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生命包括出生、生存、发展和消亡等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的生命包括三个因素,即形体、精神和社会性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命活动每每表现出多重属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身体生长属性和精神生长属性。而精神生长是学生成长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学生之所以是学生的最根本的问题。学生在精神生长过程中感知文本、体验角色、互动交流、判断选择,从而把自己引领到一个更加高尚的精神境界。
现今,有的语文老师主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丽,珍惜自我存在的时机;感叹生命的忧患磨难,学会生存应变与生存选择;学习敬仰、敬业、乐业的生命精神,形成促进生长的精神信仰与人生追求……这些都没有错,但生命教育要结合教材,体现在或者融入语言训练与感受的过程中。应通过小学语文文本的阅读,让学生体会生命存在的无常,从而珍惜自己,关怀别人;通过教材中典型的生命形象的思考,让学生看到生命存在的光辉,从而乐于助人,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对教材中生命精神的揭示,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感恩惜福,呵护自然生命;通过生命存在与消失的对比及比较,让学生意识到珍惜生命的价值,从而乐观进取,不断向上,保持生命的活力。
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课文《天鹅的故事》时,就是从这个意义上引导学生感受天鹅的生命精神与品质的,从而使他们看到生命存在的光辉与艰难。贝加尔湖边的俄罗斯老人斯杰潘,30年前他为什么“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因为老人发现了“多么可爱的鸟儿”,被它的美丽震惊了。是这个原因吗?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来结合文本思考。的确,天鹅的外形是美丽的。但课文中天鹅的美丽在哪里?学生们说“天鹅在冰上互相呼唤着,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这说明天鹅善于思考。
这时,我深入地问了一句:它们思考的是什么呢?天鹅面对生存困境时,积极思考,这的确是美丽的品质。学生们说它们思考的应该是如何破冰,如何生存下来,特别是那只大天鹅,最美丽——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这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一节,让学生感受“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的壮举。我问学生,它不怕牺牲吗?它不怕撞伤了自己的翅膀吗?它为什么能够这样?它这样做给其他天鹅做出了怎样的榜样?生命教育源于对生命的疑惑与思考。阅读《天鹅的故事》时,学生们能够思考这些问题,就会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对于后一个问题,课文中是这样回答的——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
试想,《天鹅的故事》中如果没有“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的示范、引领,能够出现集体破冰的壮举吗?能够出现团结协作的局面吗?作者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将天鹅比喻成“破冰勇士”,因为其他天鹅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当“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撞得“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时,“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之后便是“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可见,天鹅的美丽在于自我牺牲精神,在于团结协作精神,在于不畏困难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善于思考。
事实上,阅读《天鹅的故事》后,认识到天鹅之美丽还不是生命教育的终点。《天鹅的故事》中,生命之可敬爱、可敬仰,不仅仅是天鹅本身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还有斯杰潘老人精神之美丽。斯杰潘老人为什么当年能够“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学生们认为,是受到天鹅精神的感染与感动。
阅读《天鹅的故事》,要感受天鹅破冰中的生命执着与美丽。的确,当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时,这群天鹅“就好像听了谁的命令似的,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这是生命的美丽,这是生命的活力,这是生命的律动,这是生命的春天。
但是我们想过没有,斯杰潘老人打不到天鹅,他将怎样生存下来?他能够静静地给我们讲述他的故事,这就说明他已经艰难地生存下来了。在《天鹅的故事》中,天鹅们用集体“破冰”的方式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而斯杰潘老人的“破冰“故事,不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吗?不也是一篇美丽的故事吗?
阅读《天鹅的故事》,不仅仅要感受“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的生命欢歌,不仅仅要学习斯杰潘老人对生命的敬畏,我想,还有生命滋润、生长唤醒的意义。阅读《天鹅的故事》,还应该让学生们反思,当我们面对生命的困难、生存的压力时,是不是也能像天鹅这样呢?面对天鹅这样的英雄壮举,我们是不是能够放下手中的猎枪,真诚地发出“多么可爱的鸟儿啊”的赞叹呢?我们是不是能将猎枪“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与礼赞呢?
学习《天鹅的故事》,不仅仅要认识“多么可爱的鸟儿啊”,还要感受它的言外之意。
基于《天鹅的故事》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生命思考。学生们看到了天鹅之美丽,老人之可敬,生命之庄严。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思考着,不断对比着生命存在的不同方式,他们努力思辨不同生命的精神与价值。没有食物天鹅就会走向死亡,正因如此,它们才有了“破冰”的壮举,但我们还要认识到天鹅身上的精神性生命。天鹅的精神性生命就表现在“破冰”壮举中、“破冰”过程中与“破冰”后。事实上,天鹅的精神性生命之所以让人敬畏,感受到美丽,就融于“破冰”中。天鹅的“破冰”超越了生物的意识,走向了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在冰封湖面时,天鹅要思考如何活下来,不“破冰”就不能更好地活着。而最后,我们应该知道,阅读《天鹅的故事》,其实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危机以及在生存危机中如何展现人的生命的价值性。
语文教育其实是生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天鹅的故事》,我的目的是将学生引向“为何活着”“怎样活着”的生命教育问题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生命教育的本质,就要借助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历程的艰苦、生命个体的宝贵、生命精神的崇高。事实上,学生只有对生命意义进行发自内心地追问、审视,才能在学生心中朴素地形成“生命在于价值展现”的思考。如果学生有了这样的价值性生命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定能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