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小海小学(226015) 陆新娣
[摘 要]《早》是一篇极有韵致的散文,巧抓“韵致”一词,从三味书屋的韵致、梅花的韵致、借花喻人的韵致、鲁迅的精神韵致、作家语言的韵致与课文延伸的韵致入手,深入浅出地教学,师生都受益匪浅。
[关键词]韵致 精神 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8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写作者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第二部分是第2—4自然段,主要写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部分是第5—8自然段,写由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桌上的“早”字的来历。我仔细研备教材,抓住“韵致”一词,以此突破《早》一课的教学。
一、三味书屋的韵致
在研备三味书屋的部分时,我发现作家吴伯箫对三味书屋的“三味”的理解是这样说的:“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他用了“据说”一词,这值得推敲,看来作家对“三味”的理解极为慎重。我在思考三味书屋的韵致时,查阅了相关资料,寿镜吾老先生的孙子回忆称,这“三味”的含义该解释为“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为老百姓,“布衣暖”就是不去当官做老爷,而是甘当老百姓。“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而“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三味书屋的精神韵致,藏在教书育人的精神追求中。
就连三味书屋的陈设的介绍,“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也让我们在简单有序的陈设中感受到其中的不凡追求:不羡山珍海味,而在于诗书滋味长。作者把现实的无声的静态描写与历史的有声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还原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真实情状,让历史伟人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能真实地触摸到鲁迅,真实地感受到鲁迅当年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快乐,这或许就是联想与想象的魅力吧。
二、梅花的韵致
在对梅花的韵致进行教学时,我紧紧抓住“韵致”一词,让学生理解梅花冰清玉洁、飘香送暖、开得最早的品质。我结合部分课堂教学步骤与教学实录来谈我对这一部分的理解。
首先,我让学生默读第5—8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在读中体会,并在书上批注,然后交流:找出课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我在课件中出示: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点出“韵致”,让学生推敲。
韵:古代指声音和谐,后指由和谐声音产生的各种内在美。
致:古代指到达目的地,后引申为“极致”,就是达到极点。
韵致:美到了极点。
师:在我眼中,音乐、绘画、唐诗宋词、书法都充满了韵致。你们能具体聊一聊它们的韵致吗?(谈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
(2)预设:音乐能扣动人的心弦,让人随音乐一起欢喜,一起忧愁,诉说生命的故事;绘画看似写实,却足见画外之音,诉说画家对社会与生活的心灵体悟;唐诗宋词里有故事,有画面,有歌曲,更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中国汉字不仅形态美,还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给人审美愉悦。
师:说到中国汉字的韵致,中国书法则达到了极致。书法艺术将汉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直到现在,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让无数人痴迷赞叹。那么,文中的腊梅的韵致又体现在哪儿呢?(先轻声读第5小节,再想想,然后小组内讨论)
(3)交流:梅花的韵致在于它的颜色美,生机勃勃的生命美,冰清玉洁的品格美,飘香送暖的自然美,开得最早的风格美。
师:这些都是梅的韵致,那你觉得它最独特的韵致是什么?(交流)
师:荷花的韵致在于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菊花的韵致在于它傲对风霜,而梅花飘香送暖、冰清玉洁又开得最早的韵致,怎不让人欢喜呢?让我们再齐读描写梅花的句子,读出作者的赞赏与喜爱。
此段教学通过抓“韵致”一词,追溯它的本义“美到了极点”,然后联想中国古典文化诗词歌赋与音乐书法的韵致,再回归梅花的韵致的理解学习。这种扶放结合,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自然深入地理解梅花的精神品质,也为理解鲁迅的精神品质埋下了伏笔。
三、借花喻人的韵致
追问:中国是花的国度,为什么寿镜吾老先生独在院中栽上梅花?
生1:他想以此提醒自己要做像梅花一样的人。
生2:寿镜吾老先生希望他的学生也能像梅花一样冰清玉洁,飘香送暖。
师:寿镜吾老先生与梅花,造就了一位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人民满腔热忱,以笔为武器,与敌人作斗争的大文豪。作者花这么多笔墨写梅花,是为了突出并赞美鲁迅,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以后我们在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四、鲁迅的精神韵致
我们对鲁迅的精神韵致的教学,应当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并适当拓展。我认为可以引入鲁迅资料卡片以及部分鲁迅名言,让学生对鲁迅这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有初步的认识,为理解鲁迅的精神韵致埋下伏笔。
出示鲁迅的资料卡片: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战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作品。他笔下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出示鲁迅的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在读资料与读名言的过程中,学生谈体会,理解了鲁迅的精神韵致。
学生学完资料与名言后,教师再让学生回到课文关于鲁迅的“早”字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早”的故事,明白鲁迅上学迟到是因为父亲生病,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体会到鲁迅小小年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感受世间的冷暖的辛酸。鲁迅完全可以为自己的迟到辩解,可鲁迅没有。“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这个句子,让学生体会到了鲁迅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并奋斗一生的精神。
五、作家语言的韵致与课文延伸的韵致
《早》的语言也值得我们玩味。作家吴伯箫先生“质朴、味厚,把浓郁的感情揉进朴素的文字里”“那淡雅的叙述,像一位身穿土布衣裤,脚穿布鞋的村姑,她脸上没有脂粉,但那种自然的美,那种天然的健康,比艳丽的浓妆不知要胜过多少倍”的语言,很值得学生学习与借鉴。教师在教学时,可适当拓展与引导,如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进行介绍与想象描写。作者吴伯箫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绣像的情景,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生们全都跑出去玩耍的情景。作者把现实的无声的静态描写与历史的有声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作为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典型作文范例,作为让学生模仿练笔的契机,让学生逐步理解并运用想象作文。另外,课堂对鲁迅资料的引入,使学生对鲁迅名言的感悟更深刻,对鲁迅探究学习的愿望更强烈,教者可以顺势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爱读书的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等文章和书籍,这对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早》是一篇极有韵致的散文。若能巧抓“韵致”一词,深入研备,又深入浅出地教学,放手让学生真切地体悟文本处处散发出来的韵致之美,我想不只是学生有很多收获,我们也会有很多收获。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