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教研室(225500) 特级教师 沙华中
“‘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是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该课题研究已历时两年。以能为中心就是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终身发展需要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这四大能力的确定,主要吸收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的观点。该书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
一、对“能”的概念的认识
课题中的“能”指两个方面,一是潜能,二是能力。
“潜能”,即以往遗留、沉淀、储备的能力或能量。人的潜能在激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显性作用。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能力”一词的认识是逐步清晰的。通过阅读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先生主编的《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文化转型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关于“能力”的如下几个方面的要点:(1)“能力”是用来描述个体特征的概念。(2)“能力”总是与问题解决、任务完成、活动效果联系在一起的。(3)当我们使用“能力”这个概念的时候,不是泛化的,而是特指的。(4)如果要使个体在多种活动中都表现优异,那么,就要发展他的多种能力。(5)“能力”是一种假定的“结构”,构成这个结构的内容是一些“因素”。(6)如果我们希望提高“能力”,就要有两个方面的作为:第一是改善“因素”,第二是优化调整“因素”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活动紧密相连,离开了具体活动,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假定的“结构”,但是这种假定结构的构成“因素”却是实存的。
二、对“以能为中心”的理解
1.“以能为中心”是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以知识为中心”而提出来的。本课题重在探求如何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轻能”的现象。我们也认为,教学不能拒绝学科知识的掌握。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即在学科教学中,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不能分离。当然,从知识是学不完的这一角度说,培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激活学生的潜能是一种唤醒。激活学生已储存的能力及知识需要不同的策略。如,缩小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距离;拉近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需要共振,即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思维过程合拍,教学的节奏要适合学生。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而游戏、感性、活动,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词。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人人实现了新旧知识的合理、高效融合,学生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3.教学中不仅要激活学生的潜能,还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贮存新的能力、能量。在教学中,要重视激活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不是只激活某类学生或部分学生的潜能。
4.要分清能力、学习能力、学科学习能力之间的属种关系。教育要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这四大支柱性能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培养学生四大学习能力,即“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所有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共性问题。各个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要求培养学科学习能力。以语文学科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2011年版语文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5.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即能力培养拒绝纸上谈兵。能力培养既包含单一的短期项目,如查字典、认读汉语拼音、认识汉字笔画与偏旁部首、认识简单的修辞手法等,也包含综合的长期乃至一生的项目,如听、说、读、写这些综合的语文能力。
6.“潜能”与“显能”可以相互转化。一些显现的能力与能量长期不使用将会转化为潜能。因此,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要通过复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巩固性练习与运用。
三、关于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上文所述,语文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的课型培养学生能力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最重要、最普遍的课型,其所承担的任务也是最重最多的。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为,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语言理解与感受能力、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是阅读教学的四大任务。
1.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标这样表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从这个角度说,培养识字写字能力就是为学生语文学习奠基。
在识字能力培养上,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巩固学生准确认读和拼读汉语拼音的能力;二是经常运用查字典的方法;三是教给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汉字的方法。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和高年级的任务不同。低年级不以理解课文内容为重点,因为课文只是为学生学习汉字提供具体的语境。在高年级,识字教学就不再是重点,识字是为理解课文内容而扫除障碍。随着年级的增高,还要逐步让学生认识浅显的汉字构成规律,尤其是形声字与象形字。
在写字能力培养上,一是要明确各年段的要求:低年级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写法,注意间架结构;中年级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高年级写字要注意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二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帖能力。三是坚持长期训练,并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用于随堂练习。此外,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要从低年级起严格训练,不能松懈。因为,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2.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感受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标这样表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理解与感受能力是阅读文章重要的基础性条件。
(1)要训练学生理解词语本义与语境义的能力。语感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内容。学生能够通过查阅字典或词典以及其他工具书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本义,但不一定能够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语境义,包括言中本意与言外之意。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文本,把握语言表达的真实含义。这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需要日积月累,且需要学生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
(2)要训练学生把握句段意思与篇章意思的能力。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句段意思的能力,包括把握由句子构成的自然段的意思与由自然段构成的逻辑段意思的能力。一般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在浏览文章后就能从整体上大致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文章主题思想或感情的能力。把握这两个方面的意思,越准确,速度越快,能力越强。
(3)训练学生辨析语言风格及写作技巧等文学鉴赏能力。不同的作家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是不同的,同一个作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也是有变化的。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辨析文章的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这也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了什么,还要关注是怎样写的,即关注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
3.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
语言积累不仅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字词、句段与篇章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有的教材围绕形声字安排了字串教学,围绕一定的情境安排了词串教学。目的是用联想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字词积累能力,在其他类型文本的教学中应借鉴运用。句段与篇章的积累,主要表现为背诵课文中文质兼美的片段,或者背诵整篇课文。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记忆方法,但更主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这能使学生记得更牢些,也能有效地防止教学走入机械记忆的泥潭。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理应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用恰当、规范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在中高年级要训练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条理性和深刻性。二是培养学生读写迁移的能力,即训练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词语、句式或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也要关注学生的书面表达,并努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口头与书面表达的机会。
4.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虽然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专项的口语交际课时,但仅凭这些课时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况且,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学生围绕文本进行互动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的时空是很大的,这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很好资源与平台。
口语交际包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文明和谐地与他人进行交际的重要基本功。2011年版语文课标对口语交际要求明确,也是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
倾听,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低年级,在听别人讲话的基础上,要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中年级,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高年级,能抓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而这些能力的达成,要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倾听,在当前教学中理应得到更大的重视。
表达,是口语交际的主体性能力。低年级,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中年级,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高年级,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应对,要大方、自然、得体。低年级,参加讨论,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中年级,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能向人请教,不同意他人观点时能与人商讨。高年级,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发言时,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语气得当。
(责编 韦 雄)