重点、有吸引力的课堂提问,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问题,运用高效的提问,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堂提问 效能 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2

提问是师生课堂沟通的主要纽带。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可见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那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能呢?

一、提问要激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就会学得轻松而有效。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求知欲。所以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日月潭》一文,我就根据课文意境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你们知道去哪里吗?”说完板书课题《日月潭》。“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虑:日月潭?在哪里呀?那里有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上一语:“同学们,宝鸟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地灵人杰,风景如画。日月潭就在台湾省境内,要想领略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日月潭旅游观光吧!让我们一起读全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日月潭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这样以提问引入课文,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起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从而使他们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二、提问要及时

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若时机掌握得不好,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提问的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悱”之时。这时提问定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上下求索。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一文时,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师:通过朗读课文,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又有什么反应?

生1: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我听了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生2: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听了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师: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而得出: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色彩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而父亲比较理性,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所以给孩子一些警告,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在此基础上,我紧接着提问:“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投入到了激烈的讨论中。有的说:“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有的说:“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歧途;有的说:“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幸运的。学到这,水到渠成,学生已能正确地理解巴迪父母的评价。最后,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以及那些鼓励和批评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提问贯穿其中,适时而又巧妙,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说,课堂提问一定要适时,它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果掌握不好,一节课就很难顺利完成,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要适当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如果问得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那就等于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起不到任何作用。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后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道”之后,提出问题:“课文告诉了我们关于自然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围绕问题自读勾画后,同桌交流,教师点拨:“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教师接着问:“我们自作聪明做了什么事?”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出文中难以体会的句子:“可导游却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教师发问:“导游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悬念。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读下面的内容,体会导游这样说的真正原因。学生读后,再鼓励他们结合这部分内容大胆质疑,积极发问,然后讨论解答。有的学生说,本来小海龟有自己生存的本领,可人们偏偏要用自己所谓的好心去干涉,结果好心办坏事;有的学生说,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如果横加干涉,只会适得其反;有的学生说,我们人类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否则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在这读、问、议的过程中,学生顺理成章体会了本文的主旨。这时,教师概括全篇:“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在上述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所提的核心问题难度适中,把握住了“量”,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思考获得了答案,达到了提问的预期目的。

四、提问要抓重点

教师对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严选,应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围绕中心,有的放矢,要根据教学的目的、重点和学生的难点提出问题,削枝强干。问题选得恰当,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每篇课文都有其重点,为保证课堂中重点突出,需要抓住重点设问引思,激发思维,引发探索。例如,《草船借箭》一文中“神机妙算”是指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来决定策略。如果这个词只停留在书面解释上,那是很难发展学生的思维的。在教学时,我抓住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词设计教学主线,先让学生理解“神机妙算”这个词的意思。然后问:“如果诸葛亮那次借箭没有成功,可能是些什么原因?反过来又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更深层次。他们七嘴八舌,从不同角度考虑了各种假设的情况所引出的不同结果,假如没有雾,是个大晴天,假如鲁肃向周瑜告密,假如周瑜亲自监视诸葛亮的行动,假如曹操用兵船迎战,假如草船数量不够、停留时间太短、距离太远等条件都有存在,那么“借箭”的计划就要落空,反过来则说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由此可见,适时、适度、富于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责编 刘宇帆)

同类热门论文
本类最新论文
本频道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